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各地大语 > 五省联盟

全国20多省市150名专家学者聚首西北大学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
【时间:2018/4/8 】 【来源:《汉字文化》编辑部 】 【作者: 编辑】 【已经浏览2037 次】
《汉字文化》《教育》《教育家》《教师》等多家杂志社表示祝贺
 
  由陕西省、湖北省、福建省、浙江省四省大学语文研究会联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于2017年7月15日至18日在西北大学胜利举办,来自全国20多省市的140多名大学语文教师和专家领导出席论坛,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共襄佳会。
 
  7月15日上午,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刘卫平教授主持开幕式,宣布论坛开幕。西北大学副校长王尧宇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西北大学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说,西北大学是建校历史最为悠久的陕西高校,它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迄今已有一百一十五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被誉为“人文社科人才的基地”“科学家的摇篮”。西北大学自建校之初就重视大学语文教学,今后将继续为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他说,第二届大学语文的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论坛所讨论的大问题、新问题,必将推动全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西北大学教务处曹明明处长详细介绍了他们学校大学语文开设情况,他说,西北大学历来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有较深的历史渊源,西北大学文学院资料室至今还珍藏一本1938年前后的“国立西北大学国文选”。上世纪80年代后,它一直作为通识选修课存在,2013年在李浩先生的领导下,我们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把大学语文从原来的两个学分变为四个学分(鼓掌)。非文学专业的同学全校通修。我们还录制了大学语文慕课,将惠及更多的学子。接着,曹处长又从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大学语文与文化创新、大学语文与思辨能力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的性质和意义。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程华平秘书长代表学会和谭帆会长致辞,他认为本次论坛的几个议题,都设计得非常好,特别是“国学与大学语文”这一议题。他说,我本身的专业也是古代文学,我觉得大学语文应该加强对传统国学的研究,譬如传统教育中的书院教育,它的教育宗旨、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对我们仍然有着借鉴和参考的意义,但是在上世纪初,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书院被视为垃圾,遭到抛弃,这是错误的。制度是可以移植的,但是文化要靠历史的积淀,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民族精神是无法复制的,因此,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我们的传统教育,研究国学与大学语文的关系,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杨建波会长代表四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回顾说:大学语文坎坎坷坷,风雨兼程,已走过了三四十年的路程,虽然在有些学校中还存在着生存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已经站稳了脚跟,大学语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国家级优秀课程的已经不再少数,广大教师敬业爱岗,矢志不渝,无论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是在课程建设方面,不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希望我们这个论坛,老师们多发表真知灼见,把论坛“论”起来,以论促干,相信我们的大学语文将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高校通识教育之林,大学语文论坛这根接力棒,要从江城武汉,传到古都西安,还将传到榕城福州,江南杭州,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省级学会,加入我们的论坛,祝愿大学语文的事业,像长江,像黄河,浩浩荡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接着是专题报告时间,长江学者、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兼副会长李浩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大数据时代如何教好大学语文课”。李教授是西北大学、是陕西省大学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从1986年1987年开始,他就一直坚守、思考、从事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他说,大数据时代课堂要不要变?怎么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为此,他提出以下几个应对方式:1.与时俱进,分享并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成就,但不要被大数据淹没;2.以学术为志业,以专业的新突破不断填补、刷新、升级大学语文教学;3.引导学生进入文学发生的现场;4.教学新反转,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5.亲近自然,发现自然美,保护生态美;6.知能并重,创造艺术美。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大文学院朱鸿教授讲了为人处世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他说,我经常想,我们一茬一茬的大学生,他们从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教学、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我想他们不知道,他们最想要的可能是分数。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但是经过了多年之后,经过了人生的磨难,我知道了要生存,要尊严,要发展,要成功,靠的是什么?是表达,要会说,会写文章。接着他用大量历史上的例子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的讲演既生动又有说服力,他讲完后,主持人称他真是一个“语文型的作家”,并归纳语文型作家的特点是:能够写出精神震荡,美感丰盈,技术娴熟,文法规范的文字的作家——而这也是我们大学语文的目标。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军队院校大学语文协作联席会主任何静教授介绍军队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情况,她说,西安地区十几所军校全都开设了大学语文,成立了学会。在军队文化的背景下,军队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也显示出军队的特色,2000年全国军校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3年我们根据总部要求,制定了军队院校大学语文基本要求,形成了红头文件,由总参下发到全国军队院校,大学语文在全国军队院校普遍开设。接着我们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有军队院校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开设网络课,建设试题库,从此大学语文成为必修课,授课时间保障在60课时,课外还延伸各种讲座,各种活动,如学术研讨、讲课大赛、青年教师培训、征文活动,基本上每年都有比较大的活动。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强军目标,其中包括强军文化目标,我们这门课必将越来越重要。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何二元回顾了四省大学语文研究会近年来的活动情况,他说流派形成是学科兴旺发达的标志,在湖北省大学语文提出“建设湖北特色的大学语文”后,我们又看到了关中学派、闽越文化的大学语文的流派端倪。他对论坛的性质和活动方式提出建议,他认为论坛和全国学会的年会要有一个分工,年会可以更多的交流经验、检阅成绩,而论坛则应该有议论,有争论,有观点碰撞。譬如语文界一直争论语文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人文、语言文化等等,大学语文每届年会也在争论,但都没有结果,那么我们论坛的说课环节能不能这样设计:让主张语言文字的人按语言文字讲,让主张语言文学的人按语言文学讲,以此类推,最后让大家评一评,究竟哪种讲法更像大学语文课,这样是否更像一个论坛?
 
