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桑林的祭祀与桑园的歌唱(傅道彬)
【时间:2007/7/18 】 【来源:BBS水木清华站 】 【作者: 傅道彬】 【已经浏览4315 次】

选自:《晚唐钟声》
著者:傅道彬

第二节 桑林的祭祀与桑园的歌唱

在以森林为原型的诗意歌唱中,桑林与桑园具有特殊意义。法国汉学家桀溺专门写过《牧女与蚕娘》的长篇论文,探讨了中国文化中以牧场为背景的牧女文学和以桑林为背景的桑女文学的不同主题。桑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面缘于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方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也是古代思想家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而另一方面则应看到在森林崇拜和神话传说中桑树也具有特殊意味。

采桑缫丝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活动,约公元前3300年前的良渚遗址中就有了以家蚕为原料的丝织品出土。《尚书·禹贡》中亦有“桑土既蚕”的记载,战国铜器及汉代画像石上常有描绘桑树下桑女劳作的场景,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向春之未,迎夏之阳,仓庚喈喈,群女出桑”的古代采桑图。原始崇拜往往有着深刻的物质动因,桑园既为人们提供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也滋养着文化发展的精神园地,它既是原始宗教的崇拜物,也是诗意吟唱的象征物。

桑林祭祀流行于殷商之际。《墨子·明鬼》谓:“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宋是殷人后裔,宋人祭祀桑林是继承殷商的宗教传统,所以《吕氏春秋·慎大》云“武王胜殷,立成汤后于宋以奉桑林”,《淮南子·修务训》云“汤旱以自祷于桑山之林”,商汤率领氏人祈祷天雨,正反映着殷人对桑林的祭祀崇拜,人们把兴风作雨,普降甘霖的希望寄托于桑林的祷告,桑林也是殷商人的“金枝”——社树。

伴随着对桑树的神圣崇拜,神话世界出现了神圣而伟大的太阳树——扶桑,屈原在《离骚》《九歌》的神国漫游中经常写到这种太阳树:

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离骚》

暾将出兮东方,
照吾槛兮扶桑。
《九歌·东君》

王逸注曰:“言东方有扶桑之木,其高万旬,日出下浴[?]谷,上拂于扶桑,爰始将登,照耀四方。”在这充满恢弘想象力的赞美中,我们感受到这是对日神的赞美,也是对树的礼拜。钟敬文云:“所谓扶桑,……大概是原始人民心目中的一种神,也就是神话学上所称世界树。”这种伟大的太阳树其实并不神秘,它不过是人们森林崇拜的集中表现。扶桑的原型也即是普通的桑树,海外学者陈炳良、高本汉先生都主张扶桑即桑的观点。桑树是扶桑的原型,诗人们在神话世界里尽情地赞美扶桑,也在现实生活中歌吟着桑树和桑园,同歌颂扶桑一样,对桑园的礼赞也依然寄托着对生命和爱情古朴与原始的神圣礼赞。

我们注意到围绕着对桑园的歌颂,有三个重要主题:

1.桑园与文学的爱情主题

桑林中不仅弥漫着宗教巫术的神秘气氛,也充满着自由奔放的爱情歌唱,因为原始宗教活动往往伴随着原始习俗的男欢女爱的生活活动。《诗经·府风·桑中》有: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首被经学家们斥责为“桑间濮上”“亡国之音”的诗篇,实际上是重大宗教活动男女自由爱恋的风俗写照。在《诗经》中许多爱情的诗篇都来自桑园。例如: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美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珠异乎公行。
《诗经·魏风·汾沮洳》

桑园的出现虽能激发诗人爱情的联想,古老的桑园生产着遮风避雨的衣帛,也滋润着爱情的心田。相沿成习,“桑中”从宗教意义发展成为具有特殊意味的爱情术语了。《左传·成公二年》记楚巫臣举家离楚以寻求与夏姬之欢,一位叫申叔跪的大臣不无讽刺地说:“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去。”桑中之喜即隐喻巫臣与夏姬的爱情活动。

在作为《诗经》重要艺术表现方法的“兴”中,“桑”也包含着爱情的隐喻意义,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蓄,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小雅·隔桑》:“限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隔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这里的“桑”都是作为兴出现的,而兴是中国诗歌中关于原型的古老解释。桑树作为爱情之“兴”出现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屈原《天问》中就有“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即把大禹与涂山女的原始爱恋也归结于桑下活动。由此可见桑园与爱情联系的历史是多么久远。

2.桑园与桑女文学主题

在以桑园为活动空间的文学中,形成了桑女爱情的主题模式。《诗经·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诗中描写的春风和煦,艳阳高照,黄莺宛转,少女采桑的图画,已开启桑女文学之先河。其中汉乐府《陌上桑》影响最大,流传最广,而以采桑女为主题的《秋胡戏妻》《陈辩女》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桑园中女性常常是主人公,女性是桑园中的文学主角,也是桑间生产的主角。从上古社会起,女性就主要从事植桑养蚕的活动,即使君主皇后也要从事“演耕”“亲桑”的古老习俗,所谓“王者所以亲耕后亲桑何?以率天下农蚕也”。

{略去两段}

3.柔园与田园文学主题

整个古典文学中有着浓重的田园意味。尤其当时代处于四分五裂,士大夫们风波劳顿心无可依时总寻求田园归隐,而归隐田伯同归隐桑园常常是同一意义。桑园是农业文明的象征,也是田园的象征。《诗经·魏风·十亩之间》,谓:

桑者闲闲兮,
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
行与子逝兮。

朱熹称这首诗是“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于其朝,而思与友归于农圃。如果这种解释不错的话,那么这首诗是中国最古老的田园隐逸诗,但这里的田园之乐是通过“桑者闲闲”“桑者泄泄”的情怀表现的,桑园之乐与田园之乐成为同义语,这样,桑园与田园一样都成了士大夫神往的精神栖息地。例如: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心日已广。
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之二》

乳雀啁啾日气浓,稚桑交影绿重重。
秧田百亩鹅黄大,横策溪村属老农。
林逾《初夏》

江山如画,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捕鱼虾,渔椒见了无别话。
三国鼎分牛继马。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陈芋庵《中吕·山坡羊》

在这些诗里或是写相思依依,把酒桑麻,反映出人情的纯朴厚重;或写桑叶葱笼,园田茂盛,洋溢着自然的原始情趣;或写桑田如画,男耕女织,流露出田园的温馨。桑园、桑麻、桑林作为象征化了的家园对抗着异化、堕落的尘世,追求着精神的自由。不难看出华夏民族在走出野蛮迈进农业文明之后,对原始森林的崇拜就集中在桑林与桑园的意象表现上,桑林与桑园的诗意吟唱冲依然回荡着原始世界的回声。

一种融融的的暖意在身上流动。我渐渐感觉到周遭的声音:风声,树叶的沙沙声。我可以渐渐感觉到略带潮湿的泥土的气息。我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阳光开始暖融融的照在我的身上。周身彻骨的痛苦仿佛一下子减小了很多。这些平素最平常的东西:阳光,泥土和天籁,此刻却是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170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