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陌上桑》母题渊源(欧阳萍,邱光华)
【时间:2007/7/18 】 【来源:《学术界》2004.4 】 【作者: 欧阳萍,邱光华】 【已经浏览6699 次】

欧阳萍1,邱光华2(1.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芜湖241000;2.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  要]:桑林,在远古先民看来是生殖的象征,对桑林有着生殖意义的崇拜。他们选择在桑林中祭祀,祭祀时伴随着实质性的性行为,男欢女爱。后来,由此引发《陌上桑》一类作品的母题。
[关键词]:母题  桑林  祭祀


章培恒、骆玉明两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说到《陌上桑》母题渊源:"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树,养蚕业也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采摘桑叶,《诗经·魏风》的《十亩之间》,对其情景有生动的表现。由于采桑之处女子很多,所以,其地也往往成为男女恋爱的场所,《诗经》中所吟咏的'桑间濮上'之地,便是如此。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关于采桑女的传说故事,其中一个主要母题,就是一个过路男子向一采桑女求爱,鲁国的秋胡传说就是具有这种母题的故事,《陌上桑》则是这一母题在汉代的变奏。"

我们认为,采桑之处女子很多,使桑林往往成为男女恋爱场所,固然可以说是《陌上桑》、《秋胡妻》的母题渊源,但不限于此。桑林,在远古古时代有着特别的意义,上古先民往往在桑林中祭祀,且又常与性爱相结合,这也促成桑林成为"合法化"的、名正言顺的男女恋爱场所,以致常把男女幽会之所隐称为"桑间"、"桑濮",生发出《陌上桑》一类作品的母题。

在远古先民看来,桑树是一种生殖力量的象征,具有孕育繁殖的功能。补充桑树崇拜的例子!他们对桑树有着生殖意义的崇拜。《山海经》、《淮南子·天文训》等古籍载有"日出扶桑"的神话。当代学者一般认为"太阳在神话思维中乃是生命的象征","日出扶桑""谓男出于女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尹生空桑之故也。"这个伊尹后来成为佐汤灭桀的英雄。伊尹母没有听从神的告戒,回头看,化为桑树,由桑树空洞中生下他。尽管这个故事充满神奇色彩,但显示了先民的一个信仰:桑树像女人一样能生子。《诗经》中也多把女性比作"桑叶"、"柔桑",如《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篇。陈炳良先生也说殷人把桑树看作神桑加以崇拜。

赵国华、傅道斌等众多学者认为,远古先民最根本的崇拜就是生命的崇拜,生殖的崇拜。这种崇拜往往借助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动植物表现出来。结合上述,我们不难理解远古先人为何常在桑林中祭祀,常把祭所设在桑林。加上原因!我们从以下引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祭所常设在桑林。

屈原《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台桑。""台桑"就是"桑台",为谐韵而颠倒。傅道彬先生说,"台"就是祭所。这样"桑台"可谓设在桑林的祭所。《尚书大传》:"汤乃剪发断爪,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大雨至。"《吕氏春秋·顺民》:"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淮南子·主术训》也载有此事,"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这几段文字随有出入,但不妨我们明白作为祭神之所的社设在桑林,汤曾在其中祭祀求雨。《吕氏春秋·慎大》:"武王胜殷,立汤后于宋以奉桑林。"这是对汤祈雨桑林的继承,制度化地规定在桑林祭祀。孙诒让《墨子间诂·明鬼》注引《法苑·珠君臣》"燕之有泽,犹宋之有桑林,国之大祀也。"《墨子·明鬼》"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有云梦也。"宋大祀在桑林,其他燕、齐、楚大祀分别所在祖社稷、云梦,这些祭所当与宋之桑林有一样的自然环境特点。郭沫若、闻一多等认为祖社稷桑林云梦即各国的高禖①。

《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阻"与"祖"上古音都是精母鱼部,音同,所以,"阻"当作"祖",就是祖庙(语义上与下文也讲得通)。可见卫地的祖庙也设在桑林。《黄氏逸书考》辑《春秋之命苞》:"姜嫄游閟宫,其地扶桑。" 閟宫就是禖宫,是祭祀媒神的地方。据陈炳良先生考证,扶桑、桑木都是桑林。可见,閟宫这个祭祀媒神的设在桑林。《墨子·明鬼》:"且维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报国之正坛以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丛社。""丛社"即"社"。把祭所设在桑林之类"修茂"的地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现象。

