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高职语文 > 高职研究

黄文吉:高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短与长
【时间:2010/4/11 】 【来源:大众科技 2008年第8期(总第108期) 】 【作者: 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 黄文吉】 【已经浏览3273 次】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教学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大学语文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的革新,应当根据语文课程性质,紧扣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教师观念的现代化,同时也要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高等学校都在千方百计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努力打造自身的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应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高职院校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动手能力,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利用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辅助器材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越来越普遍,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大学语文》课中具有特殊意义

    1.利用多媒体在单位时间内融入大量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但是,不能把语文的工具性简单理解字、词、句、段。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其他的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既是语文基本能力的学习,也让学生在这种基本能力的获得过程中获得广阔的视野。在学语文的同时,已经无形中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然而,由于从前把语文简单地定为语文学科,学的仅是《语文》科的知识,自小学到高中,无一不强调“字、词、句、段”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由丰富变成简单,由生动成为枯燥。高职院校强调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基础语文”之外的包括人文思想、数理科技、天文地理等的知识和内容。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要在较短的课时内实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

    2.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大学语文教学不能执着于字形字义、文法结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讲授,应注意传播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民族的文化精髓,弘扬时代先进的思想道德情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具有德、知、体、美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要实现大学语文这个功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完成的。高职院校重视理论学习,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各门专业课都因课堂内外的实训实践变得丰富多彩。大学语文课没有相对突出的实践条件和实训基地,实训实践大多在课堂进行,因此,创设教学情景便成了当务之急。多媒体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形、静止的画面以及活动影像的相互补充和作用,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以其丰富性和表现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课堂枯燥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趣味。如执教《蒹葭》一诗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集形、声、色为一体的优势,借助于图画和音乐渲染,再现白雾迷蒙的水中之洲的“佳人”以及“我”的急切表情的人物,为学生开拓无限的想象时空,创造广阔的幻想空间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显然,只要有了进行思维加工的表象素材,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接受到丰富的刺激,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便有了赖以强化的依托,他们的注意力立即就会被吸引到所学内容中来,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满怀被激起的求知欲望,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是当代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迫切要求。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普遍欠缺的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大学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把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渗透到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创新思维往往通过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来实现。辩证思维,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由于辩证思维是从哲学高度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所以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性突破环节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都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另外,创造性思维的起始阶段要靠发散思维起目标定向作用,以便解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大学语文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辩证思维,品味教材中蕴含的辩证法,通过语言训练培养辩证思维,通过辩论学习辩证分析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和信息载体,以其信息资源丰富、鲜活、翔实、充足等特点,正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出独特的魅力。“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都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特点,而网络又是多媒体课件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协作式学习”提倡讨论、交流,鼓励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因此常常能集思广益,便于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同小组(或同一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对同一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的较深入的认识,“发现式学习”强调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可以说,这两种学习方法对于学生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必须正视不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弱化学生能力的现实

    1.弱化了学生的交际能力。高职教育强调最关键、最基本的是培养人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

    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大多是公共选修课的“身份”,很多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仅仅充当电子图书的角色,只能将教材和习题编在一起,把课本知识用一种载体机械地转移到另一种载体上,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东西,无形之中已被计算机所代替。多媒体信息代替讲解和分析,代替学生的某些感性活动与思维过程,是一种变相的人机对话形式,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减少,增加学生的孤独感、忧郁感,从而弱化学生现实交际能力,甚至导致交往障碍的增加。

    2.弱化了大学语文的学科知识。很多教师上课时注重用多媒体的使用,目的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地补充课外知识,而多媒体所展现出来的声、像、字等都是图文并茂并配有清脆悦耳的音乐、课件,活像一本电子词典,致使学生仅通过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而不需要深入思考、判断客观世界,往往导致喧宾夺主,超越大学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弱化了学科知识,冲淡甚至淹没了教学主题。再者,由于多媒体的使用,老师不必潜心备课,因而忽视利用黑板、粉笔,忽视了语文教师自身的资源,尤其是语言。

    (三)正确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

    1.适用原则。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公共学科,它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认知学科。语文的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得到审美享受的特殊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水平,使学生在牢固地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和终身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社会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重视从业者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专业认知学科如果有疑难解决不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其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它的媒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不能用一个定理或一个等式来解决,也不是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或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大学语文的魅力是在语言的探讨中理解和感受人文精神的过程,再精彩的语言也只有经过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因此,课堂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任何有碍于学生自由探索、向书山挖宝的举动都属多此一举,甚至是适得其反。应该承认,多媒体课件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一部分作用将由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些功能所代替。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刻也不能变,因为课堂上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达到目的的,就不必盲目地为制作多媒体课件,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于多媒体课件的神奇上,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性,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因此,多媒体课堂应该考虑哪些知识适用,而不是因追求“时尚”而滥用。

    2.实用原则。大学语文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而文学是这个提高的最主要的媒介。文学的鉴赏和审美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这和高职教育的宗旨正好吻合。因此,大学语文课不必完全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如果过多地让多媒体课件的盲目介入,使文学人物、环境只剩下电视屏幕、投影银幕上的一个形象和场景,形成固定的一个模子,人物不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已将学生的想象封杀,形成了“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局面。因此,大学语文应该更多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总之,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和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大学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它必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并将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得于丰富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玉明.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四个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2.12.
    [2]傅苏黎,杨万利.基础课程现代化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3]罗灿.语文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00.18.
    [4]黄艳艳.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作者简介】黄文吉(1965-),男,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高级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战略管理与产业信息化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战略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151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