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复旦教参

《山鬼》教学参考
【时间:2008/9/1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22549 次】

复旦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教师手册

 

 

母语学习的层次:才高者菀其

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

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山鬼》读解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评价屈赋的影响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这就为我们学习屈赋提供了一种层次。按照学习的规律,我们把这个层次倒转过来,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

 

一、童蒙者拾其香草

 

    今天的大学生当然已不是“童蒙”,但是从国学的功底看,今天的大学生或许不曾有过古时童蒙那种严格的训练,古时的“小学”在今天也已成为一门高深的专业课程。当然“小学”并不限于童蒙,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对自己弟子的要求。正如不识鸟兽草木之名,就会影响到对比兴的使用和理解,同样,《楚辞》中有大量香草美人的比兴,不识香草,也会影响到对诗人美政理想的了解。

《山鬼》一篇写到的“香草”(也就是“鸟兽草木之名”)有:薜荔、女萝、赤豹、文狸、辛夷、桂、石兰、杜衡、芳馨、幽篁、三秀、葛、杜若、猨。我看了不少中学语文教案和大学语文教材,发现很少有能把这些个名词讲解清楚的,下面尝试注释并加图示。

 

 

 

 

    薜荔  木本植物,和藤不易分辩的东西,叶蔓生,能攀爬到墙上、树上或山石上,像给这些地方披上了衣裳一样,所以《山鬼》说“被薜荔兮带女萝”。“薜荔”,在楚辞中,是美好品德的象征,如“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君》);“罔薜荔兮为惟,擗蕙櫋兮既张”(《湘夫人》)。然而随着人和自然的日渐疏离,在后人的诗作中,薜荔转变成了冷落甚至凄惨的写照,如:“惊风乱飐芙蓉树,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

 

 

 

 

 

    女萝  地衣类植物,即松萝。《辞海》“松萝”条:“地衣门,松萝科。植物体呈树枝状,直立或悬垂,长可达一米以上,灰白、灰绿色、黄绿色或红色。藻体分布在枝条形菌体的周边。常大批悬垂高山针叶林枝干间。”这就和古人轻垂的衣带有了相似之处,所以《山鬼》说以薜荔为衣,以女萝为带。后世还由此形成“薜萝”一词,以称隐士的服装。如元代倪瓒《寄张贞居》诗:“苍蘚浑封麋鹿逕,白云新补薜萝衣。”

 

 

 

 

 

    辛夷  《辞源》“辛夷”条:“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似莲而小如盏,色紫,香气浓郁。初出时,苞长半寸,尖如笔头,故一名木笔。江南地暖,正月开花;北地春寒,二月始开。花蕾可入药。白者名玉兰,亦称望春、迎春。《楚辞》屈原《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辛夷车”也就是用辛夷木制造的车。另,《九歌·湘夫人》也写到过辛夷,曰:“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考:一说辛夷即木兰,《九歌》中的“兰枻”(木兰做的船)、“兰橑”(木兰做的屋椽),其实也就是说的辛夷。

 

 

 

 

 

    石兰  石斛兰的别名,花色艳丽,有很多种变种。王逸曰:石兰,香草也。《楚辞·湘夫人》也有“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句。“被石兰兮带杜衡”,是说用石兰和杜衡做装饰品,披挂在身上。

 

 

 

 

 

    杜衡 别名马蹄香、南细辛、马辛。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宽心形,匍匐于地面,马蹄践过则蹄上留香,“马蹄香”之别名或许由此得来。《九歌》多有提到杜衡,如《湘夫人》的“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杜若  人常和杜衡混淆,其实完全不同,杜衡是马兜铃科,杜若则是鸭跖草科。《本草图经》说: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 。《九歌》也多有提到,如《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从我收集到的图片看,杜若花形很小,且为白色,《山鬼》就用这种毫不张扬的小花来比喻她所期盼的人,说“山中人兮芳杜若”,诗人更注重的是内在的芳菲。

 

 

 

 

 