如上分析,这种桑林中的祭祀注定要与性爱相结合。上例"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台桑",王逸注:"言禹治水,道娶涂山氏之女,而通夫妇之道于台桑之地。"《墨子·明鬼》说,在"祖"、"社稷"、"桑林"、"云梦"祭祀时"男女可以属而观也"。即男女可以自由地聚合在一起游玩嬉闹。远祖姜嫄就是在閟宫祭祀中怀孕的。闻一多先生说:"(《大雅·生民》)上云禋,下云履迹,是履迹祭祀仪式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盖舞毕而相携止于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闻一多先生的说解已为学界认可,远古的祭祀常与生殖性爱交织在一起。

高禖祭祀,后来演变为上巳节,学界认为就是现在的"三月三"。这是官定的性自由日。《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说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自由地选择对象结合。这在客观上促使"桑中之喜"进一步"合法化"。《诗经》中不少诗反映了这个风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近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会)之"。这是一个姑娘对爱的朴实直白。《桑中》中"期我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这是高禖之祭时,一男子对男女交欢的自由歌唱。《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即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即见君子,云何不乐!……"写一女子热切地等待"君子"到桑林中与她幽会。又,《毛传》:"桑中、上宫,所期之地。"郭沫若进一步解释:"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如前所述,"阻"即"祖"(庙)。可见,男女祭祀后在桑间濮上合欢,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深远。屈原《天问》:"何环闾穿社,以及丘陵,是淫是荡,爰出子文。"这里的子文就是楚成王的令尹。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子文父母婚前环闾穿社,交欢野合之行为。《史记·孔子世家正义》:"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出空窦中。"说孔子也出生在空桑。又,四川成都曾出土东汉画像墓砖,画着一对男女在桑树下野合。把祭所设在桑林,祭祀伴有男欢女爱,在远古先民看来是严肃正常的事情。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伴有实质性性行为的风俗不断受到批驳。

《国语·鲁语》"庄功如齐,观社。曹刿谏曰'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又曰,'今齐社,往而观旅非先王之训也。"这种社祭已为曹刿一类上层人士不齿,仅存于民间了。后来民间也消失了。但是桑林与男女私情已形成了牢固的联系,"男女之私心者必曰'桑中'"。姜亮夫《楚辞通考》:"古欢游、乐舞、男女幽会之地,多用'桑'字。"我们能从一些词语上看到它的踪迹。如"桑中之喜"、"桑中之约"、"桑间"、"桑濮"常是男女幽会的隐称。《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去,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杨伯峻注:"此借用'桑中'一词暗指巫臣与夏姬之私约。"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这里的"桑间濮上"就是"自由恋爱"。

《列子·说符》:"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刘向整理的《列女传》载有三个采桑女的故事,即《鲁秋洁妇传》中秋胡戏妻,《陈辩女传》中陈国辩女采桑遭晋大夫解居甫调戏的故事,《齐宿瘤女传》中齐东郭宿瘤女采桑遇齐闵王而后被封为后的故事。这些都可能是《陌上桑》的雏形。

由上所述,"桑林"、"祭祀"、"男女之情"三者间已经形成了密切的联系,桑林男女情事来源甚至古,它是远古桑林崇拜、高禖祭祀的孑遗。若把"桑妇故事"仅归于"采桑之处女子很多"是不全面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生殖崇拜文化论》赵国华  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0年8月第1版
2,《姜嫄履大人迹考》闻一多 载《闻一多全集·3》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诸子集成·墨子间诂》孙诒让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年7月第1版
4,《九歌--求生长繁殖之歌》徐志啸 载1990年《文学评论》第3期
5,《先秦两汉诗精华》乔力主编 广西师大出版社 96年3月第1版
6,《汉语大词典》罗朱凤主编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年4月第1版
7,《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 傅道斌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第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503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