  西北大学刘卫平和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庞飞先后主持了上述报告。
 
  下午是说课环节,由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杨建波会长主持。先后有西北大学刘卫平说贾平凹的《佛事》,西北大学周建姣说韩愈的《进学解》,宝鸡文理学院张乃良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湖北幼儿师范学校颜清说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广西警察学院李娜说苏轼的《水调歌头》,然后代表们对这些老师说课内容发表评论,期间还发生了刘卫平教授与张乃良教授的激烈交锋,充分体现了论坛的特色。
 
  17日上午分组宣读论文,代表们按提交论文分成四个大组宣读、讨论,然后派出代表进行大会汇报。第一大组的讨论议题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西安医学院安玮娜代表该组汇报。他们认为“互联网+”时代已来临,它给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语文教师应尽快做好以下工作:1.抢占资源,积极申报国家、省、校网络线开放课程,建设大学语文慕课群、微课群;2.充分利用技术,拓展课堂知识、模拟教学情境、进行辅助教学管理;3.要注意尽快更新教学内容,研发配合慕课、微课使用的教材,使线上线下巧妙融合。
 
  第二大组的讨论议题是“国学与大学语文”,西北大学文学院陶成涛代表该组汇报。他介绍了自己2015年参与的陕西省委宣传部关于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认为国学与大学语文从来就是有联系的。他还介绍了其他老师的一些观点,如湖北城市学院的何立明老师指出应该经学角度阐释大学语文;空军工程大学张耀元提出关于“国学和大学语文”的三点疑问,即:1.国学的边界在哪里?2.一旦国学和大学语文结合,我们应该讲什么?3.国学的讲读方法是什么?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指出某些学校有用国学取代大学语文的倾向,他认为不可取代,国学研究历来讲究“入手处”,即小学和文章学,而这正是大学语文的内容。
 
  第三大组的讨论议题是“地域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之关系”,西北大学文学院成明明代表该组汇报。他说组内各地老师都提出很好的想法,譬如甘肃的老师提出,将杜甫在同谷的生活轨迹引入课堂教学;福建的老师提出,朱熹、柳永与福建省有密切联系,他们的作品都可考虑适当引入大学语文的课堂;陕西的老师提出《长恨歌》就诞生在周至的仙游寺等等。老师们还提出编写具有地域特色教材的设想,如湖北的老师提出编写以屈原、庄子作品为中心的荆楚文化教材。还有老师提出参观各地名胜古迹,进行文化考察,地域高校教师横向交流等等好的建议。
 
  第四大组讨论议题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吴明霞代表该组汇报。她着重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她说: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她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学生能从我的课堂得到什么?为此她非常注意以下几点:1.找到学生的兴趣点;2.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3.采用比较研究的学习方法。
 
