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各地大语 > 其他省市大语

三十位学者作客暨大百年讲坛纵论文化
【时间:2007/7/29 】 【来源:南方日报 2005-06-13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3172 次】

雅文化是大餐 俗文化是快餐

本报讯 (记者/蒲荔子 王雨吟)“有人说,我们应该热爱诗歌,但不要热爱诗人,我觉得应该这样看:诗人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成就了好的诗歌,更应该受到爱护。”前晚,温儒敏、严家炎、蓝棣之等30余位学者作客“暨南百年讲坛”,同时举行了《大学文学教育与人格塑造》、《文学与人》、《诗歌与生活》等5场讲座。学者们对“大学文学教育是塑造人才还是培养工具”、“什么才是真正的先锋文学”、“诗歌边缘化”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论述。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就是精神伸懒腰

大学各科系老师对于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但有没有必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文学修养呢?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主题为《大学文学教育与人格塑造》的讲座中,温儒敏等5位学者就这一问题侃侃而谈。

温儒敏认为,不必要再让语文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说,“文学的边缘化正是对文学过去过分地成为中心的一个反拨。而现在所谓的‘文学失意’,在我看来,某种意义上,是回到了常态,更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也同样并不具有讨论的必要,说到底,文学正逐渐成为一个私人化的话题。”

“文学私人化”引起台下学生不小的动静。温儒敏接着解释,“现代社会,人类精神空间越缩越小,人们前所未有地体会到‘焦虑’的滋味。”前不久,北大有个学生仅仅因为经济学考试得了70多分,就受不了压力而跳楼。在这样紧张的社会心理环境中,什么能挽救我们?不是工作,不是金钱,甚至不是亲情、爱情,而是智慧之光。文学和艺术能培养心智,滋养人生。文学是精神的体操,是精神上的伸懒腰。文学让生活更浪漫、富有弹性、更有想象力、更有生机。

在温儒敏言辞激动的同时,学生们的情绪也被鼓舞,发出各种“猛烈”的提问。一位学生问道,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喜欢看娱乐八卦节目,难道说,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出了问题。温儒敏如此作答:“不可讳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在平面化、粗鄙化,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使大家依赖快餐式的通俗文化,但是我要说,我们的青年更需要精致、高尚的文化来全面熏陶,通俗文化不能当主食,就像光吃果冻和冰淇淋不能让人充分成长一样。”

严家炎(北京大学教授):新的并不就是先锋的

相比于《大学文学教育与人格塑造》,《文学与人》的现场与大学生不是那么密切相关,但依然吸引了100多位师生。听者中,坐在记者旁边的,不仅有暨大学生,还有一位校外的司机大哥。严家炎教授因为堵车而迟到,但热爱文学的听众依然耐心等待。

严家炎没有让等待他的人失望,他将他对文学的认识全盘托出。严家炎认为,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一样,是“经世致用”的。不过古代文学是解决具体问题,而现当代文学解决的是我们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的文学就是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的历史,而20世纪后20年,则只有现代主义才是真正的文学。我想说,这都太简单化了。其实,20世纪的文学一直都是多元并存的,许多作家在20世纪早期的作品已经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中,意识流的手法比20世纪80年代的所谓先锋作家运用得娴熟、漂亮得多;鲁迅是现实主义大师,但他的《故事新编》是优秀的现代主义小说,《野草》是优秀的象征主义。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界产生了所谓“先锋”的争论。严老先生表达了他与众不同的观点:“很多人以为,新的就是先锋的,就是好的。这是简单的进化论。按我理解,先锋有时是向后的,过去的作家,比如鲁迅、汪曾祺,他们有些作品放到现在依然是先锋,而现在有些“先锋”,意识和手法都并不具有多大的革命性、现代性。” 

蓝棣之(清华大学教授):我们应该多爱护诗人(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998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