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中教书城 >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时间:2021/12/23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中教图】 【已经浏览1054 次】
刘怀荣,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等专著,其中《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曾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二等奖(首位);四次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一次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自开辟洪荒到如今,中华大地所孕育的传统文化无比精深丰厚,若诉诸文字,我们可以写出不可计数的内容。若将这些内容编写成一本教材,该怎么编写才好?
上网一搜,我们可以见到各种版本的“传统文化”教材:按时间为序的,按传统文化元素为序的,不一而足,而这些教材在总体上,大都采取概论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介绍。
然而,无论哪一本教材,无论它对传统文化介绍得如何全面,也只是那不可计数的内容之零星。若有心者,随手翻阅间,即便取其零星之中的某个小“星”,深入进去,也可探得无尽宝藏!然而,探宝藏的前提是,需有一张更便捷的藏宝图,才能得心应手。那么——
可否有这样一本教材,像藏宝图一样,让我们既可管窥传统文化精华之全貌,又可纵向贯通其血脉,还能将其精神灌注于自身的生命体验?
有的。现在我们介绍的这本《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便是这样的一本教材。
本教材先在导论中,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早期生成及特质,做了系统而精要的梳理。然后分上、中、下三编,分别以传统文化的文化发生、现实表现、思想升华为重点,各编设五章,通过十五个专题(章),从不同侧面来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发展历程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脉落表
 
 
上编 文化发生
第一章 太一生水:传统文化的万物本源说
第二章 土地崇拜:传统文化的现实根基
第三章 宙宇合一:传统文化的时空观
第四章 鉴古知今:传统文化的历史观
第五章 生生之德:传统文化的生命观
 
 
中编 现实表现
第六章 君子怀德:传统文化的修身境界
第七章 二姓之合:传统文化的婚恋观
第八章 道统传承:传统文化的家国之道
第九章 诗意家园:传统文化的栖居理想
第十章 岁时民俗:传统文化的民间样态
 
 
下编 思想升华
第十一章 品貌风神:传统文化的人物品鉴
第十二章 上下求索:传统文化的人生道路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
第十四章 言尽意余: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
第十五章 世外奇思:传统文化的超世想象
 
在具体每个专题的探讨上,本教材原则上以如下三方面为重点展开:一是传统文化某一专题的文化渊源与形成过程。二是围绕传统文化的典型专题和个案,梳理呈现其发展脉络与特征。三是对传统文化重要特征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升。具体到各章,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阐发专题或个案的新意为最重要的标准,不强求一律。同时,为方便学生参考、学习,每个专题最后设阅读书目和思考题。每个专题既可深入研究,又可下分若干子专题进行研究,有待有志学人继续拓展开掘。须提起注意的是,每个专题及其子专题又都与一以贯之的传统文化精神不可分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尤如道器之不二。
 
由以上介绍,不难看出,本教材并未采用概论的写法,做面面俱到的论述,而是主要致力于对若干相对独立的典型专题和专题下的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研究,以“点”的深入,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强大生命力,揭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既然要“深入”,那么本书的着眼点就未像一般的传统文化教材那样,对诸如饮食、服饰、工艺、科技等物质层面的传统文化,做专门讨论,而是立足中国上古农业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兼及其他各家,把受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而形成的民族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发掘作为重点。这样的写法,有意给学习传统文化的莘莘学子进行必要且重要的提示:无论物质怎样变化,传统文化的血脉精神是一以贯之地存在于我们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于历代继往开来的传承者鲜活生命中的,并且这种血脉精神还将继续传承下去。
此外,鉴于文学和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载体,因此本教材把文学、艺术经典作品的独到解读,作为把握传统文化精髓、总结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彰显传统文化民族特性的重要辅助材料,以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并在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
 
总之,本教材十五个专题的内容以很强的立体感为读者呈现出传统文化既一脉相承又花开数朵的精神风貌,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和独特魅力,使大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激发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芳华之年不虚度,能受几千年传统人文精华的化育,在未来人生路上绽放各自的精彩。
本教材在兼顾理论探索的同时,力求做到通俗易懂,能为大众所接受。因此,本教材在作为大学生通识课教材的同时,也可作为大众读物。
总之,传统文化既博大精深,又含蕴无限,是我们每个人正心诚意去学习、去体会才能得其精髓,化为于自己、于家国、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皆有益的精神滋养。正如本教材第六章“君子怀德:传统文化的修身境界”的结语所言:
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发端于周公、孔子,思孟学派及其后学进一步发展孔子“求诸己”的自省哲学,以心性伦理为基础构建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又在宋代二程、朱熹手中得到发扬光大。源于心性伦理的明德修身侧重于内省式的自我修为,它不只是对他人提出的道德伦理规范,而首先是一种自我修身的内在自觉。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先哲的设计实际上是非常美好的,历史上也有许多人在努力践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套伦理规范常有畸变为约束他人、放纵自我的工具,因而显露出其虚伪和丑恶。需要注意的是,近百年来,我们批判的锋芒是指向传统伦理道德本身,而不是其畸变的原因及后果。这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重新予以反思的。
愿我们能借这本教材,与同道一起“学而实习之”的同时,如主编刘怀荣先生所言:“能对年轻学子和大众学习传统文化起到引导作用,为中华文明的传承略尽绵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137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