  本次论坛收到60多篇论文,除了宣读论文,其余代表也围绕议题进行了即兴发言。
 
  17日下午是大会主题发言,由福建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朱晓慧会长主持。西北大学文学院大学语文部主任、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方蕴华汇报了她们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和慕课建设情况。她说如数家珍地说,西北大学的大学语文教育恢复于上世纪80年代,是较早恢复“大学语文”教学的高校,2001年成为学校重点扶持和建设的课程立项;2003年,在全国首创“大学语文水平测试”制度;2009年大学语文被列为全校必修课程;2011年成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14年大学语文学时由36学时增加到72学时,由2学分变为4学分;2016年4月申报大学语文慕课获准立项;2017年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仅一个多月点击量就达1.5万人次;2017年5月又被纳入“陕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重点课程”。
 
  福建工程学院朱晓慧以“传统乡土文学教育与大学语文的变奏式发展”为题,介绍了福建工程学院“走进林纾”课程。她说: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坚定的古文捍卫者,也是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苍霞精舍”的创始人之一。2013年起,我们组成了12人的授课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走进林纾》公共选修课,编写了福建省高校第一部以校史资源为授课内容的传统文化特色教材《林纾读本》,并拍成慕课形式。这种由传统文化和乡贤教育所引发的变奏式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索。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是否可以建立“大语文”的观念,建立大学语文课程群?大语学科建设能否在此基础上起步?她希望能听听各地老师的意见。
 
  湖北大学文学院刘颖以“走出认识误区,坚守语文本位”为题,谈自己对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教育的思考。他说:互联网时代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和广泛采用,让大学语文课堂面貌一新,但也使大学语文教育陷入了课程定位和自我认知的误区,出现了不少“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变得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越来越缺乏“语文味”。大学语文教育的本位,应当以教材作品赏析为依托,以学生听说读写思的母语运用能力训练为核心,坚守大学语文教育本位。他还特别强调大学语文的“工具性”——这也是本次论坛的一个亮点,除了何二元一贯坚持“工具论”外,本次论坛说课环节,西北大学王卫平开场就宣称“我一直是坚定的工具派”——这是历来大学语文会议中比较少听见的观点。
 
  湖北经济学院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所彭书雄所长以他们学校为例介绍通识教育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他说,大学语文课程是湖北经济学院组建以来,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性公共必修课,15年来一直坚持“不改革无以求发展,非精品无以谋地位,只有有为,才能有位”的课程建设理念,经过团队的努力,终于建成了大学语文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千年黄鹤”省级视频课等两门省级质量工程,与此同时,还建成了大学语文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大学语文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语文校级优秀资源共享课程等三项校级质量工程。
 
  18日会议继续进行,各校大学语文教师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气氛热烈。大家还参观了西北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在“西北大学文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流连忘返,各地教师以文会友,“全国大学语文教师Q群”的教师则享受着“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的乐趣,其他教师也纷纷申请加入这个全国最大的大学语文教师群。
 
  最后论坛胜利结束,闭幕式上,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卫小辉综述了本届论坛论文,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吴宝玲会长致辞宣布本届论坛圆满结束。
 
  第三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将于2019年由福建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承办。
 
(何二元 撰稿)
 
封二  封三
 

首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论文集简介
 
    2015年8月,首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在武汉湖北大学举行,全国20多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0多所高校1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盛会。会后,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杨建波会长和湖北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刘颖主任将会议提交的部分论文编成《大学语文研究“首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武汉)”论文集》一书,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6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基本信息:主编杨建波;副主编刘颖;书号ISBN:978-7-5192-0955-1;定价:56.00元)。
    该书共收录论文39篇,分为“大学语文学科建设”“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语文能力培养”“教材研究”“文化名人评析”五个栏目。其中不乏《“大学语文”30年研究现状及学科理论建设方向》(彭书雄)、《大学语文专著一瞥》(何二元)、《在清华大学平台上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王步高)、《“文而化之”与人的发展传统教育思想资源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王琴)、《论理想的大学育人目的与大学语文教学》(周德梅)、《大学语文课程群建设构想》(刘颖)、《香港的大学语文科际整合与元认知能力培养浅探》(李小杰)、《语文能力与人的发展》(杨建波)、《林纾,中国大学语文教育值得树立的人文标杆》(苏建新)等重量级论文。杨建波教授撰写前言,她以诗的语言宣告:“我们的事业是永恒的,它定会像这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波翻浪涌,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方块字神奇的魅力就必然与宇宙乾坤同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413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