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张福贵: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与功能设计
【时间:2013/1/31 】 【来源:本站 】 【作者: 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 张福贵】 【已经浏览4286 次】

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上的讲话

2012年11月4日  于海口

    摘要:大学语文是中文的、中国的教育,它必须有这种概观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学史,应该是一个小论、是一个概观,要给非中文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一个基本脉络,对基本阶段、转折点和经典性、标志性作品有所了解。所以,我们的选修课更需要有相对成型的一种设计。我想我们大学语文在这种学科自我确立上,要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随着学科的发展,随着学术逻辑的理顺和成熟,大学语文作为一个中文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或者说二级专业,这个认识是不会太长的。


    我确实是外行。我既没教过大学语文也没有研究过,所以我对这个会议和发言非常重视。大家看到我特地准备了一个电子文本,虽不完整,但基本上是我的思路。在专业领域里,大家可以随便聊聊,但在这里我必须得有所准备,因为面对大家我是确实外行。我想讲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大学语文接近于常识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从一个圈儿外人,从我自己的理解,因为我们文学院也包含大学语文教研部,对教师管理、教师的学术晋级以及学科评定各个方面有所了解,所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大学语文,应该说在中国大学的教育学科体系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领域,而且它呈现出一种非常明显的错位和滞后状态:历史悠久但是发展比较缓慢;需求广泛但是重视不够。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对此)更是有深刻感受。我们吉林大学和几个国家的学校都有孔子学院合作,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我当时就提出:我们重视对外汉语,为什么不重视对内汉语呢?我们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已经有398所了。在我们研讨孔子学院这种现象的时候,大家都有这种感慨,可能我们对内太慢。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为什么长时间得不到重视?这就是(我所说的)滞后状态。这里我谈三点感受:一个是历史悠久而发展缓慢;一个是需求广泛而重视不够;再一个就是专业相近而不被认同。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学科归属、功能确认和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来做进一步定位。

    首先是学科定位。在学科定位中,我想谈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科的归属性问题。对于这点,我非常赞同上午谭帆在那种清晰、冷静而深刻的开幕词中所谈到的,就是要从教育学科转为文学学科。我们文学院大学语文教研部在申报硕士点的时候,申报成功之后,这个(硕士点)并不在我们(中文专业)这里进行学位讨论,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它属于教育学,而且附属于一个非常奇怪的二级学科,大家都知道叫“课程与教学论”。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逻辑归属,而且它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是明显不相符的。当然,对于我们文学院倒有个好处,使我们三个学科门类又增加了一个,变为四个学科门类。但是,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我们主管部门,甚至我们中文专业界很少关注也很少怀疑,这种状况是不是成了一种不必证辩的一个学术前提。

    最近我一直谈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说在当下陷入一种非常艰难的困境,这个困境不止是由于外部的思想环境导致的,更是由于我们自身对学术逻辑的这种梳理不清晰导致的。我们长时间以来对一些已经成为常识的学术前提缺乏反思的能力。当下,要获得一种人文学科的创新和突破是非常难的。如果我们转变一下思路,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那种学术前提进行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研究不是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一个对话的平台上进行的。我们忽略了一些值得证伪的一些学术前提,然后我们在这样一个并不真实的学术前提下进行我们的学术研究。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并不是这种真学术问题。

    就大学语文而言,(目前)它叫做“课程与教学论”。可以说,任何一种课堂教学都是一种课程与教学论,或者说它是教学论或者方法论的一个讨论。而大学语文,严格地说是一种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法;而且任何学科的归属都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是由教学方法决定的。所以我想,为什么我们的公共外语不属于教育学,我们的公共汉语却成了教育学?对于这样一个学术前提和一种常识,我们长时间以来缺少治理,所以我说大学语文应该是文学学科而不是教育学科。

    在(学科)评审过程中,大家应该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升为一级学科之后,全国一下子增加了26个一级学科受理单位,这对于相当学校为了申报一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而苦心经营奋斗的十几年情况相比,应该说在学术权利和学术机会上是不平等的。我看了一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设置,其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二级学科名称,叫做“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研究”,这应该是一个二级学科吗?我们中文二级学科大家都知道,古代文学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叫做“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也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们叫“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研究,不如说是一个课题,最多是一个方向,但是却成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二级学科。这很不对头。我们文学院有历史学科,这个历史学科其中就有中国近代史这个二级学科,这个“若干问题”最多是近代史中的一个方向、一个课题,怎么能成个二级学科呢?

