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课文赏析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赏析
【时间:2007/7/18 】 【来源:网络 】 【作者: 待查】 【已经浏览6563 次】

《鹊桥仙》,是宋代词人秦观写的一首咏七夕的词。《鹊桥仙》是这首词的调名,同时也是词的题目。这种调名和题目一致的例子,在唐、五代的词作中是常见的。到南宋以后,词和音乐的关系愈来愈远,才盛行在调名之外,另标题目,以表明所咏的事物和内容。

相传每年阴历七月七日晚上(也就是七夕),牛郎织女通过喜鹊搭成的桥梁,跨越天河相会。这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个古老优美的神话。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也曲折地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就是男耕女织,夫妻恩爱,和和美美地劳动生息。以这个优美的神话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无论诗、词、戏曲,都有许多感人至深成功之作。创造于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其中有一首所咏的,就是牛郎织女这个神话故事。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说:遥远的牛郎啊!你看那皎洁的织女,举起纤弱的洁白的手,札札札地摆弄织机,一天到晚也没有织成一幅布,却哭的泪人似的。那银河又清又浅,相隔也不远。为什么你们总这样隔着一条水,只能含情脉脉地相望,不能说上一句话呢?看,诗人是多么同情这一对宇宙空间的情侣啊!这就是最早的一首咏七夕的诗。诗人把这一对情侣描绘得非常不幸,非常悲哀。诗人这样写,当然是有一定的根据的。据《荆楚岁时记》说,织女是天帝的女儿,终年从事纺织,能织成非常漂亮的云锦天衣。天帝很喜爱她,就把她许配给了天河对岸的牛郎。结婚以后,织女沉溺于爱情,荒废了织布,天帝惩罚她,叫她回到天河东岸来,只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晚上渡河一会。一对情侣被一道天河隔开,悲哀不幸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所以,许多咏七夕的诗,对牛郎织女都是从同情、悲哀这个角度来写的。秦观这首词的可贵之处,就在他独辟蹊径,不落前人窠臼,很富于创造精神。在他的笔下,织女完全不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他虽然也有恨,但这恨被她纯真的爱情战胜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秦观是怎样描写的。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纤云"就是微云,"飞星"就是流星,"银汉"就是银河。微微的云彩,划过夜空的流星,遥遥的天河,这都是七月七日夜晚的特定的自然景象,不是一般的夜色的描写。"弄巧","传恨","暗度",这是织女活的形象,是织女典型的性格和行为的描述。传说中的织女是织布的能手,织出的东西简直可以巧夺天工,胜过云霞的轻盈和绚丽。所以,旧时七月七日的晚上,无论宫廷民间,妇女们都要在月下庭中,陈设瓜果,摆下针线,乞求织女赐给她们织布、绣花、缝制衣服的慧心巧手,赐给她们一手好针线活。所以,七夕又叫乞巧节。"弄巧"二字暗寓了这许多丰富的内容。飞星传恨,这恨不是一般的恨,而是象白居易《长恨歌》里所写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恨。夜空的云彩象织女织出的云锦,划过夜空的流星象在为她传递夫妻不能团聚的怨恨,这时织女悄悄度过遥远的天河会牛郎去了。"弄巧"、"传恨"、"暗度",这一连串的动作,写的很有层次,而且,把人物的性格、行为和环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好地起到了情景交融的作用。就此一句,便委婉、贴切地写出了七夕的特定的情景,这是很需要一番巧思的。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就是秋风,"玉露"就是白露。这是秋日的特定景物。"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真诚相爱的情侣能得到一夕的相逢,也就胜过了人间无数次的团聚,而且胜过不知多少倍了。真正的爱情是天河也隔绝不了的。有了这种真正的爱情,即使一年一度相逢,也是美好的,可贵的;没有爱的结合,哪怕终生朝夕厮守在一起,也没有意味。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看法,对爱情的看法,和那些通常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在作者看来,织女是真正的高尚的爱的胜利者,并不是失败者。织女是很值得羡慕的。这一句实际上是在为全词的最末一句张本。

