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专著 > 专著简介

汪大昌李春颖:大学生语文问题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5/1/6 】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汪大昌,李春颖】 【已经浏览3845 次】

书名:大学生语文问题调查与研究
原价:30.00元
作者:汪大昌,李春颖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5611407
字数:269000
页码:226


目录
上编语言文字
引 言
第一章语法
1.1虚词问题
1.1.1“的”“地”“得”使用混乱
1.1.2 虚词过度使用
1.1.3 虚词错误使用
1.1.4该用虚词而未用
1.2实词问题
1.2.1 过分的名动词形式
1.2.2 量词问题
1.2.3名词问题
1.2.4动词问题
1.2.5形容词问题
1.2.6 副词问题
1.2.7代词问题
1.3句法结构
1.3.1述宾结构
1.3.2述补结构
1.3.3主谓结构
1.3.4偏正结构
1.3.5 复句
1.4句式问题
1.5次序问题
1.6语法问题分析
第二章 用词
2.1感情色彩不当
2.2基本称谓能力过低
2.3词语过度使用
2.4词形有误
2.5语用关系不当
2.6用词问题分析
第三章造词
3.1 动词
3.2形容词
3.3名词
3.4 四字语
3.5造词问题分析
第四章词语搭配
4.1主语谓语之间的不搭配
4.1.1 谓语是形容词性单位
4.1.2 谓语是动词性单位
4.1.3 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判断关系
4.2述宾之间的不搭配
4.2.1宾语是谓词性单位
4.2.2宾语是体词性单位
4.3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不搭配
4.3.1 定语是形容词性单位,从性质、状态上说明中心语的某一特征
4.3.2 定语是动词性单位,与中心语在语义上有动作和受事关系
4.3.3 定语是名词性单位,中心语是动词性单位
4.4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不搭配
4.5述语和补语之间的不搭配
4.6词语搭配问题分析
第五章文言
5.1文言本体的错误
5.2文言过度或者文白相杂引发语病
5.3文言问题分析
第六章 衔接
6.1虚词使用不当导致衔接不好
6.2代词使用不当导致衔接不好
6.3修饰词语使用不当导致衔接不好
6.4内容矛盾导致衔接不好
6.5 内容脱节或突然转换话题导致衔接不好
6.6逻辑混乱导致衔接不好
6.7衔接问题分析
第七章逻辑
7.1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7.2概念
7.2.1概念划分标准不一
7.2.2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
7.2.3 概念形式不符合要求
7.2.4 概念的限制没有缩小外延
7.3推理
7.3.1 以因果复句为形式
7.3.2 以转折复句为形式
7.4逻辑问题分析
第八章事理
8.1历史
8.1.1古代历史
8.1.2现代历史
8.2社会现实
8.3基本概念
8.4科学常识
8.5 日常生活
8.6事理问题分析
第九章文风
9.1浮华的文风
9.1.1 句式选用不当
9.1.2修饰过度
9.1.3 中心语过度
9.1.4辞藻堆集
9.1.5 没有必要的文言词
9.2“漫不经心”的文风
9.3文风问题分析
第十章大学生语言文字问题分析
10.1总体评价
10.1.1 语病数量庞大
10.1.2语病分布广泛
10.1.3 语病“症状”多种多样
10.1.4语病“水平”低下
10.2原因探求
10.2.1 学生对语文问题持不正确态度
10.2.2 学生语文技术缺欠的深层次问题——语文审美意识的严重缺失
10.2.3教师的问题
10.2.4”大环境”
10.2.5语文教学
10.3解决问题的设想
10.3.1倡导优良文风
10.3.2 加强语文教学管理
10.3.3加强调查研究
10.3.4 调整、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下编 文章写作
引 言
第十一章大学生写作的现状
11.1优秀写作较少
11.2水平差异较大
11.2.1态度差异
11.2.2 能力差异
……
参考文献
后 记

 

第十六章  大学生写作问题分析
 
  从本次调研的实际结果看,虽然有少数大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较好甚至很优秀,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其整体上写作素质较低这一事实。从上文的各项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写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大学生写作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大学生写作问题出现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频度之高是令人吃惊的,这足以警醒大学的教学者与管理者。大家应该共同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整体写作素质的下降呢?我们又该怎样切实有效乃至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认为,原因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各个参与方,既有大学学生、大学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学校、大学教育主管部门方面的原因。从当前开始,各个相关方面必须紧密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16.1 写作问题的成因探求
 
  16.1.1 学生的问题
 
  大学生文章写不好,问题首先应该是出在写作者自身。同样是大学生,甚至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学生,录取分数、所学课程、学习环境等都相差不多,有的同学能够写出好的甚至是很优秀的文章,而有的却写不出来,原因只能在写作者自身。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差异的确是很大的。那么,大学生自身的问题究竟是怎样体现的呢?
 