    再比如前年,国务院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委员会开会,大家对对外汉语这样一个学科目录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这个学科在中文专业里应该和应用语言学是一致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设了本科专业。由于200多所学校都有这个本科专业,这个专业目录就没有取消。又有人提出“中国学”这样一个本科专业目录,经过了国务院本科目录修订委员会,经过我们中文专业教指委三次讨论,三次被我们百分之百地投票否定了;最后一次又下来了,又被我们否定了,大家看到修订的目录就没有“中国学”。因为“中国学”对于中国人这样一个本科目录来说它是根本不成立的。谁来教?学什么?授予什么学位?都是非常大的问题。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语文在学科门类归属上是不清晰的,也是不合理的。这是学科归属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学科独立性。上午温儒敏谈到组合、拼盘。我们觉得,大学语文应该从组合型的中文专业教育定位转向一个独立型的中文综合教育定位,要强化它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中文教育的一个独立专业的属性。谭帆在上午也谈到,就是要统合同类学科。所以,大学语文它不应该是中文专业各个二级学科的简单组合,而是应该广泛涵盖并高度凝练各个二级学科的精髓,并与其他二级学科并立的一个独立专业,或者说是我们中文专业教育各个学科专业的一个简约化和经典化。

    我们都知道,从会议论文可以看到,从我们院里老师研究中也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大学语文教师相当一部分都有着与中文专业教育相同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甚至按照这样的研究方向来设计大学语文课程,应该说这是中文教育的一种需要。上午吴承学的发言也不是大学语文教育之外的,他只不过更专门化了。这是中文教育的正常需要,也是教师应有的一种学术权利。但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把大学语文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研究对象,大学语文本身就是一个独立专业,就是一个学科,而学科专业的确立和成型,需要我们学界中人的长期提炼和选择。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该说比其他中文专业教育的教师需求更高,应该有超凡的史识能力、卓越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语文不应是谁都能教,也不是教不了中文专业教育才去教大学语文,更不能说大学语文老师在评职、晋级,甚至在其他一些学术评价体系中处于一种被边缘化和被忽略的地位。我觉得这都不正常。

    那么,我们大学语文怎样来确立自己的学科独立性呢?如果我们走一条和中文专业教育同质化的道路,就是学科独立性的消失。所以我认为大学语文和一般中文专业教育相比,它具有三点不同:一个是它的普及性;一个是它的综合性;一个是它的实践性。

    就普及性而言,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面对的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现在看我们文学院一些老师的研究,包括他开的一些学校公选课,都是非常专业化的,而且他那种研究深度绝不亚于中文专业的老师。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我们面对的是非中文专业学生,所以常识性教育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新当代文学精品课”开发上,我曾经谈到过,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应该做到这样三个原则:一个是基础知识标准化;一个是核心知识个性化;另外一个是背景知识要多元化。就是对于我们中文专业教育,特别是在讲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后面两点,而对于我们大学语文来说至少要做到基础知识标准化。按道理来讲,我非常同意温儒敏老师的意见,就是不要把通识教育作为常识教育。常识教育(本来)应该是在中小学阶段就完成的,由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导致常识教育这个(教育)环点的缺失,(所以),我们的大学语文,甚至也包括某些中文专业教育,其实在承担中小学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大学语文还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要进行常识性教育。所以,具有普及性。

    第二点就是综合性。大学语文跨越多个中文二级学科,特别是跨越了文学与语言的界限。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研究中文的有几个在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有几个在研究文学?文学与语言的学科(界限)是非常明显的。最近几年,一直有些学者在呼吁要把语言和文学分开,分别作为两个一级学科。我估计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了。因为历史学一分为三之后,对于我们中文语言文学这样一个学科分为两个一级学科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就是综合性问题。

    另外,大学语文教育也跨越了中国与外国的界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记住,大学语文不是中国语文,它更是一种人类的人文精神的概括,或者说是一种传承。温儒敏说我们要读人类最基本的书。其实他说这个“最基本”,我理解就是“经典”。在中国的人文教育中,我们什么都不缺,我们最欠缺的就是这种人类意识。我们大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对于国外、世界其他这种人类人文精神的一种渗透和理解。这样一来,我们看到大学语文教育它不只是教学内容的扩大,同时它也要求我们教师知识结构必须相应扩大。所以我说做一个好的大学语文教师是很难的,是不容易的。

    第三个是它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在知识把握的基础上,要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中文专业教育已经走入了一个过分学术化、学院化、理论化这样一个偏向。如果不用一些别人似懂非懂的学术语言,(似乎)就不足以显示出我们经过了专门的学术训练。(我们)论文和著作的这种学理性,岂知这是离学术研究的本质其实是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大学语文教育要回避或者避免中文专业教育这样的极端,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注意培养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功能定位。前些年我也参加过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语文研究会联合召开那个会议。在那个会议上,有些老师对大学语文教育被忽略痛心疾首,他们提出要把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到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一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学语文承担着这样的义务和这样的责任。怎么看这个问题?把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努力向政治思想理论教育靠拢,从培养接班人的大任看,从政治上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在中国有一种习惯,一旦把什么问题看得比较重要,就往往把它与政治划等号;如要把什么什么当成政治任务来抓,“钢铁是政治”、“农业是政治”,这种把不是政治的工作作为政治来抓最终使这个工作变形、变质。所以,作为一种明确的呼吁和建议的前提,我们要把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都不过分,特别是你要想得到管理层和上层领导的认可,我们打政治牌,来增加它的分量,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自我定位上,一定要清醒和适当。

