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介绍

文学与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李玉芝)
【时间:2015/11/20 】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大学语文教材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3214 次】

发表日期:2009年2月18日      作者:李玉芝   已经有6626位读者读过此文

(本站按:据说这本书被选用为北京服装学院大学语文教材。)

 

    文学与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作者 李玉芝   
    ISBN号 7506414430
    出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98-12-01
    开本装帧胶版纸 252页 185000字
    定价 ¥15.00

    简介

    本书选择介绍了享有世界盛誉的中国古典文学形式(诗经、散文、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及文学大师名作。以现代的艺术鉴赏方法,阐释作品中蕴含的生活美、哲理美、艺术美及民族美德,并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与其他世界名著进行对比。
    本书可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还专门对艺术类学生阐释了借鉴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艺术创作水平的问题。

目录

绪论
一、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中国古代文学与美
三、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创造素质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文学
第一节 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刚劲之美
第二节 想象奔放的中国古代神话
第三节 感于哀乐的现实主义作品《诗经》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代文学
第一节 繁荣的百家争鸣
第二节 儒家文化的由善至美
第三节 道家文化的自然美
第四节 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屈原)
第三章 秦汉文学
第一节 秦汉不同文化政策给文学留下的印迹
第二节 劝百讽一的汉赋代表作《七发》
第三节 拔出流俗的《史记》
第四节 乐府民歌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自然之美进入中国艺术与佛经传入
第二节 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
第三节 现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风格的比较(《悲愤诗》与《胡筘十八拍》)
第四节 质朴的陶诗对玄言诗的冲击
第五章 唐诗
第一节 意境——唐诗的艺术魅力
第二节 初唐的诗歌革新
第三节 盛唐山水诗、边塞诗
第四节 庄屈合为心的李白
第五节 人民性和杜甫诗
第六章 词
第一节 词的产生和特色
第二节 西蜀花间词和南唐李煜词
第三节 豪放词与婉约词
第四节 爱国词
第七章 元明清文学
第一节 杂剧与元曲
第二节 明代章回小说
第三节 清代文学
第八章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美学简述
第一节 儒家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道家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佛教的美学思想
附录 文学作品选编
1.关于女娲 古代神话
2.风雨《诗经·郑风》
3.七月《诗经·豳风》
4.里仁(节选)《论语》
5.逍遥游《庄子·内篇》
6.离骚[楚]屈原
……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

    秦王朝在文化上的贡献,主要是统一文字,用比较简便的小篆和隶书代替复杂而且很不统一的古字,为文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此外秦代在泰山、琅邪台等几处刻石文,虽是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文体上可看作是西周雅、颂的继承,文学价值虽不高,但对汉、晋的碑铭有一定的影响。

    汉初统治者对战国时代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都曾经提倡过,黄老之学、刑名之学和儒学在当时有一些斗争,汉初,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思想适应于当时那种休养生息的政治趋向而占优势。

    受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余波的影响,一些作家继承战国诸子的优良传统,比较关心国家、社会的重大的实际问题。他们的作品除辞赋外,主要是政论性的文章,以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为内容,言词激切,辞采富丽,感情深厚,多用偶句和形象比喻,具有文采,并且有辞赋化的倾向。此时的辞赋大多以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感慨身世为内容。

    辞赋本身是战国时代南方楚国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汉统一以后,辞赋继承了骚体传统,开始向新赋体转化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被广泛采用。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如《吊屈原赋》、《鹏鸟赋》。在文学史上被称作小赋,而标志新赋体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代表作《七发》。这一类赋是以铺张、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是汉赋的主流。此时,楚国的民歌“楚声”短歌,随着楚人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人所作的一些楚声短歌广为传播,汉朝建立后,“楚声”流传进入宫廷。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西汉中叶,经济大发展,成为汉朝国力最强盛的时代。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文化政策是他统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初文化学术上的纷争,对于建立统一事业不利,汉武帝在诸子百家中,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他“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以儒学大师董仲舒、公孙弘为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

    当统治阶级需要祭把天地鬼神、庆太平、告成功的时候,制礼作乐就成为迫切需要的文化措施。汉武帝设立了一个专门收集各地民歌的音乐机关,即“乐府”,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代的一些帝王继承了这个制度,使“乐府”有了更大发展的机会。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叫“歌诗”)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后人称为“乐府诗”。汉武帝还提倡辞赋,他自己写过两篇有名的“楚声”诗,即《瓠子歌》和《秋风辞》。《瓠子歌》共两首,是塞黄河瓠子决口时写的,表现他对治水的迫切愿望,但是对于神的权力又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惧怕心情。以后,辞赋很盛行。汉武帝时代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其中有积极支持汉武帝政治和军事行动、参与策划或鼓动者,如董仲舒、司马相如、朱买臣等;有的是皇帝的清客,专供宫廷娱乐,以枚皋、东方朔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有些是受汉武帝之命写的;第三类是不满意汉武帝政治措施以及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作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人民情绪,如司马迁。

    西汉末到东汉末的二百多年中,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产生的乐府诗和五言诗有很高的价值。西汉末至东汉初期的作家思想和统治者所提倡的经学有密切关系。刘向是今文经学家,杨雄倾向于古文经学,班固治古文经学,他们都把经学思想带进创作中去,因此少有大胆、富有真实感情的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270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