  16.1.1.1 态度马虎,不愿意学习,不重视写作
 
  当前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学习态度马虎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听音乐或者看其它书籍,甚至逃课;考试前,抄笔记、拷课件、背笔记、记考点,甚至做小纸条准备考试作弊,这些事实都是不愿学习的表现。即使坚持上课、记笔记,甚至认真听课、思考,多数同学也只是停留在记、听、想的阶段,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课堂所得用文字表达出来,甚至老师布置学习性写作(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课程结业论文《写作》课作业等)时也不大情愿,即使不得不写,也不能深入思考、认真写(209)作。本着这样的态度写出来的文章,水平不会很高,出现各种各样的写作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在《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每次布置作业后,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齐作业,总会有一些同学拖延提交时间,有的甚至根本不写,就算平时作业要计入期末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对于个别同学而言,这依然没有什么约束,他们依然不重视写作。
 
  我们认为,大学生不重视写作主要是受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合力影响的结果。
 
  就大环境而言,学习无压力、无动力,不愿学,也不愿写。
 
  当今时代,国家发展进步,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数家庭的生活也相对富裕了,孩子的各种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完成了高考以后,一些大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压力,加上中学时就已经习惯了生活上由家长全包,也没有了成才的动力,不会过多考虑多学知识、学好本领去挣钱养家,而是在学校里享受大学生活甚至混日子,到毕业了事。就算以后无法生存,父母也会兜着,社会上的“啃老族”不也照样活得很潇洒吗?另外,当前整个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渐趋现实化、功利化,崇尚现时享乐、随遇而安,不怎么崇尚努力打拼、艰苦奋斗。社会上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充斥着各种选秀活动,不需要刻苦读书,选秀成功就能一夜成名,荣誉与金钱就会随之而来。这些带给当代青年的影响之一就是,一些大学生不再愿意刻苦学习、潜心思考,而是尽可能地享受大学生活的自由与快乐,追求时尚,降低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要求,社会活动频繁却忽视了课堂学习。不学习、不思考,怎么还能写出好的文章呢?
 
  就小环境而言,同学之间相互影响,都不愿学,都不愿写。
 
  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环境中,近些年的学习风气一直不够积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不愿意刻苦学习而贪图逸乐的风气比较常见,同学们之间相互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感染、相互仿效。一些同学不再以成绩优异为光荣,而是以享受时尚娱乐为骄傲,大家关注的不再是成绩的高低,而是时尚认知与参与的多少,因此,一些大学生只满足于学科考试“60分万岁”,崇尚及格至上,在学校里混日子,游戏人生。而考试时的试题仍然主要以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与简单的思考分析题(解词题、简析题、理解题等)为主,多注重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绝大多数专业的学科考试都没有成篇的写作题,即使是《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很多学校都不涉及文章写作能力的考查,同样是以知识的记忆考查为主。这样的话,大学生考前背笔记就很容易考试过关。有些同学连课都不愿意听,又怎么可能愿意写文章呢!所以当老师布置写作作业时他们才会齐声惊讶。大一的学生就已经有人不愿学不愿写,高年级的学生更多,在大家的相互影响之下就产生了一种习惯效应:(210)都不愿学,都不愿写。
 
  16.1.1.2  基础较差
 
  在进入大学以后,有一些学生的确愿意学习,也愿意写作,甚至喜欢学习,喜欢写作,但是他们自身的学习与写作能力较差,加上基础知识与认知有限,学得慢,甚至学不好,想写也写不好。近些年来,在普通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录取人数的增加与录取比例的提高,从积极的方面看,能够使更多的国民接受大学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不用刻苦学习就能够上大学,不管是上一本、二本,还是上三本、大专,总归是上“大学”了。何况还有成人教育系列的专科、本科以及自学考试系列的专科、本科呢。
 
  一些大学生无能力学习、想写写不好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理性思维能力差
 
  理性思维能力不足是大学生语言表达的一个普遍问题。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写作的运思阶段,在前面的问题分析中,不管是在审题与拟题、立意与炼意环节,还是在选材与用材、布局与谋篇环节,都可以看出大学生写作者理性思维的不足。审题不严、文不对题、立意不明、材料无用、层次混乱等弊端,无一不与理性思维认知能力有关。在行文阶段的说理不透、改稿阶段的不会修改等弊端也是如此。
 
  (2)语言表达能力差
 
  文章写作的好坏归根结底是文字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的直观体现。在文章写作中,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选词造句方面。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前面的文本解析已经很充分地说明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其实,我们在此书的研究中所提及的大学生语言表达弊端实例,只是实际存在的语病中的小部分,其余的语言表达问题还有很多。不管是选词不精、用词不当,句子杂糅、句式不当,还是过于文饰、修辞不当,逻辑混乱、表意矛盾,这些都
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具体表现。
 
