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杂志介绍

袁晓园先生:“识繁写简”以利促进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
【时间:2020/8/30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4月14日 】 【作者: 袁晓园】 【已经浏览1363 次】
    这次人大政协两届大会,表现了空前的民主气氛。在人大会堂召开的政协提案审查情况报告会,也就是结束大会的一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纷纷提出修正意见。我在此热情洋溢激动之下,也没有准备,就站起来,提出了平时耿耿于心的关系中国文化绝续的问题,也就是繁体字问题。主席台上主持会议的王任重副主席笑着说:“请你专门写一提案,好吗?”引得大会一片笑声。我由于在国外教学以及在联合国工作多年,对于祖国文字问题,特别敏感。此次两个大会,据说收到的提案有两千余件之多。所以我愿写此短文,代替提案,以就教关心祖国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1956年国家进行文字改革,公布了517个简体字(不算偏旁简化)。以后文改会又创制了二简,都没有被政府采纳。虽然如此,时至今日,群众乱简乱草,文字十分紊乱,三十多岁的人许多已不认识繁体正楷。有一大学老师叫学生去查《後漢書》,学生从图书馆跑出来说,没有《後漢書》。老师大为奇怪,怎么图书馆里没有《後漢書》?仔细想想,原来这三个字繁体与简体的完全不同的面貌。中国学生到了国外看中文繁体字招牌和报纸都发生困难。在国内,即使要查解放初期的报纸文献,他们也都成了一部分文盲。“中国共产党”五个字,现在的学生只认识“中”“共”二字。图书馆那些多如烟海有价值的文献又是给谁看呢?这种文化断代的危机使人十分担忧。

    再说,港澳台胞、国外华侨、外籍华人以及各国汉学家来到大陆,阅读书报也感到困难,这就产生了人为的隔膜,不利于当前改革开放,扩大国际交流的政策。

    现在有心求深造的学生以及有文化的家长都只好请中文老师在家补习繁体正楷。其实大部分繁体正楷还保存着六书的字理,例如认识“登”,就很容易猜出“鄧”字的音读,认识了正楷的“產”,就了解是生產的“產”,“產”下的“生”就给了学习者联想。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繁体正楷,字有字理,易于识别,目阅笔画多的字,毫不费事。但要求写那么多的笔划,确是费时费事。所以本人认为,识字时应该认繁体正楷、写时许可写简体,以代繁体。英文也有大写小写之别,大写为印刷体,小写为手写体,书写时用大写体也不为错。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先民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已经证明,汉语汉字的结构,优于印欧语文结构,汉语汉字更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汉字不仅在亚洲形成了广阔的汉字文化圈。而且,随着中国移民的进入,在西欧北美等拉丁文化海洋中,也出现了汉字文化的岛屿,成为远离母体的汉字文化飞地。现在居然也有汉字的碑铭挺立在南极大陆。这真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澳大利亚已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世界人口中,只有识汉字的人数才与识英文的人数可以相比。汉字将成为继英文之后的人类第二大电脑语文。

    随着改革开放,大陆与海外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多。海峡两岸民间往来和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目前大陆青年只认识简体字,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只认识繁体字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种情况不利于双方意识契合与各方面的沟通。因此,我认为政府在大力推行简体字的同时,对繁体字也不可偏废,对青年一代应提倡学会看懂繁体字。同时,我还建议港澳台胞以及海外侨胞学校也教学大陆的简体字,使他们在书写方面也能省时省事,并有利于与大陆交流。我相信,这样一些做法,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是大有好处的。

袁曉園先生文選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068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