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全国学会 > 年会论文

吴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综述
【时间:2008/2/29 】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7月 】 【作者: 吴雄】 【已经浏览5515 次】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于2000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州大学成功举行。本届年会的学术主题为:“回顾与探索——世纪之交的大学语文教学及教材建设”,围绕着学术主题,全国高校从事“大学语文”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与会代表共提交了71篇论文,4部专著或教材。受本届年会学术组的委托,本文就征集到的论文作一综合述评。

    按照论文论述的侧重点,这次提交的论文可以归类划分为以下五个专题:

    一、在世纪之交,在回顾本学科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对《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性质、任务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二、在新认识、新定位的思维、观念指导下,着重探讨本课程教材改革和建设;

    三、以创新、务实的观念,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总结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四、应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探讨本课程任课教师素质修养问题;

    五、分专题研究作品讲授、写作指导。

    因为四、五两类论文篇数较少,议题亦不集中,本文仅就前三类论文,着重从内容倾向、阐述重点作一整体综述,有关4部专著、教材的情况,归并到第二类论文中一起介绍。

    第一类论文,突出了“回顾为着前瞻,探索基于实践”这个特点,都不回避对大学语文教学历史的回顾,而立足点则落脚在要更加信心百倍地向前看。

    首先,这批论文中,不再有怨艾、惆怅的情绪,恰恰相反,高扬起积极奋进的激情,沉淀着理智、冷静的思考。

    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文化素质,而文化素质的核心正是人文素质。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普遍一致的新形势下,《大学语文》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所能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则日益明显,各类学校正逐渐把这门课程定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甚至是精品课程。这种质的转变,在重点大学,尤其在理工科大学中更突出。大学语文的任课教师能够适应这个重大的转变,这门课程完全能够胜任“人文教育”这个重要角色。所以不少文章共同乐观地认为,《大学语文》如果能够将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脉络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再由宏观到微观地引导学生浏览、领会名家名作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要义和思想精华,它必然发展、建设成为兼具文学知识、名作赏析、时代民族精神、文化思想精华等文史哲交融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应在培养学生较宽厚的文史哲基础和较开阔的学术视野、启发学生的心智、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侧重改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新灵感,从而升华人格、陶冶情操,真正收到素质教育的实效。

    其次,这类论文表现了极其真诚与执着的理论探索的勇气和胆识。这一点,甚至在提交论文的题目上,就能鲜明地体味到。诸如《思维教育论批判》、《解读人生》、《大学语文的文化解读》、《素质教育呼唤诗教》、《大学语文新概念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大学语文素质教育新思路》、《大学语文教学是通向传统文化研究的路标》、《21世纪大学语文教学建构的思考》、《编写高扬人文旗帜、现代观念的<大学语文>教材》等,真正标新立异,精彩纷呈。这些论文新鲜、灵感、敏锐,富有浓郁的学术气息。新思维、新观念比比皆是,扑面而来。

    又如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的观点;关于大学生策划能力、采访能力、宣传广告创意能力、人文学科科研能力的培养的观点,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新认识与新定位,体现了同行专家们立足于建设《大学语文》的新思路,我们面对新世纪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认清使命、勇于探索所作出的理性回答,表现了我们的智慧和能力。

    第三,这些新思维、新观念的酝酿与形成,又绝非空中楼阁、空穴来风;它们是建立在世纪之交,对本学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坚实基础之上的。这批论文中好多篇都不约而同地应用了数理统计学的原理。不论是展开的问卷调查、专题报告,还是对学生的作业建议、体会总结,都体现了“数字化”时代让数字说话的突出特色。

    第二类论文,体现了我们同行不满足于坐而论道,奋起前行的意愿与实践。我们要用高质量的教材作保证,来实施高质量的人文素质教育。毫无疑问,在对本课程的新定位取得共识之后,教材问题就突出出来了。从这一类论文中所反映的不完全统计,各地近几年都有自编的教材陆续问世,如华中理工大学的《中国语文》,福州大学的《大学语文》(增加了闽籍作家的作品),南京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等等。大多数同行,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学生的需求,各自增加了诸如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影视戏剧文学作品,文秘公关广告范文案例,文艺批评理论,现代科技、科普文章,还适时适量增加对热点文化现象的透视和剖析。有的教师指出:如果“文章选读”或“文章选读+写作知识”的模式,可以说是狭义的《大学语文》,那么现在本门课程的发展趋势,则是呼唤广义的《大学语文》教材。这种广义的《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包括中国文学、甚至中国文化的专题研究讲座式的高层次课程,也应该包括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文艺创作的实践性更强的课程。

    因而,本届年会收到的教材、专著所体现的三种不同编纂理念和倾向,对已经或即将进行新教材编写的同行们不无启迪。

    第一种,即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中国文学人文风景》一书,该书虽然冠以《大学语文导读》之名,而据该书主编提交的论文《认清使命,勇于探索》一文所介绍,它是以“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为主线,用分专题研究的形式,去深入开掘、探求和发扬中国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无比丰富的人文精神;理清人文精神历史发展的脉络,揭示其内在的逻辑规律。从编成体例看,已经全面颠覆了以选文为主的《大学语文》原有的模式。

    第二种,即北方工业大学《文学鉴赏导读》。这本教材以“从总体上去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为宗旨,将文学原理、鉴赏理论与作品范例有机地融为一体,用鉴赏理论去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它就不是单纯的作品选文的教材,它以理论为主纲,引导学生掌握编著者所力主的“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通过分类例释,能举一反三地以学过的理论知识去阅读、评析课外所接触到的文艺作品。

    第三种,即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该书编者认为《大学语文》应该具有梳理中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功能,传布传统人文精神的作用,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能力的作用,提高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作用,因而提出了“系统性、网络性、立体化、大信息量”的编纂方针。这本教材还是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文选为主要内容,但因编者有上述编纂理念,又附有大量的有关作家作品的“集评”、“汇评”和参考书籍与论文的目录,在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角度理解所选作品,培养疑古和创新精神,相信能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第三类论文,篇数最多。在同行们各自的教学实践中,纯粹的单篇课文讲解的模式已经被置换,实际上早就兼容并蓄了包括语言规范梳理、教师口语训练、文学史概述、文学理论常识、名作欣赏、影视戏剧分析、多文体写作指导等在内的衍生课程。总结各自教学改革的经验,各抒己见,各擅其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既不出人意料,更在情理之中。

    这方面,有“授人以渔”的教学法,强调“史与作品,理论与实际,精讲与略讲、自学,古今中外作品,讲读与练习”五结合;有提倡培育教学现代化意识:“人本意识”、“效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四意识;有“博引深发、名作指瑕、避旧立新、引进新异”的教学理念;有“理论向实际能力、简单写作向复杂写作、普通写作向专业写作”的转化导引;有“点面交错,纵横比较”的两点法和“课文阐释新角度,批评方法新观念,其它学科新成果”进课堂的新角度;还有加强“立体思维、艺术思维、灵感思维”锻炼具体方式和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发掘“大学语文”无广而不达的实用价值的实验成果;更有具体到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旅游教学、论辩训练、考试改革等等,新意迭出,新招无穷。

    与会者普遍认为:我们的学生也许会成为政界、军界、商界、学界、科技界、文学艺术界的成功者、佼佼者。到那时,当你问他们对大学时代哪些课程印象深刻并获益匪浅时,他们的回答中一定会有大学语文这门课。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这绝不会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狂想。

    (作者简介:吴雄,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本站录入:何二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255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