  16.1.2  教师的问题
 
  大学生写不好文章,大学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就算大学生在中学时没有学好,入学时基础差,不会写作,然而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文章写作能力也是可以提高的,甚至能够有极大提高,直至根本性的改善。但是,面对大学生整体写作素质较低的现状,大学教师有的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学科教学加以改善,有的则不愿意承担此项责任,认为培养并提高大学生写作素质不是自己的事。前一种情况主要体现在语文或写作等文科专业的教师身上,后一种情况主要体现在非语文或非文科专业的“非文”教师身上。(211)
 
  16.1.2.1  语文教师注重文本阅读,轻视文章写作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总体上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现实弊端。重视文本阅读,轻视写作运用,这样对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失衡的。大学的语文教学竟然轻视甚至忽视文章写作的教学与训练实在是不应该的,因为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就是包含作文/写作教学的,而且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语文能力应该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接收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输出能力。但是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前者被突出强调,后者则被习惯性地忽视了。注重语言文字理解接收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在大学语文教育体系及模式中被重点强调的事实,不管是在教材编写上,还是在课堂授课上都可以看出。
 
  (1)从教材编写上看
 
  就我们所掌握的《大学语文》教材而言,教材一教学体系都明显地“重阅读、轻写作”,甚至是“文学至上”,用“文学”代替了“语文”。
 
  如上编部分提及的那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为教育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大学语文》。在该书第八版(“十五”教材)的“前言”中,编者把该课程定位为“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进文化修养的主要课程之一”,并且明确指出:“本书既不以文学史知识为线索,也不以写作知识为重心,而以经反复筛选的古今的精美文章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① 在众多“人文素质”中,文章写作素质的取得只是“借鉴”而已,这种借鉴主要体现在每篇课文后面的提示”部分,然而“提示”旨在“力求体现选文的旨意和主要艺术特色”,很少从“写”的角度进行分析或指导。
 
  ①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第八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另外,从上编第十章列出的主要目录看,主体内容是中国历代的优秀文本,只有少量的外国文章,其中的文学作品也为数不尽管也有4篇“学文例话”涉及文章的“写作”知识,但是那又能对培养大学生的文章写作素质起到多大作用呢?何况其中的2篇还是“欣赏”而非“写作”呢?所以,该教材的“美文”性及其“阅读”性、“欣赏”性决定了其“重阅读、轻写作”的课程性质。
 
  再如东南大学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大学语文》。在编写体例上,该教材不同于前者,而是按照中国文学史的断代进行分类,只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相当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精读本。客观上说,这样做能够弥补非中国文学专业的所有大学生中国文学史知识的掌握与作品阅读的不足,因为(212)作为“中国”大学生不了解中国文学显然是不合适的,现行的《大学语文》课程正是为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而开设的。但是,就教材的内容而言,仍然是以阅读为主,以审美为主,没有涉及普通文章写作的知识,或者说没有重视文章(包含文学作品)该怎样写作,这无法改变其“重阅读、轻写作”的性质。
 
  通过对上述教材的简单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运用文字语言写作的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语文》教材上少得可怜,语文素质培养中的文章写作知识被教材编选者无意或有意地抛弃了,并且有意抛弃者还理由充分。
 
  (2)从课堂授课上看
 
  使用上述的教材进行教学,教师也必然会被局限在这种体例与思路中,很少有人能够或者愿意跳出此限制,因此在教学时“重阅读、轻写作”也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样的语文教学在中学乃至小学是不可能出现的,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课是占据着相应的课时数量的,一些地方甚至硬性规定必须保证一定量的作文课,尽管有些作文课可能是过于应试化,甚至是走过场,但是这最起码能够看出文章写作在语文教与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受重视程度。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文章写作的内容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少见了,甚至根本就消失不见了。大学语文讲的是文章的阅读、作品的赏析,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接收能力,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输出能力的基本功能消失了。这样,从教学内容的范畴上看,“大”学语文竟然变成了“小”学语文,甚至连“小学”语文都不如。
 
  16.1.2.2  写作教师讲授知识理论,很难顾及训练
 
  大学语文教学不再重视或讲授文章写作方面的知识,或许与大学专门开设了《写作》课程有关,一些教师会认为教会大学生写文章是《写作》课程及其任课教师应该完成的专项任务,因而非《写作》课程、非写作教师是不需要承担此项工作的。然而,《写作》课程的教学无法很好地完成该项任务。
 