下阕:"柔情似水,假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遥接上阕暗度相逢的意思。由暗度到相逢,由相逢到深入刻画相逢后的情景,层次很分明。"柔情似水",是说这织女会牛郎时的一片柔情,比眼前的银河水还清、还柔。以水比情,情深似水,水柔似情。两者联系起来,起到了互相衬托又互相深化的作用。"佳期如梦",一年一度相逢,不知有多少情怀要倾诉,乍一相逢能没有如梦的感觉吗?这一夕相逢的佳期能不如梦境一般美好吗?这样深情的一对,能够暗度相逢,而且一年仅此一夕,他们能舍得分开吗?然而不愿意回去而又不得不回去,还得走鹊桥之路,这就是恨之所在。这一句极力渲染织女感情之深厚、真挚。联系着银河之水,联系着鹊桥之路,由情及景,由景及情,更由情景而深入到人物心理状态的揣摩刻画,委婉含蓄。这正是婉约派词人的特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两个人的爱情真正是海枯石烂,真正是地久天长,又何必要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

这首词共五十六个字,和一首七律的字数相当,只是句法不同。它写了纤云、流星、金风、玉露,迢迢的银河和银河上的鹊桥。它又写了织女的巧,织女的恨。她悄悄地度过银河,步过鹊桥,去赴一年一度梦寐以求的佳期,心中充满柔情;她一往情深地只顾向鹊桥那边走去,一点也不考虑一夕过后,仍要从这桥上回来,还要去忍受那年复一年的隔绝分离之苦;她只感到两情的久长和这一夕相逢的珍贵和欢乐;她并不追求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觉得这美好的一夕,就胜过了人间的无数,就是永久。这就是七夕织女的情怀。作者处处巧妙地融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去创造人物形象 。这个人物形象是有血有肉的,是完整丰满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传恨"和"两情久长",暗用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长恨歌》中写七月七日晚上杨贵妃和唐明皇山盟海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朝朝暮暮"暗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里与巫山神女相遇的故事。楚王问到神女住在什么地方,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作者暗用这两个故事,意在用来衬托织女牛郎的爱情故事。作者笔下的织女形象很显然是不同于飘渺的神女与高贵的杨太真的。在作者笔下,织女确实有点仙气,"暗度"、"金风玉露"就显示了这一点。这是这个题材所要求、所决定的。但是作者笔下的织女更多的却是人间气。她有情、有恨,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感情真挚、品格高尚的人。杨贵妃与唐明皇、楚王与巫山神女之爱,是不能和牛郎织女之爱相比的。作者赋予牛郎织女这个神话故事以人间气,这是完全符合这个民间故事的本来面目的。而这也这是作者思想和艺术技巧高明的地方。

织女牛郎七月七日晚上度过鹊桥相会的故事,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一个优美的神话。神话即人话。一切神话,实质上都是人世生活的曲折反映。牛郎织女,男耕女织,夫妻相爱,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经常是不能实现的。面对这种现实,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悲哀,一种是积极追求。这首词的可贵之处,就在他所描写的人物,在人为的夫妻隔绝面前,不是消极悲哀,而是积极追求。作者对织女感情的描绘,只用了一个恨字,这个恨是爱情生活得不到满足的恨,是对无情的天帝的恨,是对人为地造成夫妇分离隔绝的恨。作者笔下的织女,对这种人为的分离隔绝是蔑视的。她始终是充满希望的,积极乐观的。这正是这首词在思想境界上,高出于同一题材的许多同类作品的地方。

这首词的作者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生于1049年,卒于1100年,和苏轼同时,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很器重他。他是宋代有名的词人,他的词集名《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他的词风和苏轼的不同,一般的评论家都把他归入婉约派。苏东坡曾讽刺秦观:"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想不到分别后,你却学起柳永的词来!这说明,苏东坡是鄙薄柳永词的,同时,也说明秦观的词有和柳永词风格相近的地方。前人评论:"少游学柳,岂用讳言,稍加以坡,便成为少游之词。"这说明秦观的词,既继承了柳永的也就是婉约派的传统,又受到苏东坡的豪放派的影响,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的。诗人评论他的词说:"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细细品味这首《鹊桥仙》,我们就会发现前人这些评论,确是很有见地,也是很中肯的。这首词就表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婉约中自有一股豪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同类题材的诗词作品中,是很突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3991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