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水经注·河水》教学参考
【时间:2014/5/29 】 【来源:本站 】 【作者: 本站】 【已经浏览3820 次】

 

一、语文知识训练

 

1.笔记的笔记

本课的教学重点还在笔记体,《水经注》本是一部笔记体地理学著作,范文澜抄录其中写景文字,作《水经注写景文钞》,成了“笔记的笔记”。这也是一种轻松阅读学术类著作的办法。

尝试让学生从自己的专业书里面抄某一主题,看能不能把枯燥的专业书抄得有味道。

从书中做摘录,是很好的笔记方法,古人笔记就多有这种,周作人散文也喜用此法,被称为“笔记体散文”。这种文体很适合用作语文训练,比如范文澜做的是《水经注》的“河水”,我们可以接着做“江水”,“江水”篇也有很多好的写景文字,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做专题笔记

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做笔记。后世对《水经注》的研究,分考据、地理、辞章三派,摘录风景,属辞章一派,另外考据、地理,根据需要也都是可以分门别类摘录的。我们学过的《论语》、《诗经》等作品也都可以做这样的训练,比如摘录《论语》中引用的诗经,比如整理《诗经》中被后世文学作品引用过的诗句。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做这种笔记,比如专业书中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地理专业或天文学专业的教材就可能引用《诗经》的《七月》,以及其他的古人诗句。这种摘录可以是即兴的,如范文澜说的排遣一下心情,也可以是专门的,比如把《诗经》中有关天文的句子都摘出来,再如前面教材中提到过的《史记》引用《诗经》多达34例,那么也可以用笔记的方式把它们都摘出来,这样的功课,就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训练,而是进入研究的层次了。

 

 

二、文本详析

 

黄沙(又东过陇西河关县条)

[1] 右:地理上指西方.

[2]“径”也可做动词,《广雅》:径,过也。

[3]《晋书·地理志》记:前凉以敦煌、西域都护等三郡、三营为沙州。则在今安西州界中之沙州也。

[4] 段国:南朝宋人,著《沙洲记》。

[5] 浇河:城、郡名。东晋末吐谷浑筑城,故址在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境。

[6] 董佑诚曰:大杨川当在今贵德厅西南。

[7] 干糒bèi:干粮。

河水右边流经沙州北面。段国说:浇河西南一百七十里有一片黄沙,这片沙漠南北长一百二十里,东西宽七十里,西边到大杨川为止。一眼望去,这片黄沙就像有人把干粮倒在地上似的,沙上草木不生,一片荒漠,周围几百里,因此就取名为沙州。

 

土楼(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条)

[1] 湟水: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流经青海省大通——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纵谷,为羽状水系。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

[2] 土楼山:大概因山崖似楼而名。

[3] 阚骃kànyīn:北魏前期地理学家、经学家。

[4] 雁次:像大雁一样依次飞翔。

湟水又往东流经土楼南边。土楼北面依山,山峰高三百尺,就像斧削而成似的。楼下有神庙,只留下些雕墙残壁了。阚骃说:西平亭北边有土楼神祠,就指这里。现在此祠在亭的东北五里,右边有五条泉水注入,这些泉水发源于西平亭北边,依次汇合在一起,往东北流到土楼南边,往北注入湟水。

 

画石山(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条)

[1] 石崖山:董佑诚曰,当即今阿尔布斯诸山,在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界中。

[2] 文:事物错综复杂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3] 著: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这里指画出来的画。

河水又往东北流经石崖山西边,山离北地五百里。山间的岩石上,有天然形成的纹理,形状都像虎和马,轮廓分明,像是画成一般,所以又叫画石山。

 

吕梁(又南过赤城东条)

[1] 左:地理上指东方。

[2] 秦统一六国后, 在今山西右玉县城西南置善无县 (故址在今威远堡镇古城村).

[3]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山脉

[4] 岫衍xiùyǎn:绵延不绝。

[5] 崇竦sǒng:高耸。

[6] 波襄: 襄,冲上;波浪冲上。

[7] bèn: 入水貌。

[8] 孟门山:位于柳林县城西北32公里,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柳林孟门是大禹治水第一门户,这里还保留着据说是大禹当年伫立指挥治水时留下的印有深深脚印的“禹王石”。

[9] 离石县:山西省吕梁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

河水在左边汇合了一条水,这条水发源于善无县老城西南八十里。水往西流,经吕梁之山,称为吕梁洪。吕梁山岩石层沓,山谷低平,山涧弯弯曲曲,崖岸又高又深;高耸的巨岩陡峭千丈,河流冲激,波涛汹涌,势如雷电,轰隆之声震天动地。从前吕梁没有开凿时,河水从孟门流出来,大禹凿通这里来疏导河水。司马彪说:吕梁在离石县以西。今天在县西爬山越岭探寻河水,都看不到有什么阻障,到了这里才成为河上重大的险地。这就是吕梁,在离石北方偏东约二百余里。

