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母语教育

张苏:汉语能否有“GRE”考试?
【时间:2016/12/8 】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 2003-07-11)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366 次】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着人类精神走过每一个发展阶段——局部的前进或者后退。从语言中可以辨识出每一种文化状态。”按照洪堡特的这个观点,决定一个民族能否孕育出伟大精神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它的语言。

  洪堡特一直倡 导,“语言必须有规律地从民众流向作家和语法家,再从他们手中返回到民众当中,如此循环反复,永不停歇”。这种有规律的循环往返有时并不是自发完成的,它常常会被外力所断阻。因此,笔者认为,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推行一套激励机制以促成这种循环十分有必要。

  美国的GRE语言考试就近似于这样一种机制。笔者曾学习过几个月GRE,越学越感到GRE考试对英语是一种滋养和培育。要取得好的分数,你首先必须理解并掌握大量的词汇,包括一大批日常生活中根本派不上用场的词汇。这些生僻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殊场合,用它表意会更到位、更简洁。GRE考试使这些词汇不至于被庸常的世俗生活所淹没。“反义词考题”和“类比词考题”可以让考生发现词汇之间细微的差别和富有启发意义的逻辑关系,这对考生选词、用词是很有帮助的。一些词汇我们相识,却不能调遣,语言学把它们叫做消极词汇。GRE考试悄无声息地做着把消极词汇激活成积极词汇的工作。“逻辑题”看似是训练考生利用给定条件进行快速而严密推理的能力,实际上还能促进考生思维和语言的准确对应。大量的此类训练无疑促进了考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阅读理解题”是语法家们用极其复杂但又极其严谨的语句写成的。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考生一方面感受到英语能够准确精妙地传达极其复杂的含义和信息,一方面又领略到英语语法规则的严格与规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往往是依据某些立意深奥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报告进行改编而成的。这就提醒考生,不能在通俗、轻松、随意的语言氛围中流于懈怠。全球所有申请美国硕士、博士学位的人一般都需参加GRE考试。这样一来,GRE考试激励着这些人经常接触具有丰富内涵的英语,在不知不觉间引导着世界各地的学子共同参与了维护英语生命力、推动英语发展的进程。

  中国虽然有高考中的语文试题,但那并不是类似的激励机制。应该说,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任何一项国家层面、广泛推行的有利于汉语发展的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且呼唤:中国的确有必要设立自己的“GRE考试”:每一个想申请中国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必须通过全国的“研究生入学汉语水平考试”。汉语与英语是不同的语种,命题方式当然不能全盘照搬。但考核的宗旨和命题的方向应该保持一致:保证汉语有规律地从民众流向作家和语法家,再从他们手中返回到民众当中;激励学生冲出通俗语言的藩篱,去广泛地接触那些具有丰富教养内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本民族语言。中国考研军团的阵容日益庞大,那么将会吸引(或者说“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汉语学习的行列中来。这种做法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

  民族精神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都生长在它的语言里,语言越发达、越丰富,民族精神也就越强韧、越有魅力。把国人纳入国语学习的轨道,也就是把民族的个体融入民族精神的构建和拓展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再深邃,但如果缺乏语言的召唤力,他的思想就会如漆黑一团的碳石,永远不能燃起灼目的光焰。一个民族的志向再宏伟,如果其母语的民族性和生命力远远不及其他语言,那么就很难说这个民族还拥有坚实的精神支撑,这个民族的前途也难以予人以瑰丽的遐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145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