  当前,由于写作课程的分工更加细化,加之单课程学时量较少,因而写作教师在课堂上光讲授写作知识理论都感到时间不够,也就很难顾及写作训练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们只能侧重写作知识理论的讲授,而把写作训练留在了课后,然而,由于学生写作的不认真,或者老师督促的不严格,结果导致这种课后的写作训练往往只有量而不顾质,甚至有点走过场。
 
  对于学习《写作》课程的学生而言,老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切实有效的写作训练及指导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可是,在当前的主客观条件下,写作教师很难把主要教学放在文章的写作训练及其评改指导上,于是所讲授的知识理论就缺少了针对性,甚至成了空洞的抽象说教。课堂上的知识理论学生听懂了,但是不会以之为指导(213)去写、去改,实际写作能力仍然难以有明显提高。然而,如果教师把主要教学放在文章的写作训练及其评改指导上,课堂教学学时又不够,并且操作起来也更加困难,教学的投入也必然会更多。这样的话,一些教师主观上可能不大情愿,客观上这种投入也可能不被学校或学生承认。于是就造成了当前写作教师、写作教学的两难境况。
 
  16.1.2.3  “非文”教师不愿承担责任,只重专业教学
 
  对于非文科专业的教师而言,有的教师在平时授课时意识不到大学生写作素质差的问题,而到了指导学生写作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有一些教师不愿意承担培养大学生写作素质、提高大学生写作水平的责任,或者因学生基础差、水平低而叹息、埋怨,却不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改善;或者认为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只是写作课教师与语文课教师或文科教师的工作,与自己专业的学科教学无关。
 
  “非文”教师们,往往只注重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而较少启发学生运用知识理论去思考与写作。在结课考试时也多以知识掌握性的考查为主,缺少知识运用的考查,因而学生在学习上就会自觉地与老师的教学与考查方式靠近,也就习惯性地轻视甚至忽视了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进而写成文章。当前,大学学科教学的写作性缺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在教会大学生知识理论的同时,教会他们自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把思考的成果文字化、写成独立的文章,这是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中专教育的重要之处。那么怎样才能让大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写作呢?这是摆在每位大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我们认为,大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不单是写作课与语文课老师的责任,而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师的义务,大学课堂的各科教学都可以成为写作素质培养的阵地。因为写作素质实质上是思维及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在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该主动积极地做好大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工作,尽可能地利用课程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科论文写作能力。
 
  16.1.3  学校的问题
 
  作为大学教育的实施主体,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写作素质低下的问题同样需要承担责任。大学教育不但要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塑造出优秀的人格品质,而且要培养出优秀的语文素质,所以大学生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必做的工作之一。然而,当前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写作素质方面做得还不够。(214)
 
  16.1.3.1  教育教学重点不利于写作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高等院校关注的重点通常是教育教学管理、专业知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学校更加在意学生的专业知识接受程度、掌握程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学校往往更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尽管大学普遍提倡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汉语语文素质、写作素质这项基本素质却不大受重视。
 
  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语文及写作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的确是有其客观理由的,因为学生的选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面设置等基本写作能力都是在中学学习阶段就应该掌握的。然而,现实是,大学生的这些基本写作能力并不高,大学生写作素质的整体低下是一个显在的事实。对于这种事实,高等院校是不能忽视、不能推卸责任的,因为大学同样应该负有培养与提高(尤其是提高)学生文章写作素质的义务,事实上大学也更有能力完成好此项任务。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不关注学生的写作素质,或许是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就希望我们的此次调研成果能够给高等院校一些参考,使高等院校看清大学生写作素质低下到何种程度。
 
  就算高等院校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制定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改善。缺少针对该问题的专门的调查研究,缺乏统一的部署,这样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无法使全体教师参与其中、群策群力地解决问题。实际上,各个高校的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写作素质的大好机会。老师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式作业)写作指导的机会,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准确地表达、如何按照体式规范写作等,而不是只关注论文内容本身的专业水平、观点正误、有无创新等。
 
  16.1.3.2  课程考核方式不利于写作素质的考查
 
  就计分形式而言,大学学科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分通常是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或者再加上期中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合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程作业、试验等项目,期末成绩是指考试的卷面成绩。就笔者所任教的几所学校的学科计分方式而言,平时的作业训练等分值只能占到总评分的30%或40%,而期末试卷的分值占到总评分的70%或60%。这样的比分权重对于实践性极强的写作课程而言,显然有些不恰当,需要提高写作实践训练的分值比例,至少应该不低于50%。
 
  就试卷结构而言,在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试卷上,关于文章写作能力的考查很难看到,就笔者所任教的几所学校的试卷结构看,一般都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文言解词题、文言翻译题,以及简答题、作品分析题等,从题型上看,后二者与写作能力有关,可是分值通常都较小,同时这二者也(215)不足以全面考查出学生写作的选词造句及布局谋篇等能力,实际是侧重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与特点的理解。
 