 

风山(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条)

[1] 春秋时晋国屈邑,西汉置北屈县,魏、晋属平阳郡。故治在今吉县北二十一里麦城村。

[2] 习常:经常。

[3] 冲飘:风口。

河水往南流经北屈县老城西边。城西四十里有风山,山上有个洞穴,大小有如车轮,洞中常有一股萧萧瑟瑟的风气吹个不停。当着劲风的出入之口,寸草不生;起风常常不定,因为这里是各方来风所经的门户的缘故。

 

函谷关(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条)

[1]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 坂:山坡,斜坡。

[3] 邃:深。

[4] 东崤xiáo崤山东面部分,崤山分东崤。

[5] 方轨:两车并排行驶。

[6] 衿带: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7] 百二:古有“百二秦关”之说,谓秦国地势险要,以二敌百。

[8] fù:土山。

[9] 戴延之:晋宋间人,曾随刘裕西征,撰《西征记》。

[10] duī:古同“堆”。

河水从潼关往东北流,水边有一条长长的堤道,称为黄巷坂。堤道在深涧旁,沿着这条堤道可上潼关去,所谓上溯黄巷渡水往潼关,就指这条堤道。往北出了东崤,通称函谷关。深岸高入天际,空谷深邃幽远,涧边的山路狭得放不下两辆车,号称天险。所以《西京赋》说:四处绝壁坚不可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如人们所说,秦有以二当百的优势,因而并吞了诸侯。……谷关正北,隔河有一座层叠的山岭,巍然独自高耸,屹立在河水北岸,世人称为风陵,也就是戴延之所谓风塠。

 

砥柱(又东过砥柱间条)

[1]砥柱:“柱”之得名清楚,即“山见水中若柱然”。砥,磨刀石,砥柱之名多无解释,是否喻河水如刀劈山开道,独此山石立中流磨砺河水?待考。

[2] 三穿既决,有说三年凿穿山石,待考。

[3] 赵冬曦云,砥柱山之六峰,皆生河之中流,夏后所凿,其最北有两柱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两岸山崖,中有两柱水中,形同三门,是否此意?待考。

[4] guó城,为西周至春秋时虢国所建,在三门峡附近。

[5]大阳城:大阳因在大河之阳(南)而得名,故城在今三门峡李家窑附近。

砥柱是山名。从前大禹治水,凡有山陵阻挡洪水的,就都凿掉,在这里也开山以疏通河水。河水分道流泄,在山的两边流过,把山夹在中间,看去就像一支水中的石柱,所以叫砥柱。水路开了个大岔口,河水疏导分流,以形状来命名,于是也称为三门。山在虢城东北、大阳城以东。

 

石崤山(又东过砥柱间条)

[1] 崤山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中条山相望,共同构成一段岩石峡谷,有著名的三门峡。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

[2] gāo,夏朝第十五任皇帝。

[3] 周文王崤山避风雨之事已经无法详细考究,但说明此处地势凶险,两山相倾,几乎挨在一起,所以能够遮蔽风雨。

石崤水发源于石崤山,此山有两座丘陵:南陵有夏后皋的坟墓,北陵是文王避风雨的地方。说是山路曲折幽深,峰峦与丘冈夹峙荫蔽,所以可避风雨。

 

石城山(又东过成皋县北条)

[1]qī叠

[2]滥:流水漫溢。

石城水发源于石城山,山中涧水纵横,峰岭重重,斜叠有如城墙。山顶的泉水成为瀑布流泻下来,下面有地下泉涌出,往东流注,水边有数十片多石的畦圃,长着各种野菜;岩边有几个石洞,还留着有人隐居过的痕迹,但不知是谁营建的。

 

聊城县故城(又东北过高唐县东条)

[1] tà水:古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

[2] 聊城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3] 金城:城内子城谓之金城。

[4] 绝水:横渡为绝,此言(架桥)穿过。

[5] 秀:突出,高出。

[6] 鲁仲连(约前305~前245):战国时齐国人。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公元前249年,齐国派军收复被燕占据的聊城,年余不下,百姓灾难沉重,他以亲笔书信劝说燕将撤守,齐复得聊城。

漯水又往北流经聊城县旧城西边,城内有金城,周围有水,南门有驰道,穿过护城河往南出城,从这里起往外可以划船来往。东门旁有层台,高入云端,鲁仲连说的撤回高唐的大兵,打退聊城的部队,就指这地方。

(译注所据文本为《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水经注全译》,作者陈桥驿,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三、思考与练习提示(略)

 

 

资料

范文澜《水经注写景文钞》(电子书)

郦道元《水经注》(电子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529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