三秀  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秀。《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尔雅翼·释草三》:“芝,瑞草,一岁三华,故《楚辞》谓之三秀。” 后人以灵芝为仙草,有“春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沈约); “三秀呈祥,十朋表异”(杜光庭)等诗句,还有白娘子盗仙草的故事。

 

 

 

 

 

      豆科藤蔓类植物,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与古人生活有密切关系,如葛屦,葛布。葛根还是古代的救荒植物。“石磊磊兮葛蔓蔓”,写出了葛的藤蔓攀爬在山石上的景状。

 

    芳馨 幽篁  桂为桂枝,芳馨为芬芳的鲜花,幽篁为幽密的竹林。

 

    赤豹 文狸   赤豹,皮毛呈褐红色的豹,绘画中一般都画成山鬼的坐骑。文狸,皮毛有花纹的山猫。猨为猿的异体字。

 

 

 

 

 

 

二、吟讽者衔其山川

 

    弄清了这些鸟兽草木之名,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吟诵全诗,欣赏一下诗中描写的山川风景了。注:古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物也是景物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我们只须看中国的山水画就很清楚了。所以,这里的山川风景,是山鬼所见、所居、所行的自然舞台,“吟讽者衔其山川”,自然也应该包括山川中的人物(山鬼)。

 

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古代鬼神不分,山鬼就是山神。楚国神话中有巫山神女的传说,有人认为山鬼就是早期流传的神女形象。(注:《辞海》“鬼”字条有两个解释,一个是通常意义上的“人死为鬼”,第二个更可注意,是“指万物的精怪。如:木魅山鬼”。这就近似西方神话里的“精灵”,比如林中精灵、湖间精灵等等,给人的感觉就不那么恐怖,而是比较可爱。)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查《辞源》,“阿”的前三个义项都和山有关,第一项是“大的丘陵”,第二项是“山边,水边”,第三项是“曲处,曲隅”。所以第一句的意思说好象有个人在山上,在山坡,在山坳,都可以。这个人以薜荔为衣,女萝为带,她默默含情,笑得很美。睇dì是斜视,有“回眸一笑”之妙。宜笑是笑得相宜,“宜”和下句的“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爱笑,会笑,爱美,会美。这是一种略带原始野性的美,很符合山鬼的形象。见了这样美的女子,谁能够不起仰慕之心呢?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山鬼出行乘驾着赤豹,带着文狸,这一句立刻写出山鬼的神力和高贵。后世以山鬼题材作画,多画其骑赤豹而行,这是为了构图方便,实际上诗中写的是山鬼乘车而行。辛夷木的车驾,桂树枝悬旗,以石兰为衣,杜衡为带,折一枝鲜花打算送给她喜欢的人——然而这人在哪里呢?山鬼自语:我居住的地方幽篁避天,路险难行——这是反过来替她爱人设想,为他的失约开脱。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或许因为寂寞,或许为了让她爱人容易找见她,山鬼走出幽篁,独立在山颠之上。“表”是明显的意思,现在从远处都能望得见她了。这是一幅很美的图景:云雾缭绕在她身下,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杳”字是日在木下,与冥冥同义。羌,乃。《广雅·释言》:“羌,乃也。”王念孙疏证引《离骚》句“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这时东风飘来,神灵降雨,然而山鬼为了等待灵修,在雨中不愿归去。有人认为屈赋中的“灵修”专指楚怀王,不过这里却不必过于坐实。最后一句,由一日之晏想到人生的岁月流逝,美貌也难永驻。“华予”,华是美貌,用作使动词,使我美。女为悦己者容,假如这个悦己者失约了,那么还有谁能够让我保持美貌呢?这里出现的是《九歌》中很普遍的失约主题。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爱人失约,山鬼就难免显得无聊,她奔波于山间葛石丛中采集灵芝,灵芝是一种仙草,仙草难得,也就可以藉此多打发一些寂寞时光了。强烈的思念并没因此消除,她在山中流连忘归,渐渐怨恨起“公子”来了,然而转念又替公子设想:是不是他也想我,只因为没有空闲呢?司马迁认为屈赋兼有《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点,这里山鬼的由怨恨转体谅,确实体现了这一点。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山中的人(山鬼自忖)是这样美貌,连她的饮食居所都是那么的高洁,所爱的人为什么会不想我呢?这就害得自己一会儿自信,一会儿又猜疑。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诗歌结尾山鬼的情绪强烈到极点,这时雷声滚滚雨势濛濛,猿猴的悲鸣声在林涛中时时响起,为了思念公子竟让自己弄得如此的烦恼。“离”通“罹”,“离忧”与“离骚”意思相同。全诗就在这样充满着忧思的怅惘中结束了。

