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重要教材

《大学语文》(徐中玉增订本)编写说明
【时间:2011/6/15 】 【来源:教材 】 【作者: 徐中玉】 【已经浏览5002 次】

    本书作为全国全日制各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通用教材,是我们编写组接受国家教委高教司的委托而编写的。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建国前在我国各大学都已普通开设,是一年级大学生必修的。这也是世界各国很多大学至今仍在沿行的通例。建国之初我国仍设此课,曾名“大一国文”,有郭绍虞、章靳以两教授所编的教材。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盘搬用前苏联的办法,将高等学校的文科与工科、理科各自分开,成立了许多单科性的院校,致使我国原有的文、理、工、农、法、商、医等各学科融会发展的一些著名综合性大学全被拆散。随着这样的剧变,“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不仅在理、工、农、法、商、医等单科院校里不再开设,连少数保存下来的文理合校的院系里也已没有了踪迹。于是,这门原是当时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作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里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就中断了二十多年。在这段时期里,在所有的高等学校里,正常的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专业技能教育纷纷挤掉了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到极端时甚至连普通的知识教育都几乎没有了地位。种种剧烈的变乱违背教育规律,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人才培养上走了不少弯路。
  从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起,经“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的倡议,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大学同志们的呼吁、争取、“大学语文”课程开始得以重新开设,并编出了新的教材(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组编,历经修订,现为“修订四版”本)。以这时为起点,根据条件可能开设此课的各类院校逐年增加,蔚成风气。随后国家为扩大培养人才的道路,实行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大学语文”课程被列为大学本科及专科各类自学考试必考的公共课程,而且又进一步实行全国统考,充分体现了这门课程在考察学生文化素质和本国语文学习水平方面的重要性。为了适应不同阶段自学考试的不同需要,又先后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所属的中文专业委员会组编了供本科考生用的《大学语文》(全国组编本,1988年)和供专科考生用的《大学语文》(应用专科公共课教材,1994年)两种教材。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重新开设以来的十五年间,其影响和发展是令人鼓舞的。上述三种教材发行累计已逾1500万册,这就是说至少已有1500万名以上的学生学过这门课程。但,对比我国各类高校在学的和有志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之多,以及国外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之高来说,还是很不够的。
  这“很不够”的情况表现在:第一,这门课程还未明定为公共必修课,可开可不开,开多少算多少,教时未规定,师资缺乏编制上的保证。第二,开设这门课程时常决定于校系领导人的是否重视与支持,不仅各校情况不一,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开或不开,教时多少,是否继续开设,也很不稳定,很不平衡。第三,尚有为数不少的各类全日制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过这门课程。理工系科往往说本专业课时还安排不了,不能再设这门课。有些则因师资力量不足,即因课程地位未明确、教师编制无保证而未开设。在理工农医等系科,至今尚未开设或开设得残缺不全的,估计尚有半数左右。
  显然,根本的原因还在观念上,即对在各类高等学校中普遍开设这门公共必修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存在着认识的不足。
  许多事实证明,在目前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必须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防止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也会波及到大学里来。民族文化素质如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就会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是“科教兴国“的预备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培育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而他们乃是我们民族整个知识群体的主要力量,是我们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希望之所在。
  “大学语文”教材,国内外大体都是选择本国过去和现当代名家的各体文学作品,根据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目标和需要,用不同方式对作品加以组合,在一定的教学设计下编成。所选的作品,总求能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并且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学家的创作个性。教材作为一种中介,通过阅读、思考、共同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青年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自然也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本国语文较高水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学好“大学语文”这类基础课程,可以产生下列一些重要作用:
  一、增加人文精神的培育。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这些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应能成为大学生们经常关注的焦点,将这些思考同自己所学专业联系起来,有助于扩大视野,树立远大目标,确定自己的正确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
  二、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我国的物质文明需要充分发展,“人”的作用很大,伟大人格的力量尤其不可忽视。见利不可忘义,金钱决不是万能的。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一方面应有某种专长。另一方面当是个具有多方面才智的通才,善于理解人,团结人,同周围的各种人打交道,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一道前进。文学是人文,还是人心之学,即表现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学问,它对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培养必要的管理、应变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话颇有道理,值得借鉴。
  三、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老用一种思维方式,易成定势,观念很难改变,对新事物每多距离。文学家的思维方式和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人有同有异,形象思维居主要地位。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具体生动,能表现复杂变化的现象,而且都带感情,容易深入人心。文学创作中的想象、灵感、幻想等活动,对科技工作同样有帮助,很多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说不时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意外启发与推动。学好本国语言,爱读优秀文学作品,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能产生提高其专业学习效果的作用。
  四、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也能提高鉴赏力与写作水平。对复杂的脑力劳动者来说,交替欣赏一些专业以外的高雅艺术品,往往还能从中消解疲劳,得到一些轻松、休息。
  上面举出的这些作用,在多年来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学阶段多未注意,也来不及考虑,那么,对今后大学生的培养就不能不着重看待这一问题了。现在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国际联系更加重要,中西文化既有撞击,又待融合,大学生需要吸取全人类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对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累,则更应有广泛的理解,并加以发扬光大。知识领域里现在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显然正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不断交叉的结果。具有宽厚的人文根底,肯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书的编写,先做了较多调查研究。曾向六十多所全日制高校了解已经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情况,征求他们对编写新教材的要求和意见,并搜集多年来全国各地编写的该课程教材近二十种,分析研究其中的内容、体例和利弊得失,召开了任教此课的资深同志座谈会,听取了各种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两年来编写组先后开过三次会,从编写的指导思想、选篇要求、篇目的确定,直到注释、提示、思考与练习以至附录哪些材料,都一一仔细讨论、修改。
  本书既不以文学史知识为线索,也不以写作知识为重心,而以经反复筛选的古今短小动人的精美文章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本书总体上要求对读者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在弘扬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重视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在精美动人的前提下,注意文学史涵盖面和名家名作;要求题材广泛,体式多样,每篇各有特色,整体丰富多彩;注意体现各种表现方法和写作风格;适当安排文言文与白话文、诗歌与散文、记叙与议论、抒情与说明等的比例。
  关于体例,试行不再按文学史或文体分组排列的方式,而采取根据实际内容或特色灵活分组的方式。除选文外,有作家作品简介、注释、提示以及思考与练习。“提示”力求体现选文的旨意。教材最后设置一些附录,供学生学习时参考,稍免翻检之劳。
  本书是为全日制高校各类各系科大学生培育综合性民族文化素质和提高本国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而编写的通用教材,重在抓住共性,故不可能照顾到各个专业的知识特点,也不可能顾及各专业所需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本课程的认真学习与必要的习作锻炼,自能有助于阅读有关各自专业的古籍资料,提高应用文字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发大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我们认为是取得优良教学成绩的重要途径。
  本书是在国家教委直接指导、支持下编写的。全组同志根据统一安排,作了编写的分工,而后共同讨论修改。主编审阅了初稿,担任主审的钱谷融教授、王运熙教授和陈伯海教授又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修改后由主编定稿。我和森华同志都非常感谢全组同志的密切合作与主审同志的帮助赐教。本书仍还会有错误、不足之处,敬请各地专家、师生同志惠予指教,以便再版时作补充、改正。

  徐中玉
  1996年4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7926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