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刘刚:论通识教育中的大学语文教学
【时间:2012/1/10 】 【来源:文学教育 2010.12 】 【作者: 刘刚】 【已经浏览3731 次】

    内容摘要:通识教育已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实施,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支撑点。厘清和明确课程定位以及解决其他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是大学语文实现其课程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语文目标定位

一.通识教育及其目标

    现今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共识。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通识教育是西方传统教育理念,原意是指自由教育。上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针对当时高等教育的日益专业化带来的弊端,他提出高等教育应给学生一种人文的、科学的
综合性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在进行划分越来越细的专业学习、研究之前对知识的整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后来通识教育的内涵不断被扩充和更新,目前还没有较为权威的定义。

    但在谈论通识教育的目的时,国内外的专家有许多相通之处。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指出,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达到五个标准:(1)要有最起码的沟通与说服力;(2)对宇宙、社会、人类要有基本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能力;(3)在生活品质、阅历上有较宽的视野;(4)遇到进退两难时,在道德的选择上要有足够的明辨力;(5)在主修科目上应掌握问题的理论、方法与数据,未来可在较深基础上触类旁通,以确切证鉴、下结论,甚至说服他人。[1]香港大学学者甘阳提出,“所谓通识教育,所谓general education,就是commoneducation,com mon to what?com mon to大学里所有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让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能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文化背景。”[2]内地学者李曼丽指出,“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3]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关键点在“通”,是指在一个比较统一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背景下,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贯通。学生不仅深入研究某一学科,也能了解其他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在知识面上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有开阔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分析。最终目标是培养思想广博开阔、人格健全的人,也就是全面的、自由发展的人。

二.大学语文是我国通识教育的核心之一

    通识教育体系涵盖的学科众多,课程设置方面虽然有校级间的差异,但其数量是庞大的。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通常要开上百门甚至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若计算全国高校所设置的,即使除去相同和相近的,数量也应该很可观。在这样众多的课程设置中,要选出那个是最重要的,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可以衡量的标准。

    作为我国通识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大学语文的地位应该是比较特殊的。南开大学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的《第一版编写说明》中开宗明义指出,“汉语文是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华裔)的母语,是操持这种语文的所有成员维系民族认同、弘扬中华文化、构筑心灵世界、深化意义探究、传承民族精神的共同基础和必要条件。汉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关乎民族振兴的大事业。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各类高等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类课程,则是大学生深化语文学习之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手段。”[4]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5]高校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事实上,现在的许多高校都在理科学生中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一般来讲,大学语文的设置有这样几方面的目的:一是提高大学生母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三是培养高尚品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等。

    这样来讲,不论是从通识教育的目的出发,还是着眼于大学语文的自身特殊性,大学语文课都应该被放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核心地位。

三.大学语文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困境与解决办法

    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应该在完成通识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阻碍着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师资的薄弱和短缺、课时量的减少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良推广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正在不断改善。例如众多的知名专家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徐中玉教授、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南开大学的陈洪教授、南京大学的丁帆教授等,纷纷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他们组织编订各具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上的不足。唐山师范学院孙青春等人倡导创建“群星拱月”式课程体系以解决课时短少问题。东南大学建设的“大学语文·中国”网(http://www.dxyw.cn)、南开大学开设的大学语文在线(http://202.113.16.32)和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建立的大学语文研究网(http://www.eyjx.com)等网络平台,或注重资料的丰富,或注重交流互动,都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除了以上问题,大学语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尚需厘定与明确,即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

    在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上,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以审美性和人文性为目标,以工具性为基础,也有以强调“培养人文精神”、“把大学语文课堂变为美育基地”、“突出写作能力”以及“传播传统文化”等多种论点。这些观点自然都很有道理并正确,他们所说的也正是大学语文的主要使命所在。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前提是大学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长达12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其实也注重传统文化、美育,特别是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人文性也渐渐被重视。如果现在我们还在大学课堂去强调这些,除了让学生觉得老生常谈、面目可憎外,很难会起到什么效果,其实这也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所在。现在我们应该换个思路来思考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就曾针对这一状况提出自己的主张,“‘大学语文’教学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把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胃口重新调试过来。”[6]温儒敏教授的话很朴素,但指出了当前大学语文的正确方向。12年的中小学教育已经给了大学生足够量的写作教育和训练,期望在短短的几十节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怎么说都是不很现实的。而人文精神、审美意识应当是自然渗透的,是靠熏陶的,不是强调几句就能解决的。大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回归文学的本性,充分展示文学的美和魅力,燃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吸引他们学会欣赏文学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逐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受用。”[7]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的《总序》中也提到,“当今,重建和恢复中国文化之‘文’的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以‘文’的理念统领和涵摄高等语文教育,就是提倡‘好文章’的教育。”[8]也就是在对好文章的阅读和欣赏中,重建学生对文学的胃口,培养出学生较高的欣赏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好文章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审美趣味以及文章写法等会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身上。

    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这个范畴内,把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作为目的,与培养传承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大学生的目的并不矛盾,两者之间其实是直接与间接、实与虚的关系,只有达到了第一个目的,抓住了实,第二个目的才有可能实现,而抛开第一个目的,直接实现第二个目的,往往很难找到落脚点,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算起,通识教育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在我国,通识教育的兴起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大学语文被普遍重视的时间则更短。在具体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全的人目标中,人文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所以说大学语文教学是通识教育实施步骤中的非常重要一环。重视并不断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应该是我国通识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新浪网.专家演讲: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能可能.http://edu.sina.com.cn/l/2006-09-22/1157135434.html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陈洪主编.大学语文·第一版编写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9-14.
    [6]中华语文网.经典美文重塑大学语文—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谈大学语文http://www.zhyww.cn/dxyw/djjt/200707/648.html.
    [7]中华语文网.经典美文重塑大学语文—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谈大学语文http://www.zhyww.cn/dxyw/djjt/200707/648.html.
    [8]陈洪主编.大学语文·总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刘刚,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429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