 

 

三、中巧者猎其艳辞

 

    “中巧者”一说与“才高者”相对,为中等之才;又有说“中”乃中规中矩的“中”,就是善于取巧者,或曰善于学习者。这都没有大的关系,要紧的是弄清楚后面的话,什么叫“猎其艳辞”?我觉得这是说的学习屈赋的语言风格。《文心·辨骚》认为屈赋“文辞丽雅”,并能“自铸伟辞”。这实际说的是《楚辞》所独有的绚丽的语言风格。

    《楚辞》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正如宋人所说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语),仅以《山鬼》和上一课《诗经》的三首诗比较,就可以很清楚。首先,最外在的特点,《诗经》是整齐的四字句式,《楚辞》已是七字,虽然和后世真正的七言诗比较,它实际上还只是在两个三字句中嵌入一个“兮”字,但也因此更具有《诗经》和后世诗歌所没有的独特句式。其次,在意象和用词上,《诗经》比较质朴,常常只在最关键的地方调换个别词语,而《楚辞》意象繁复,辞藻绚丽,大量香草花木、珍禽异兽、鬼神故事,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种诡谲奇丽的艺术气氛。第三,《楚辞》独有的巫文化色彩也影响到语言风格,配合祭神的舞蹈表演,诗歌语言热烈动荡,由于想象中鬼神随时可以附着或逝离表演者身上,这就使得诗歌的人称可以自由转换,比如“子慕予兮善窈窕”这样的句子,就很难确定人称的身份。

    虽然可以作这样的简单分析,但是语言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感觉,只能在反复诵读中玩味、感悟,教材最多能做一点注,而不能代为翻译,“翻译者是个叛徒”,即使是文学大家的翻译,也无法真实传达出原诗的语言风格。试看郭沫若的翻译:

 

    有个女子在山崖,薜荔衫子菟丝带。

    既含秋波露微笑,性情温柔真可爱。

 

    赤豹拉,文狸推,木兰车子桂旗飞。

    石兰做车盖,杜衡做飘带。手折香花送所爱。

    竹林深处不见天,既不知早晚,道路又艰难。

    恨我来太迟,爱人已不见。

 

    孤独立山巅,浮云脚下连绵,

    白日昏蒙蒙,东风吹来雨点。

    等待着爱人不想回,年华已迟暮,谁能使我再美?

 

    巫山采灵芝,吃了使人不易老,

    无奈山石太崎岖,葛藤满山无鸟道。

    怨恨你啊,好哥哥,你怕依然在想我,

    只是没空闲,不是把我躲?

    我是不想再回家,回到家去做什么?”

 

    山里的娘子歌声好凄凉,手里的香花依然吐放幽香。

    眼泪涟涟,让它流到嘴边上,背后的松树、柏树莽莽苍苍。

    为了相思弄得神魂迷惘。

 

    雷声轰轰雨蒙蒙,猿声凄凄夜空中,

    风声飒飒树摇动,思念情哥心头痛。

 

    (注:原为一句一换行,此处为了页面紧凑,按教材格式合并排列。)

    原诗有一种神秘的美感,主人公的痴情让人感到隐隐心痛。翻译过来却变得矫情,假如在课堂里读,学生会发笑,说明悲剧的风格已经被破坏。不但整首诗是不可翻译的,即使只动了诗中的那个“兮”字,风格就会完全两样。比如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竟有这样一首:

 