  16.1.4  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
 
  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尤其是文章写作素质,对于未来合格乃至优秀人才培养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大学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制定政策指导全国的高等院校认真落实大学生语文素质及写作素质的培养工作,通过学科与课程设置的增加或调整来主动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现实并不理想。
 
  16.1.4.1  课程设置对写作素质的培养不重视
 
  如前所述,在当前的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中,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明显不如英语使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受重视。英语使用与计算机应用的课程在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都占有重要戏份,几乎所有的大学专业及其学生都要在大一、大二期间学习这二门课程,学分值及课时总量都相当可观,多数学校单课程至少上4个学分、2个学期。而关于文章写作素质教育的专门课程,如《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的开课专业范围及听课人数非常小,在许多学校、许多专业,根本就不开设《基础写作》课,《应用写作》课还多是校级公选课。尽管有些专业会结合专业性质开设诸如《公文写作》、《论文写作》、《财经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还是更倾向于文体功能和文本内容的讲解,而不是最基本的布局谋篇、选词造句等写作素质的培养。
 
  另外,现有的《大学语文》课程虽然与文章写作素质有关,但是教学者又不重视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且学分值与课时总量也少得可怜,我们所调研的几所大学的该课程为2-3学分,约36或54学时。尽管它是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之上开设的,然而鉴于当前大学生语文素质整体低下的事实,这样的学分与课时设定也是不合适的,况且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还几乎见不到关于文章写作的教学内容,所以文章写作素质的教育实际上是被轻视甚至是被忽视了。
 
  16.1.4.2  语文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与目标性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大学教育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是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这种课程的设置比较笼统,缺乏具体针对性与目标性,具体教学缺乏可操作性。正如上文提到的各种《大学语文》教材那样,《大学语文》教学培养的既不是选词造句的能力,也不是布局谋篇的能力,无法直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尤其是实用文章或应用文章的写作能力,所重的是文章的阅读理解或文学作品鉴赏,培养的是理解接收能力与文学艺术的审美(216)感知能力,而非大学生毕业后应对实际生存的工作性写作或生活性写作的能力。
 
  然而,大学语文究竟“大”在哪儿?《大学语文》课程与中学《语文》的差异在哪些方面?课程内容到底该怎样界定?《大学语文》究竟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包括文章写作素质)需要达到何种水平高度?怎样才能切实地达到该课程教学的预期目的?以何种方式来衡量或测量大学毕业生已经掌握的汉语语文素质与已经达到的汉语文章写作水平?由谁来实施完成这方面的测量?测量的基本标准应该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统一的认知,所以在《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才会出现学校不重视写作素质的培养、教师不谈文章写作知识也不考文章写作题、学生多为学分或符合规定而选课的现象。
 
  16.2  解决写作问题的设想
 
  找到了问题的成因,我们就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既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那就必须多方共抓,各负其责,力争有效乃至高效地解决问题。
 
  16.2.1  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管理与决策优势,积极主动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写作素质低下的现状得以尽快改善,从而保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16.2.1.1  高度重视,建立制度保障
 
  如要有力地解决大学生写作素质低下的问题,第一位的工作就应该是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这一现实,把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特别是文章写作素质的工作当做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码也不应该低于对英语使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视程度。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高度重视大学生语文素质特别是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长此下去,许多大学生连最起码的使用母语写作的能力都成问题,那么又何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呢?将来的大学毕业生们又怎么能够成为国家的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才呢?又怎么能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呢?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需要从制度层面做出规定,以制度为约束、为保障,然后逐级抓起,层层负责,做到全国一盘棋,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217)法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理想的结果是使全国各级各类的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全面实施、全体协作,使所有大学生的汉语语文素质(包括文章写作素质)都有实质性的提高,从而使他们能够配得上“中国”大学生的称谓,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16.2.1.2  合理规划,增加课时总量
 
  大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合理规划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兼顾大学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文章写作素质,尤其是应用写作素质的培养。借助全面认真的调研,准确定位大学语文的特色,科学规划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把文章写作的教学内容纳入其中,扩大基础写作与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范围,从而使其区别于中学语文教学,使大学语文教育回归到语文教育本身应有的范畴,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此基础上,就必须增加教学课时。适量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课时总量,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时间保障。没有足够的课时量作为保证,就很难充分发挥其语文素质培养与提高主阵地的作用。
 
