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王宪文:陶行知师范教育理论与师专《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考
【时间:2013/9/1 】 【来源:无 】 【作者: 王宪文】 【已经浏览3918 次】

陶行知师范教育理论与师专《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考

王宪文

内容提要: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建设的理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面对新时期师范教育的严峻挑战,师范专科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必须在教材、教学方法、学生、教师四个重要因素上面加大建设力度,再造师范教育的新辉煌。

关键词:陶行知 师范教育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

一、新时期师范专科教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师范教育从清政府设立“京师大学堂”开始,已有百余年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师范教育先后有初等师范、中等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和本科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初等师范给国家培养了许多应急的教育师资,中等师范支撑起了国家教育事业培养大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历教育层次改革的提高,它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专科或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也由三级模式逐渐过渡到二级模式,呈现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

改制后的师范专科教育表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1.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更加明显和突出,专业课程开设比重增加,门类更加繁多和齐全,师范性受到很大削弱,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却逐渐表现出专业性与综合性兼备的人才需求。

2.生源来源由初中优秀学生变为初中或高中中下等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行为与习惯不好,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很差等突出问题,生源质量严重下滑。

3.由中等师范学校转制而来的教师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马上适应专科层次师范教育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现象。

    4.师范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师范大专教学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一是教学目标混乱。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由科任老师自己来确定的,而教师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学目标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衡量教学目标的基本尺度。二是教材使用混乱。由于教学目标的模糊及教师的差异,在教材使用上也存在混乱不堪的现象。有的用大学本科甚至是研究生使用的教材,有的用自学考试教材,有的使用原来中师的教材,有的学校自己编教材。这多种多样的局面虽然给教师带来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却使大专教材使用很难进行管理,使得大专教学质量受到质疑。三是教学内容混乱。教材选择的多样化,使得各学校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出现混乱。四是教学秩序的混乱。教学目标、教材使用、教学内容的混乱给教学管理带来混乱,使得管理无效。有的因教学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的繁多而随意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有的随意增加教育实践时间使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也使得教学秩序不完整而出现混乱。

5.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存危机明显影响着师范专科教育的生源与人才培养质量。生源质量的下降导致人才质量的下降,教育教学质量的无法保障使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人才培养也不能死守教育一条出路而趋于多样化,大多数师范生充其量只能是具有专科学历的打工崽。师范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引领和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优势渐渐丧失,师范学校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师范学校反而向小学学习,从小学汲取营养,师范教育陷于穷途末路。

    二、借鉴陶行知师范教育建设理论,促进师专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实践。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什么?怎么教?教谁?谁教?这是师范学校的几个基本问题。要想把师范学校办好,必须把这些问题先弄明白。”陶先生的话谈到了师范教育建设的几个基本的也是关键的问题,即教材建设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学生问题,教师问题等。

1.教材问题。

    陶先生认为,师范学校建设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即教材建设问题。而教什么的前提是学校“有什么”,他认为“有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但是,因为学校所有的未必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教什么”的问题最终是“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由此可见,无论师范学校的哪一门学科,教什么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好学校与教师之“所有”和学生或受教者之“所需”的问题。