    今有人,山之阿,被服薜荔布女萝。既含睇,又宜笑,子恋慕予善窈窕。乘赤豹,从文貍,辛夷车驾结桂旗。被石兰,带杜衡,折芳拔荃遗所思。处幽室,终不见,天路险艰独后来。表独立,山之上,云何容容而在下。杳冥冥,羌昼晦,东风飘飖神灵雨。风瑟瑟,木□□,思念公子徒以忧。(《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词三)

 

还是屈原的《山鬼》吗?似乎大致上还是的,但是少了一个“兮”字,语言风格完全丢失了。

 

 

四、才高者菀其鸿裁

 

    菀,通“捥”,取的意思。《文心雕龙》说:“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认为枚乘、贾谊、司马相如、扬雄是属于“中巧者猎其艳辞”的,或许还认为他们可以算得“才高者菀其鸿裁”,大学语文不是文学专业课程,所以这里不作讨论。从《楚辞》对母语发生的影响,以及今天一些“寻根”作家想要重新发扬绚烂的楚文化,回到屈赋寻找母语源头,我们倒可以接着前面的课文,提出韩少功来,他的《马桥词典》和《爸爸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鸿裁”。当年屈原放逐,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提升了母语的品位。两千年后,作家韩少功有感于今天社会“语言垃圾泛滥”,思考如何回到楚文化源头的问题,他说:

 

    我以前常常想一个问题:绚丽的楚文化到哪里去了?我曾经在汨罗江边插队落户,住地离屈子祠仅二十来公里。细察当地风俗,当然还有些方言词能与楚辞挂上钩。如当地人把“站立”或“栖立”说为“集”,这与《离骚》中的“欲远集而无所止”吻合,等等。除此之外,楚文化留下的痕迹就似乎不多见。如果我们从洞庭湖沿湘江而上,可以发现很多与楚辞相关的地名:君山,白水、祝融峰,九嶷山……但众多寺庙楼阁却不是由“楚人”占据的:孔子与关公均来自北方,而释迦牟尼则来自印度。至于历史悠久的长沙,现在已成了一座革命城,除了能找到一些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的遗址之外,很难见到其他古迹。那么浩荡深广的楚文化源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中断干涸的呢?都流入了地下的墓穴么?”(韩少功《文学的根》)

 

    这就是所谓“寻根”的问题。经过一番努力,各地“寻根”作家陆续都有了报告,关于楚文化的报告是:在湘西那苗、侗、瑶、土家所分布的崇山峻岭里找到了还活着的楚文化。那里的人惯于“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披兰戴芷,佩饰纷繁,萦茅以占,结苣以信,能歌善舞,呼鬼呼神。只有在那里,你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楚辞中那种神秘、奇丽、狂放、孤愤的境界。(同上)韩少功还把这种对母语的重新发现写进自己的小说,在《爸爸爸》这部小说中,他记录了当地的“唱简”活动:

 

    如果塞里有红白喜事,或是逢年过节,那么照规矩,大家就得唱“简”,即唱古,唱死去的人。从父亲唱到祖父,从祖父唱到曾祖父,一直唱到姜凉。姜凉是我们的祖先,但姜凉没有府方生得早,府方又没有火牛生得早,火牛又没有优耐生得早。优耐是他爹妈生的,谁生下优耐他爹呢?那就是刑天……刑天刚生下来时天象白泥,地象黑泥,叠在一起,连老鼠也住不下,他举斧猛一砍,天地才分开。可是他用劲用得太猛了,把自己的头也砍掉了,于是以后以乳头为眼,以肚脐为嘴。他笑得地动山摇,还是舞着大斧,向上敲了三年,天才升上去;向下敲了三年,地才降下来。

    刑天的后代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那是很早以前,五支奶和六支祖住在东海边上,子孙渐渐多了,家族渐渐大了,到处都住满了人,没有晒席大一块空地。五家嫂共一个舂房,六家姑共一担水桶,这怎么活下去呢?于是在凤凰的提议下,大家带上犁耙,坐上枫木船和捕木船,向西山迁移。他们以凤凰为前导,找到了黄央央的金水河,金子再贵也是淘得尽的;他们找到了白花花的银水河,银子再贵也是挖得完的;最后才找到了表幽幽的稻米江。稻米江,稻米江,有稻米才能养育子孙。于是大家唱着笑着来了。

 

    奶奶离东方兮队伍长,

    公公离东方兮队伍长。

    走走又走走兮高山头,

    回头看家乡兮白云后。

    行行又行行兮天坳口,

    奶奶和公公兮真难受。

    抬头望西方兮万重山,

    越走路越远兮哪是头?

