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研究

董小玉:奔向诗意的远方——《大学语文与写作》序
【时间:2020/6/15 】 【来源:《大学语文与写作》 】 【作者: 董小玉】 【已经浏览1910 次】
作者简介
西南大学二级教授,
教师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荣获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首批“最可敬可亲教师”称号。
 
何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人的理性教育,它离不开经典阅读和写作表达。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著作,锤炼思考与表达,并诉诸笔端,使自己心清目远、内在充实、情感丰沛,这就是人文教育的内涵之一。
 
孔子言:“不学诗,无以言。”人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与文化立场离不开经典的浸润与滋养。诚如叔本华所言:“读一些趣味高雅、内容健康、引领你走进精神天堂、走近名家名著的书籍也是必要的,它会在榛莽乱石中开辟一条山朗水润、令人神清气爽的精神小径,沿着它走下去,你会走进那奥妙无穷的世界。”经典犹如春水,无论心中有再多坚冰,也会被这一池春水融化;经典犹如星辰,无论前路有多么黑暗,也会将内心的迷茫驱散。
 
当今,新媒体技术打开方便之门,传播的畅达、文化的交融,使经典这只“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令人担忧的一些征兆慢慢浮现出来。某出版社曾经做了一个网络问卷调查(“死活读不下去书的排行榜”),其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等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位居“死活读不下去书”前三名。读屏的快捷代替了文字的咀嚼,感官的享受弱化了理性的思考,信息的碎片俘虏着稀缺的注意力,经典成为现代社会“最熟悉的陌生人”。作为第一代“数字原住民”,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文学积淀,培养阅读兴趣、拉近与文学经典的距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与写作》博采众长,守正出新。整合经典性与现代性、实用性与审美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促使大学生涵泳经典作品,漫溯文学长廊,夯实文化底蕴;在写作的百花园里,捕捉文字清香,吐露诗意芬芳、抒写生命华章。上篇精选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让大学生在优美诗文的畅游中,触摸坚韧有力的文学筋骨,品读诗意盎然的文学佳作,放飞童真自由的审美想象,体验高雅清丽的生活情趣。下篇聚焦五大文体,即应用文体、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科教文体以及新媒体催生的写作体裁的写作示范与写作指导,通过鲜活新颖的案例与生动形象的阐释,以及切实的练习,以期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厚文化、强文笔的综合型人才。
 
迈克尔·赫尔说过:“文字可以概括整个世界。”厚重的文化,深邃的思想,一本教材难以尽收其中。但我们可以将《大学语文与写作》当作走向经典之海的向导,去捞珠拾贝,在名著中进行灵魂的壮游,奔向诗意的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154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