  长期以来,文章写作的专门课程开设的范围非常狭小,通常是文科(如中文、政法、教育、历史等)专业,尤其是师范类专业才开设基础写作课程,课时总量为36或54学时;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范围稍大一些,但是又多作为选修课,课时往往更少,得不到学生及学校的应有重视。然而,我们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却凸显了文章写作教学尤其是基础写作教学的重要价值。从前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能够写作,但是不会写作,或者写作以后存在问题却发现不了,发现了也不会修改。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缺乏对写作基础知识、基本标准的认知,不理解一篇优秀的文章、一次成功的写作需要具备的标准。因此,如要切实改善大学生文章写作的问题,就有必要适量增加课时,把文章写作的教学纳入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之中,或者扩大基础写作与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范围。尽管此次调研的文本主要来自于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写作,然而语文素质整体低下的情况在其它专业学科也同样存在,因此,如要全面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文章写作素质,有必要适当扩大写作课程的开课范围,不单在文科开设,也需要在理工科开设,在理工专业不单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也需要开设基础写作课程,起码可以和应用写作一样,把基础写作当做选修课程开设,供所有理工专业的学生选修。
 
  16.2.2  学校要做的
 
  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写作风气,创造优良的大学语文学习小环境,这是各个高等院校应该做好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于大学而言,要做好大学生语文(218)素质特别是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工作,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基础上,需要认真落实、积极探索,改革现有的管理与考核模式,以求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
 
  16.2.2.1  动员教师共同参与
 
  如要切实地改善大学生文章写作素质,就需要以大学为单位,动员学校的全体教师,甚至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共同重视当前大学生写作素质低下的现实,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其中,在完成好主体的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举全校之力,多渠道、多学科相互协作搞好大学生写作素质培养工作。
 
  大学的各个院系、各个专业都可以利用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来进行文章写作素质教育,不单要求大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见解独到的文章,而且要从文章写作的角度,多关注学生是怎么写的,要求并指导学生按照论文写作的基本环节进行撰写与修改,提醒学生尽量避免在聚材、运思行文等环节出现错误,如果出现了就应该认真改正,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认真修改,力争写出表意准确、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要件齐全、格式规范的
论文。
 
  16.2.2.2  适当改变考核方式
 
  改变当前的教学考核方式,必须由高等院校来做决定。就《大学语文》课程而言,要规定在考核时或试卷上应该有文章写作方面的分值;就《写作》课程而言,不单要加大试卷中作文的分值,而且要加大平时文章写作训练考核的评分权重,要求任课教师在考核总评分上,适当增加平时的文章写作训练的分值,并且把文章写作作业常态化,甚至像有的学校要求的那样把作业次数量化。
 
  当前在普通高校《大学语文》考试的试卷构成中大都没有文章写作的考核,而在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一直就是小学、中学语文的习惯做法。全国普通高考的《语文》考卷中作文分值比例通常达到40%(60:150)或者是46.67%(70:150)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不单如此,就连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都有作文的考查,并且写作部分占整个试卷的分值比例也不小。如成人高考的高中起点的《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比例是46.67%(70:150),接近总考分的一半,成人高考的专升本的《大学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比例是33.39%(50:150),为总考分的三分之一;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学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比例是30%(30:100)。总体上看,这些《大学语文》考试的作文分最少也没有低于30%的,因此,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考试如果没有作文的考核就显得很是不可思议了。(219)
 
  16.2.2.3  灵活管理课堂教学
 
  就已经开设有文章写作课程的专业而言,学校还需要给写作教师一定的授课自主权。与其它的人文基础素质教育课程相比,文章写作课程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缺乏对社会人生及环境的观察与了解,没有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大学生们就很难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也就很难写出好文章,大学生写作无材可用、选材陈旧的弊端正是因此而成。所以,大学需要让文章写作教师,特别是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自主决定授课的形式、授课的场所,大学需要允许教师带领学生适量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而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写作,学会写作,这样做对于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更为重要。
 
  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我们真切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局限,布置的应用写作作业或解析的应用文本,学生都感觉距离自己很远,缺乏认知与写作的环境,教师的教学也显得很是无奈。相比之下,在给成人班讲授应用写作或公文写作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及对文本与写作的理解都会更好一些。可见,具体的写作教学环境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教师能够自主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单位、走进企业,才能真正进入应用写作的语境,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应用写作的实质。学习写作,学会写作,才会是学生的真正需求。
 
  16.2.3  教师要做的
 
  面对大学生写作素质较低的现实,大学教师与其抱怨、推诿,不如从自我做起,勇于担当。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之后仍然写不出一篇规范合体、表达顺畅、观点明晰的好文章,那么社会的评价绝对不会说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学好,而是会把这个账算到大学教师的头上的。与其背负可能有的社会批评,不如果敢地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写作素质的职责。
 
  16.2.3.1  全员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写作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对于每个任课教师而言,指导大学生写作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是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写文章应该是大学教师的一项专长,因此所有专业的教师都可以积极利用课程教学及论文指导工作,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文章写作方面的辅导。不管自己是不是语文或写作课程的教师,全体大学教师都有义务,也有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章写作素质。
 