    在实际的师范专科教育中,过分强调专业性使得公共性基础课程受到很大削弱。《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对高校非文科生的基础课程,课时不多,分量不足,很容易成为拾遗补缺的鸡肋课程。人们容易把《大学语文》当成高四语文来延续,或者把《大学语文》教成文选解读来处理。前者与高中语文没有区别,后者与文学史课程区分不大。我校从2002年大专过渡以来就一直开设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一是周建忠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简称南大版),一是赵玉兰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省师范学校教师参编的《大学语文》(简称山西版),一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简称高教版),现在使用的是高教版的《大学语文》。这三种教材各有所长,却未必完全适合我校学生使用。南大版大学语文按文体,分散文、诗歌、小说编排,篇目选取比较经典,是国家教委师范司委托江苏省教委组织的专门为本、专科层次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编写的。应当说,这是一本经过实践检验而可行的教材,也是比较实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实施上都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教材在选文上覆盖面不够,小说篇目没有长篇经典篇目,没有戏剧部分,也没有写作训练。高教版大学语文按文体,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与影视四部分编排,每部分按时间顺序排列篇目,属于国家教育部规划的“十一五”重点教材。山西版大学语文是我省师范语文教研会组织各师范学校一线教师编写的地方教材。它以文学史为主要线索,按时代、地域分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文学发展概述、作品选读、研讨与练习、推荐篇目四部分,“概述”理出文学发展脉络,给学生以全景的阅读视点,“题解”和“简析”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搭建起自主阅读的平台,“研讨与练习”和“推荐篇目”适当拓宽延伸,帮助学生登上深层次阅读的阶梯。应当说,这是一本倾注了我省师范一线教师心血和经验的地方好教材,但是,这本教材在求全的同时,教学内容多而杂,要求高,对于当前素质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说,有些理想化,也不利于教师使用,所以,只用了两届学生就不用了。

2.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即怎么教的问题。陶先生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又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所以,虽然师范学校学科门类较多,但无论哪一学科,其教法的运用必须以学法为依据,学法与教法都以做为基础。

《大学语文》该怎么教?开始的时候,学着大学老师的讲课方法去讲,但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值得商榷。一是教师自身素质一时还达不到大学老师的水平。二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严重缺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学生变得越来越懒,不思不想,专记教师的讲授要点,甚至连不认识的字词都懒得去查。三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理论严重悖逆,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围绕升学考试转,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保持着“注释﹢导读”的范文讲解模式,教师绞尽脑汁,学生下足苦功,结果大多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学生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差。到了大学,语文教学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导致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小圈子里跳舞,僵化刻板,沉重压抑,缺乏活力和新鲜感。尽管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整个教学氛围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3.学生素质问题。

教谁是教的对象问题,即学生或受培训的教师。陶先生认为,由于存在学生的差异性,所以“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他说:“我们要晓得受教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能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然后才能晓得如何去训练教他的先生。”陶先生的话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强调了学校和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能力需求,才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目前,师范专科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高中毕业生,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文史知识了解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作家和作品不能联系起来,搞不清楚作家所处的年代。②文学鉴赏能力较低。对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不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③文言文知识浅薄。对一些简单的文言句子也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④写作能力较差。对于通知、启示、个人简历等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文体,写作上不是格式不对、行文不流畅、表达不清楚,就是错别字和病句很多。⑤学习习惯差。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学习习惯养成比较差,诸如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等等。

4.教师素质问题。

谁教就是教师的问题。陶先生强调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如“对职业的兴味”,“才能”,以及“是否可以胜任愉快”等。那么谁可以当教师呢?他说:“谁在那儿教,谁喜欢教,谁能教得好就应当训练谁。”也就是说,师范学校在选择教育对象的时候要有严格的标准,即他是在岗教师,对教育事业非常热爱,具有胜任教育教学的能力等。

由于在课程认识上的偏差,大学语文课程往往不被人重视,在师资配备上也往往被忽视,担当大学语文课教学的一般主要是三类人员:年龄较大的教师或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或者是在科室兼职的教师。这三类人员,不是由于年龄偏大,观念落后,动力小,就是热情有余而心力不足,或由于科室其他事务忙碌而无暇在教学上下更大的功夫,凭经验吃老本。如我校10名大学语文教师中,48岁以上教师6名,30岁以下3名,科室兼课教师2名。全部为本科学历。

总之,陶行知先生认为,师范学校的功能在于“运用环境所有所需的事物,归纳于他所要传播的那种学校里面,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要想办好师范教育,必须解决好教材、教法、学生和教师等问题,在师范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教材建设,推动教法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国师范教育经过百年的发展与改革,逐渐完成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与蜕变,而当年陶先生论及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有的甚至还很糟糕。因此,重温先生的金言仍然对今天的师范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陶行知文集》199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042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