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课文

华师版《登高》教材
【时间:2008/11/28 】 【来源:无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4798 次】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语文》增订版

登  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渚清沙白鸟飞回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④,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⑤,百年多病独登台⑥。
艰难苦恨繁霜鬓⑦,潦倒新亭浊酒杯⑧。

  [注释]

  ①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作者时在夔州。登高:指重九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②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渚(zhǔ):水中的小洲。回:回旋。
  ④落木:指落叶。萧萧:风吹树叶声。
  ⑤万里:指离家万里,流落在外。
  ⑥百年:犹言老年。独登台:独自一人登上高台。
  ⑦艰难:指生活艰辛,遭遇坎坷。一说指国家不宁,社会动乱。苦恨:极恨。繁霜鬓:增多了白发。
  ⑧潦倒:衰颓、失意。新亭: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这是诗人因肺病而戒酒。亭:通“停”,一本作“停”。

  [提示]

  这首诗写诗人于重九登高时的闻见感受。前四句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愁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在一首名为《登楼》的诗中,杜甫曾有句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写本诗时的心理背景,把握其感情基调。
  
  此诗前半写登高闻见的景色。一、二句为局部的近景,三、四句为整体的远景。既有对猿鸣、鸟飞的细致摹写,又有对落叶、江流的粗犷勾勒,俯仰兼顾,动静相衬,创造出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画面。后半写登高所生的感触,五、六两句为一篇重心所在,不但自伤身世境遇,且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末两句再作申述,以衰病愁苦的自我形象收束,与《春望》同一机杼。
  
  本篇语言极为精练。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诗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其实,尾联意蕴也极为丰富。可见杜甫晚年诗作的语言确已到了“难易一字”的地步。
  
  此诗通篇运用对偶,一、二两句尚有句中对,但读来却口吻流走,全无滞留。足见杜甫晚年对诗歌声律的把握运用也已达圆融之境。

  [思考与练习]

  一、本诗中的“悲秋”二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二、这首诗的第一联和第二联在写景的角度和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五、六两句包含了哪些情感内容?请作具体分析。

  [辑评]

  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评此诗云:“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亦有识者。(明·胡应麟《诗薮》)

  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昔人谓两联俱可截去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变化笔法。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拟之境也。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215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