  在学科教学或论文指导时,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写作知识、写作技法的讲解与传授,而应该是教育大学生端正对待文章写作的态度,进而形成良好的文风。因为写作态度不端正是直接导致大学生写作问题的主要因素。也(220)只有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真正认真对待文章写作以及老师的写作教诲,否则,就算老师苦口婆心,就算老师讲得深入透彻,也打动不了他们的心,也不能完成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文章写作素质的重任。
 
  16.2.3.2  改变教学模式,侧重能力考核
 
  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改变当前“重阅读、轻写作”的教学模式,做到阅读理解的教学与文章写作的教学同步。与之相应的工作就是要改变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内容,增加文章写作知识,并且积极探索合理的教材编写体例。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只要自身重视了学生文章写作素质低下的事实,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写作知识的讲解并不难,只要在解析课文时转换一下角度,从文章是怎样被写作出来的动态角度加以分析即可,也就是要关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如何拟题、立意的,是如何选材、布局的,或者关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等工作做得怎样,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借鉴,又有哪些缺点需要加以改正,并引以为戒。
 
  对于写作学科的教师而言,不管是教授《基础写作》课程,还是讲授《应用写作》课程,改变课程教学模式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变文章学(或阅读学)教学为写作学教学,真正从文章该“怎么写作”的角度来讲授相关的写作知识与理论,以突出文章写作行为是一个动态的制作过程,而不再是从文本构成的角度对文章的各个要素及其应该符合的标准进行静态的分析。其次是要结合“典型文本”来解析各项写作任务与标准。可以借助典型文本具体解析一篇文章是“怎样写的”、“写得怎样”。我们的做法就是精选典型文本,尤其是典型的“带病文本”,在师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中详细解析文章写作之优劣,教师适时地点拨,把写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开,把完成各项任务的基本标准告诉大家。这样做,比单纯地讲解写作活动应该怎么做、应该做到怎样的收效要明显好很多。
 
  另外,大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改变当前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重视文章写作能力的考核。考试出题时,应该适当增加文章写作内容的题目及分值,通过这样的考试来刺激学生平时就重视文章写作,重视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考核不单单是死记硬背,还要学会知识的运用,要能够准确地运用文字语言表情达意,且做到合乎写作规范。
 
  在写作课程的考核上,除了试卷以写文章与修改文章为主外,在课程总评分中也加大课外写作训练的分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真正重视写作实践,而不只是写作知识理论的记忆、理解与接受。既在课堂学习中提高,也在课外训练中提高。
 
  16.2.3.3  贴近学生实际,加强写作训练
 
  写作课程的教学,必须把课堂所讲解的知识、理论、技法等融入学生的(221)实际写作训练之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写作训练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既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做一些写作思维训练,或做一些短小的文本写作训练,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察生活,布置写作任务。在课堂上,可以给出一定的话题或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的运思训练,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或展示相应的材料,让大学生进行观察写作训练,或者根据所播放的内容写作短小的评论文章。在课余时间,可以配合课堂讲授的进度,布置相应的写作作业,让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
 
  但是,不管采取课堂训练,还是课堂课下相结合的方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务必要做到使写作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少做空泛而抽象的哲理思辨性的写作,多做贴合大学生学习与思想实际的写作,既能够让写作者有话可说,也能够避免说大话、说空话的弊端,进而培养大学生踏实做事的优良作风。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或他人所写的文章进行评价与修改,以训练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在写中学,在改中学”的训练模式,使大学生的文章写作水平切实地得到提高。
 
  16.2.4  学生要做的
 
  从国家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个大学,再到每位大学教师,都做好了各自该做的工作,最后的任务就得由受教育者自己来完成了。大学生必须在以上三者的约束、教育与指导下,切实地认识到文章写作素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真学习领会写作知识理论,勤思考,多写作,最终实现自身文章写作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16.2.4.1  端正态度,端正文风
 
  端正学习态度,端正写作态度,这是重视自身写作素质的最基本的表现。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文章写不好,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自身不重视,态度太马虎。只有自身重视,端正态度,才能真正改善当前的不良文风与写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文如其人,做人的态度端正了,作风端正了,文章写作的风气也自然会随之而变得端正,乃至优良。正如在本次研究的上编部分所提到的那样,当前的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人类心理的浮躁、浅俗,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了文风,大学生们无法直接扭转这一“世风”,但是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改善自己写作的“文风”做起,进而冲击“世风”、影响“世风”,为创造和谐而端正的社会风气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当然,文风的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当前文化与消费多(222)元化的时代,作为一个青年人,要想抵御不良“世风”的侵袭,谈何容易。但是只要大家端正了自身的做人、做事与作文的态度,优良的文风终归是能够实现的。
 
