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专著 > 章节介绍

新书摘要(10)南洋大学的国文问题
【时间:2018/2/26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2049 次】


何二元《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第十篇:王信吾:《我校的国文问题》(1925)

 

  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后改称南洋大学。1921年,与唐山工专、北京邮电学院等合并,成立交通大学,不久三校分立,该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7年后,才又改为交通大学,亦即今天的上海交大。1925年,王信吾发表《我校的国文问题》,正是交通部南洋大学时期,文章发表在《南洋周刊》第6卷第9号。《南洋周刊》是南洋大学学生会主办的一份刊物,王信吾是工科二年级学生,同时任《南洋周刊》社总经理,出版部部长。

  南洋大学有重视国文教学的传统,尤其是1907年至1920年,唐文治任校长期间,国文教育更是搞的红红火火。但是1920年唐文治因病辞职后,国文教育受到影响,也出现当时各校普遍存在的一些乱象,《南洋周刊》上就曾发表一篇《本一国文堂上的写真》的文章,说:“(同学)有的拿了各种小说如《星期六》、《半月》、《游戏世界》、《留东外史》、《红楼梦》等等在那里鸦雀无声的细看,有的高声谈论军国大事,有的我摸你一下,你打我一下的在那里练习柔软体操。……(教师进门后)叹口长气说:‘当教员是顶顶起底,当教员而当到国文教员更加起底,当国文教员而当到大学的国文教员,真叫做触霉头。’发完讲义,即有学生用来擦拭桌椅。讲课开始后,亦小动作不断。教师讲完,尚差几分钟下课,学生即集体以脚磨地,以示催促。”

  在这种情况下,王信吾发表了这篇文章,文章开篇就批评上述国文课堂的乱象,说:“一国的国民如不注重他本国的文字,那真是太岂有此理!”然而他认为重要的是要弄清国文科的性质,提出:

  (一)国文不是美术(当年称文学为“美术”),“对仗工稳”,“音节符合”,“这一句一唱三叹”,“那一句弦外余音”的美术作品,只是国文的一种特彩,而不是国文的全体。所以专从辞藻章句上去做工夫,而不讲究内容,乃是把国文当作美术,失了国文的本体。

  (二)国文不是古玩,如果不知有今,只知有古,文以古为工,字以古为妙,独自吟韵,独自赏玩,俨然三代以上之人,则亦仅足以在古物院里占得一个地位而已,哪里得了国文的益处?

  (三)国文不是贵族阶级的衣裳。科举时代,几篇八股文章,是士林藉以别于平民阶级的标记,是士林谋进身的初阶,入学校,读诗书,做文章,为的都是这个。今天决不能在如此。

  那么今天的国文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他也提出了几条:

  (一)必须是适用的。我校是工程与铁路管理的大学,我们将来所最需要国文的地方,是在用国文来发表我们工程上与铁路经济上的心得与创作,先生们应当教授我们怎样去发表我们工程与经济的学识。

  (二)必须是科学的。我国自胡适之等文学革命以后,国文教学再不是“文无定法”,而是变为“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篇有篇法”,“辞有辞法”,即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此,国文学习才能事半而功倍。

  (三)必须是适应时代的。我们是二十世纪的人民,我们所应该注重的是二十世纪的事物。我们为谋二十世纪的问题的彻底解决起见,不得已要探求他历史的本源,所以要读古文,要读历史,这无可厚非。但假使我们丢开现实的地位,专去替古人打笔墨官事,今日论秦皇,明日赞汉高,那又何补于二十世纪的我们?何补于二十世纪的世界?

  (四)必须是救国的。中国现在成了一个怎样的局面?稍有良心的都应当发愤图强,国文科应当提倡救国图强之精神。我校雄视东南,为国中有数学府;方今士气颓丧,学风萎靡之际,振臂奋起,为人模楷,以移风而易俗,以振士气而救国家之责,非吾侪而谁属?

  (五)必须是平民的。我们所要学的国文,乃是谋群众之共同了解的一种,写实而平坦的国文,而不是对军阀上条陈,对资本家吹牛皮的眩耀,夸张,说客式贵族式的文章。

  这篇文章虽然发表于九十多年前,但是文章提出的这几条意见对我们今天的大学语文教育仍然很有启发,尤其是对于大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当年的学生都能有这样的思考,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有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895—1949)》,霍有光、顾利民编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1月版

  《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1896-1937)》第1卷,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

  雪桥《谈谈我校的国文问题》,《南洋周刊》第4卷第6号,1924年4月28日

  志政《我校国文退步之原因与今后补救之方法》,《南洋周刊》第6卷第9号,1925年9月

  竹铭《国文大会过后之感想》,《南洋周刊》第7卷第8号,1926年

  周喆《一所理工大学怎样做人文梦》,《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4月26日

  张雪永《由“道”到“术”:近代工科大学的国文教育——以交通大学为中心的考察》,《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2期

  吕成冬《凌鸿勋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实践》,《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

  何二元、付帅《南洋公学的大一国文》,《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 2012年第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15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