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宋书功:《大学语文》教学该怎样讲介《易经》
【时间:2012/10/7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7月/2日/第3版 】 【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系 宋书功】 【已经浏览5424 次】

    本站按:大学语文是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不搞考究。大学语文教材应取学界通行说法,不引进学术争论。作者批评的教材为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八版,查徐本关于《周易》的介绍,符合学界通论。又查《辞海》“周易”条,与徐本大致相同;《辞源》“周易”条,回避《周易》来历;《中国大百科全书》“易经”条,列举诸说而存疑。由此可知,徐本讲介《易经》并无大错。至于大学语文教学更无必要引进学界争论,大学语文是公共基础课,自有其特定的教学任务。

    阅读提示:本文探讨了《易经》产生的时代、作《易》者的事实真相,否定了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传》的历史谎言,指出八卦源于半坡母系氏族社会祭坛上用九组鱼祭祀的方位、数据布局图,作《易》者是战国时楚国学者馯臂子弓,作《易传》者是荀子后学嬴秦时期的楚国学者。

    在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章《心怀天下》之第一节《君子安而不忘危》中,收有《易传》中《周易·系辞传下》之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里的四段语录,而且这第一节的标题“君子安而不忘危”也是从《周易·系辞传下》之第五章中取来。编者的意图是想利用这几条语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家国的居安思危的思想素质的教育,其用心是很好的,是很正确的。

    但是《周易》是一部什么书?是何人何时所作?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经典古文的阅读和理解,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自汉代以来,一直认为《易经》的基础——八卦是伏羲所画,周文王重为六十四卦(亦有说伏羲的,亦有说周公的),卦有卦辞,每卦六爻皆有爻辞,这卦和爻、卦辞和爻辞就是《易》的经部,解说经部的文字称为《易大传》,凡十篇,认为都是孔子作的。

    八卦来源于半坡先民祭坛上鱼的布局图

    八卦不是伏羲氏画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伏羲氏这个人,关于伏羲的传说是秦代人编造出来。

    根据中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人类最早的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而在生殖崇拜中又以女性生殖崇拜为最先。半坡先民是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因此他们实行女性生殖崇拜,用象征女性的鱼祭祀祖先神灵,这从半坡出土的鱼祭彩陶盆得到证实。

    《周易·系辞下》第十二章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话。汉儒孔安国、刘向等对此作了神话性的解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马背有旋毛如星点,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称作龙图,伏羲取法以画八卦生筮法。夏禹治水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纹,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右二,前左四,后右六,后左八。纹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我们剔出其神话性的成分,亦可探知河图与八卦的消息。作《易传》者这里实际告诉了我们两件事情:一、八卦来源于河图,二、先民在实行生殖崇拜祭祀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为趋吉避凶的占卜文化。

    那么,河图是什么呢?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赵国华在其所著《生殖崇拜文化论》中,精心细致地论述出河图就是半坡先民实行女性生殖崇拜的祭坛上九组鱼的数据和方位的布局图。半坡先民实行女性生殖崇拜是用象征女阴的鱼来祭祀,最初是用实物,在祭坛上有九组鱼,即有九个分布区,每个区处于不同的方位,且每组鱼右各自有不同的数据。后来,半坡人能烧制彩陶了,就用九件有鱼纹的彩陶为祭器。每件彩陶上的鱼纹数代表着原先实物祭祀的用鱼数。现在我们请看下图:


    中间图2是半坡鱼祭祭坛的布局图,图中所绘鱼纹是抽象鱼纹。图1是从图2改形出来的河图,它是祭坛布局的象、数、方位的纪录图,而后独立成图,即为今之河图。图3是由半坡鱼祭祭坛布局图分离出来的数据图。

    半坡先民实行生殖崇拜的鱼祭,既是为了祈求生殖繁盛,但是由于其对神灵的敬畏感,因而也是为了趋吉避凶,这就由祭祀文化自然地产生了占卜文化。半坡母系氏族公社鱼祭祭坛布局分离出“河图”之后,则直接演变成八卦方位图,即八卦母图。赵国华指出:“这包括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八卦八个符号系由半坡抽象鱼纹演化而出,二者有相同或相通的‘象’(形);二是八卦八个符号的原始数字意义,亦由相应的半坡抽象鱼纹的数量意义直接引出,二者的‘象’表示‘数’的方法和规律呈现出一致性;三是八卦的八个符号具有方位意义,其原始方位意义系根据绘有相应抽象鱼纹的彩陶在鱼祭祭坛的位置而确定下来。例如:乾九为上南,坤一为下北,艮三为左东,坎七为右西,兑二为东南,震四为西南,巽六为东北,离八为西北。”这样,八卦从何而来,再清楚不过了。它从事实上否定了伏羲画八卦的谎言。