  16.2.4.2  留心生活,勤加训练
 
  文章写作的动机、材料、主旨等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外在的现实生活,是写作者在现实人生中的观察、思考所得,因此,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处处留心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体察鲜活的人情与人性,捕捉自身独特的体验与认知,然后要适时地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人事是多样的,情性是丰富的,体认是复杂的,三者又都是多变的,要及时地把握住这些多变的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地通过写作把它们记载下来,因为写作成文总是比用大脑记忆要牢靠得多,并且持久得多,这样的写作训练做得多了,不仅能够丰富自身对社会人生的体验与认知,而且能够改善并提高自身运用文字语言表情达意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具体到可行的做法,大学生可以主动地观察生活,多做观察训练,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做调查研究,边考察,边思考,边写作,彻底摈除光看不想、只想不写的不良习惯。
 
  16.2.4.3  认真听讲,勤于思考
 
  对于学习文章写作课程的大学生而言,端正态度、端正文风的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从课堂听课做起,认真听讲,并且勤于思考。在接受写作知识理论的同时,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激发思维,改掉课堂学习“人到心未到”、“出勤不出力”、“动手不动脑”等陋习,做到“人到心亦到”、“既来之则学之”、“既学之则思之”。在老师解析文本时,能够独立思考,踊跃发言,并且认真聆听他人的见解或建议,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以真正提高文章写作及认知能力。
 
  16.2.4.4  重视修改,掌握要领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重视文章写作的“修改”工作,实际上就是重视文章写作的质量。在初稿撰写时难免会有一些疏漏或错误,及时而认真的修改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在修改文章时,需要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要领,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衡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好一篇文章、一次写作,提高文章与写作的质量。同时,修改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的写作知识理论的掌握与运用情况的具体检验,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的学习,是不足以修改好一篇文章的。这也正好体现出学习写作课、了解并掌握文章写作知识理论的重要价值。
 
  在本次关于大学生语文素质的调查研究中,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实际的工(223)作,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仍然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以及认知方面的不足,但是,我们调研的目的是要力争管窥当前大学生汉语语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在运用文字语言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发现问题存在的事实。从我们的研究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汉语语文素质及文章写作素质低下的事实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问题很多,还相当普遍、相当严重。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国人,特别是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且期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大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工作中来。只要大家通力协作,齐管共抓,就一定能够改善当前的这种状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语文素质,特别是文章写作素质的有用人才。
 
  当然,本次调查研究的具体成果,也是一次实际写作活动的产品。我们的态度是认真的,然而限于自身的能力或学识,不足也是难免的。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在此次写作活动及该产品中,同样会有一些写作方面的不足,期待大方之家们给我们指正,帮我们提高。正如其它的文章写作需要也可以修改一样,待今后的调研与思考进一步深入后,我们会努力修改此次调研的文本,并力争使调研的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此次的调研与写作,只是我们抛出的一块“砖”而已,我们相信,这块“砖”一定能够引出更多的美“玉”来,那才是我们期待看到的。今后如果能够和“大家”们一同为大学生汉语语文素质的培养,为大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我们将以作为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而感到十分荣幸。
 
  本次的调研活动在此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大学生汉语语文素质,特别是文章写作素质的培养工作还远远不会结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研究大学生汉语语文素质教育问题,并积极努力,更好地完成自身所肩负的重任。
 
后 记
 
  目前,大学生语文素质偏低的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本书作者常年在高校中文和其他专业从事语言学和写作课程教学工作,对此问题有深切的感受。2008年,我们向北京市教委申请了科研项目——“大学生语文素质研究”获批,通过项目实施,对在校大学生语文素质作一番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本书底稿即此研究项目的总结报告。报告已经通过了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检查和验收。
 
  尽管我们已经预想到调研工作的艰巨和繁琐,但实际动手时发现还是对困难估计不足,对大学生实际语文表现估计不足。我们虽已尽力,但是不能不坦率地承认,工作还有不少待改进之处,主要是:
 
  1.调查数量如能够增加到100万字左右,则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2.调查范围也不够宽广,例如缺少对于理工科学生的调查,这一欠缺势必影响工作的质量;
 
  3.如果能够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则项目完成的水平当然会提升。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很多,最重要的是本书作者自身素质。现在书稿已付印,我们期望得到读者认真的批评,以期改进工作,为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提供参考。
 
  项目实施和书稿撰写工作分为语言文字和文章写作两部分,即本书的上下编。语言文字调研工作和上编撰写由汪大昌完成,文章写作调研工作和下编撰写由李春颖完成。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缪小放先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林立先生、首都师范大学刘壮先生对我们的工作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杨霞老师提供了部分语料。本书作者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汪大昌  李春颖
201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091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