    我非常同意温儒敏的意见。就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失败的,我们今天把大学语文教育等同于已经失败的政治思想教育,其实不仅不利于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贯彻和渗透,相反会增加学生的拒斥心理,因为他们见得太多了。在学术研究中,有时候们把一件事情简单化和纯粹化可能更容易做好。就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而言,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其实是不欠缺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任何一种人文教育和文化教育都具有品德和道德人格培育的功能和义务。从小的方面来说,看看中国大学的政治理论课所占的比重有多少,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大学语文和政治思想理论课来等同,要大学语文承担那些份外的工作呢?我觉得大学语文应该恪尽职守,保持特性。大学语文就是大学语文,我们没义务去承担那些额外的工作。所以,我们要让大学语文与政治理论课地位等同,其实就是淡化它的特殊性。我们觉得应该从思想评价、政治评价这种学术评价惯性,转移到个人评价和感受评价的评价尺度上来。大家知道,我们都是搞语文教育的,我们从中小学就受这样的训练,一篇课文拿回来老师要跟你分析中心思想、什么段落大意,(以至于)中心思想都形成模式了,就是通过了什么、批判了什么、歌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惯用模式。这个惯用模式就来自于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来自于我们政治标准第一的这种教育理念。

    我们在接受和欣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必急于进入这种思想道德和政治判断,我们应该在一种个人感受和艺术审美阶段多停留一下;我们先不必追求它歌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要感受它美不美、好不好、感不感人、动不动人。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个本色。所以我就想,大学语文的课程和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应该强调审美功能。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应该说任何一个学科的功能、特征,都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一个学科成熟不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没有一套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不只是对大学语文,对所有学科应该都是这样。上午我跟吴承学开玩笑说:“搞不了古代搞现代。”大家都知道这个段子,“搞不了现代搞当代,搞不了当代搞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搞不了当领导”。现当代文学和人家古典文学相比,我们自愧不如,我们学科性不成熟。学科性的成熟一方面来自于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建立。学科体系主要是由课程体系来创立的。那现在我们看到,大学语文还缺少比较权威性的教学大纲。大家可以看一下,全国大学之中,我们中文教育专业教育任何一个二级学科的教学大纲都是非常成型的。过去就连大学语文的权威性教材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近些年来应该说越来越多,但是我们还缺少那种比较接近于一致的,或者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课程体系。

    现在的大学语文,应该说(还是)那三大块:知识、审美和实践,就是写作,有的把语言表达、理解列入其中,这也是可以的。我赞同温儒敏的意见,就是大学语文是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但这个课程体系要有自己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你看一看各个中文二级学科,它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基本上是固定的,教指委几次讨论了中文专业骨干课,最后确定七门;选修课也是相对固定的,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重要的思潮。而我们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还不具备、还不接近于这种成熟的课程体系,往往都是根据教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来设定课程。我认为,有些课程我们是必须要讲的,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教师,比如公文写作、经典鉴赏,而且我们的经典鉴赏不应该变成作品宣讲,现在很多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作品宣讲的方式。大学语文是中文的、中国的教育,它必须有这种概观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学史,应该是一个小论、是一个概观,要给非中文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一个基本脉络,对基本阶段、转折点和经典性、标志性作品有所了解。所以,我们的选修课更需要有相对成型的一种设计。我想我们大学语文在这种学科自我确立上,要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随着学科的发展,随着学术逻辑的理顺和成熟,大学语文作为一个中文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或者说二级专业,这个认识是不会太长的。
 

    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北京李明组织学生整理  吉林王桂波校对

   十四届年会本站链接(继续整理中):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在海大胜利召开

温儒敏谈大学语文和读书问题

谭帆会长在十四届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何二元:大学语文是拯救中国语文教育的一把钥匙

何二元:大学语文研究要有科学性——在十四届年会分组会上发言

刘艳:教大学语文课让我感到幸福

何二元:大学语文是现代语文学科的固有课程——兼谈叶圣陶先生与大学语文关系

 

网络连接:

我校承办全国大学语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_海南大学校园网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海口举行_海南新闻_蓝网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第十学术年会海口举行_中新网_海南新闻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海口举行_上海国际学术会议 ...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海口举行 - 高中英语- 京翰教育

全国大学语文界专家聚椰城 研讨教育新模式--海南视窗--人民网

全国大学语文界专家齐聚椰城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_中国青年网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海口举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文学院姚大怀老师出席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_安徽科技学院凤凰新闻网

我院卫小辉老师参加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_陕西师范大学族教育学院

我校被推选为全国大学研究会理事单位_吉林师范大学

我院王厚庆老师参加全国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_上海理工大外语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502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