 

    我想,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我们也要有这样一种“寻根”的意识,我们要和学生一起,沿着母语的长河追寻那绚丽的源头,看看诗人屈原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语言,来祭祀鼓舞我们民族的始祖神?这就是学习《山鬼》这一课必须具有的敬畏与虔诚的心情。——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对于一堂课来说,即使能够做到第一项“童蒙者拾其香草”,也已经很有成绩了。

 

 

五、练习题提示

 

    1.楚辞极富有楚地的特色。在世界文学格局中,中国文学有中国本土的特色,在中国文学中,各地的文学有各自地域的特色。请以你家乡(这里的“家乡”小到你的家庭,说不定你祖辈或者父辈中就有作家,大到你所属的省、市、区)的一个作家为例谈谈你对文学地方色彩的理解。

 

    提示:此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有感情的论述。比如山东的学生可以选择张炜、莫言,江苏的学生可以选择苏童、叶兆言,上海的学生可以选择王安忆,湖北的学生可以选择池莉,陕西的学生可以选择贾平凹等等,具体答案不限。

 

    2.《山鬼》为巫师所唱,屈原的《九歌》都与楚地的巫文化有关,你了解巫文化吗?你了解巫山神女的故事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巫文化是古代楚地的文化特色。巫是古代社会中通过歌唱舞蹈使得神降临的人,女的叫巫,男的叫觋(xí,男巫师)。巫一般由年老的并且很有学问的人担任,巫的主要作用是治病。对于巫在古代社会的出现要辨辩证地看。现代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巫文化包括中国北方诸民族传承的萨满文化和中国南方诸民族中传承的傩文化(傩nuó,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

 

    补充:

 

    3.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屈赋的影响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回顾一下自己学习了《诗经》和《楚辞》这两课,在哪一层面(或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4.你了解到自己家乡也有类似“唱简”这样的语言活动吗?请考察并加以报告。

 

网络链接:图书介绍

 

易文网--图书频道--楚辞植物图鉴

http://www.ewen.com.cn/books/bookspec/id/0202010000004376/view.asp

 


楚辞植物图鉴

 

完整呈现《楚辞》重要篇章中的100种南方草木,了解骚人墨客的匠心,领悟经典篇章的真正意含。千载以下,且让我们与古人共驰骋、同体验绵延的文学生命力。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本书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学》等。

 

部分目录:

    绪论

    楚辞植物分类

    楚辞植物的特色

    楚辞植物和诗经植物的比较

    如何使用本书

    江离(芎䓖)

    茝(白芷)

    兰(泽兰)

    木兰(玉兰)

    ……

 

 

 

附:《山鬼》光盘资料

 

 

 

 

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生平与作品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诗经》《楚辞》修辞特点探析    《文心雕龙•辨骚》篇“中巧者猎其艳辞”辨

 

九歌•山鬼

 

关于山鬼   屈原《九歌之九•山鬼》赏析    屈原诗歌《山鬼》赏析  

    评郭沫若的《九歌》译注    关于“山鬼”——和郭沫若、姜亮夫、马茂元三位先生商榷   

  辛弃疾《山鬼谣》赏析    忠君爱国情—《山鬼》赏析篇    《九歌•山鬼》中国古典舞作品赏析

山中之?──《山鬼》的解谜      屈原《九歌》赏析

 

大中比较

 

屈原《九歌》教案(华师大)   (中学语文读本)《山鬼》备课资料    山鬼,我们何时再重逢

 

多媒体资料(见光盘)

 

山鬼吟唱(mp3)    “山鬼”图片    山鬼-舞蹈

 

网络链接

 

中国屈原学会    屈原网    国学网-楚辞    百度贴吧-楚辞吧    楚辞植物图鉴

《东方神女山鬼系列》油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092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