    半坡先民鱼祭祭坛的布局图——河图,不仅其方位意义具有其神秘性,其数据意义更有其特殊的神秘性,它上下、左右、横向、斜向的三个数相加之和,分别都是十五。这对后世影响甚大。还有,河图在汉后用于军事上有八阵图,其中令人神奇的是八个纵行相加的和都是二百六十。河图的方位和数据那么神奇,难怪会编出“河出图,洛出书”那样的神话。

    《易经》的经部不是文王所作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了句“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话,这是感慨自己遭遇的话。周文王有没有演《周易》,司马迁手里也没有证据。

    周部落是当时地处西北偏鄙的势力弱小文化落后的部落,文王被囚在监狱,周人心中想的是复仇,是灭商,哪有心思去演八卦。再说,从《诗经·大雅·緜》中可知周人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太王时还是穴居野处的原始民族,根本不具备写作《易经》那样高深文化的能力。即使文王本人,他虽然是一个部落的王侯,但当时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很贫穷,文化也很落后。还有,《易经》中确实是记载了很多殷商时期的事情,但也有不少是春秋时期的事。如,《夬》卦九五的“中行无咎”,《复》卦六四的“中行独复”,就是写宣公十二年荀林父帅晋师救郑,被楚军打败,归而请死的故事,如果《易经》是文王所作,他怎么能知道几百年以后春秋时的事呢?

    因此,《易经》绝非文王所作。

    孔子没有读过《易经》,其时《易经》尚未产生

    孔子有没有读过《易经》呢?自来把《论语·述而》中的这条语录为证:“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陆德明《经典释文》指出“鲁读易为亦,今从古。”这就是说在《古文论语》中是写作“亦”,而在《鲁论》中于该句的全文是这样写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就是说孔子根本没有读过《易经》。在《老子》中没有引用《易经》的内容,在春秋以前的文献中没有引用《易经》的内容,也没有出现《易经》二字,可见其时尚无此书。在孔子的嫡传子思、孟子的口中从来没有提到《易经》的话,何来这儿突然露出一句?用“子曰”的话,皆非孔子亲笔所记,全是后人之修为。再说“子曰”的话并非就是孔子所说,也可以是荀子或其他什么“子”。后人既能把“亦”改为“易”,就不能杜撰?总之,孔子没有读过《易经》,因为其时尚无此书。

    《易》的经部是楚人馯臂子弓构成于战国初年

    作《易》者究竟是谁呢?据郭沫若的考证,是战国时楚人馯臂子弘。馯是姓,臂是名,子弘(通肱,又作弓)是字。是他把楚人的《易繇阴阳卦》带到北方,为迎合北方人的口味,将《易繇阴阳卦》改编为《周易》,因此就出现了相同的东西而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的现象。子弓是商瞿的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

    总之,《易经》是我们的古人由生殖崇拜的祭祀文化走向为趋吉避凶的占卜文化的见证,从半坡先民鱼祭祭坛上的布局图到河图(八卦母图),经过夏商周春秋这漫长时期卜筮官以及方士们长期的积累,到战国时期的馯臂子弓,终于形成了六十四卦的卜筮术,并创作了卦辞、爻辞等内容,到嬴秦时期楚国的荀门后学们,鉴于他们特殊的政治心理,创作了《易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周易》,实际上应该把“周”字去掉而直呼为《易经》。由于古今道统们和方术道士的谎吹,加之它又是卜书,所以很难融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望而生畏。这实在是《易》学的悲哀,是今之学术界应该赶紧引起注意的问题。

    上述这些,并非本人研究的结果,只是本人将吴虞《经疑》、郭沫若《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等前贤的研究成果作了一番综述,含带本人的认同和感想,旨在希望《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将《易经》产生的时代和作者如斯地介绍给学生,以免青年一代在继承我国的文化遗产时陷入误区,以使他们在发掘、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少走弯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320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