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9年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以公开课《寂静的春天》为例
【时间:2019/6/3 】 【来源:本站 】 【作者: 张红梅】 【已经浏览2273 次】

*基金项目:本论文属校级课题“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语文的改革与创新”的阶段成果。 

【提  要】课程标准对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我们语文教师秉持课程标准,设计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教改才能行之有效。本文以校级课题《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语文的改革与创新》为研究背景,以校公开课《寂静的春天》为例,探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将科学的语文课程理念融合在日常教学中,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改革  探赜

课程标准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课程性质与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课程实施建议,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

江苏省教育厅在2009年制定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把五年制高职语文的课程性质定义为“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五年制高职语文不仅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还要符合知识性教学与实践应用并进的职业教育需求。我们语文教师进行教改,首先要树立这种课程理念,用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中。否则教改就会像大海行船失去航向,将难以觅得津渡。

本文是在我校校级课题《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语文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背景下,以我校公开课《寂静的春天》为例,探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将科学的语文课程理念融合在日常教学中,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一、我校高职语文教改研究背景

目前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生源局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偏差,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也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不会收集处理资料,文章逻辑不通,措辞不当,格式不正确,甚至错别字迭出。这些情况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缺陷,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与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差距甚远。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语文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职业核心能力不仅是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要求、时代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又称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适合所有行业、所有职业的具有普适性和可迁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编写的《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手册》指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和外语应用等八项能力。

在《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内容等,都旨在培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革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语文的改革与创新,是要通过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革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逐步建立能力本位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体系。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保持80分钟课堂。学习热情?如何在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如何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在高职语文课堂教改中不断思考、并努力探索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系列问题,然而模糊课程标准、甚至抛弃了课程标准,那些思考和探索将如隔靴搔痒,甚或无的放矢、徒劳无功。其实,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秉持课程标准,那么设计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就能有的放矢,教改才能行之有效。

(一)教学目标要源于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它对教学活动应具有导向作用。当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共同集中精力去完成目标,以免糊里糊涂地花费了时间精力而不知所以然。教学目标的这种导向作用决定了教学目标必须源于课程标准。譬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设计就源于我们语文的课程标准。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目标而言,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设计就是要体现高职语文的课程理念,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知识性教学与实践应用并进的职业教育需求相结合。我校的语文教改是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因此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设计不仅要源于《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要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目标。

例如《寂静的春天》这篇事理说明文,它被选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的第二册的“天道与人为”单元。在配套的《教师用书》中,《寂静的春天》的教学目标是被包含在单元的工具性教学目标和人文性教学目标里的,教学目标表达得比较笼统,譬如“理解常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在《学生用书——综合拓展教程》里,《寂静的春天》的学习目标有三点:一是把握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依据,体会作者在理性说明的同时抒发的强烈情感;二是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述事理的方法;三是品味本文形象的语言表达。虽然这三点学习目标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但是没有强调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上仍然抽象模糊,不够具体明确。

而作为公开课的《寂静的春天》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背景资料,了解滥用化学农药给自然界带来的严重危害;通过寻找段落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说明对象,分析探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理解作者以“寂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

2.探究教材思考练习题二的语句,体会作者在理性说明的同时抒发的强烈情感。

3.通过分析文章说明方法,明白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引用对比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把枯燥事理说得具体生动。

4.感悟天道与人为的和谐,能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编辑手抄报,以倡导低碳生活、爱护校园环境。

相比之下,这份教学目标更符合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也突出了教改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导向。这份教学目标不仅具备三个维度,而且明确、有可行性。教师以此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认识将得到提高,科学的环保意识将进一步加深,科学类读物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过程设计

作为一堂公开课,必然有领导与同行来听课、评课,所以上公开课的老师备课比平时备课多了几分压力,教学设计也比平时考虑得更细致。如果先考虑课堂教学评价再设计教学过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那么这个教学设计会比较完整地呈现课程理念,促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譬如我校公开课《寂静的春天》的教学设计,老师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与“天道与人为”的单元目标以及《寂静的春天》教学目标去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技术手段,还要牢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角色,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在听说读写中逐渐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同时,老师还必须考虑到80分钟的课堂节奏与学生纪律问题,以求课堂秩序良好、气氛活跃轻松和谐。教学设计如此全面,原因在于老师先明确了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导向性的原则,评价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落实,又要兼顾学生的起点。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评价;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兴趣、方法、能力和态度,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时,要关注教师“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执行情况。公开课《寂静的春天》的任课教师就是根据上述课程评价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并参照兄弟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先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再以评价来导向、改进教学过程设计。这看似非正常的逆向设计,却十分合理,因为它恰好发挥了教学评价功能、体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保障了教书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课堂教学全程要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我们的教改无论改革内容还是改革形式,万变不离其宗,改革目的始终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改革目的就反映在我们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我校近两年的语文教改是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这个导向是根据当前我校的学情教情提出的,也是基于《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加强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沟通,强化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利于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而生成的。因此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的设计实施都是基于课程标准,三者应相辅相成,体现一致性。总之课堂教学全过程要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都是基于课程标准,三者应相辅相成,体现一致性。总之课堂教学全过程要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如何融入日常教学?我们仍以公开课《寂静的春天》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公开课《寂静的春天》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评价已在前文介绍,此处重点分析教学过程。公开课《寂静的春天》展示的是80分钟的教学过程,这打破了公开课上40分钟的传统。这么做的目的是检验教改,即能否将科学的语文课程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上好80分钟的语文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为以下八个部分:

1.口语训练:产品介绍。这是课堂教改强化学生“说”的练习,在上公开课的班级已经形成惯例。教师课前提出口语训练要求,每次课上按照学号顺序出2位学生(全班22人)到讲台前展示练习成果,然后教师点评。(用时约6分钟)

2.导入课文《寂静的春天》。教师课前将预习资料发送进班级QQ群,课上利用PPT简介作者蕾切尔•卡森及其著作《寂静的春天》,突出这部著作的意义以及蕾切尔•卡森在环保运动史上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怀着敬意阅读课文。(用时约3分钟)

3.温习事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在教师提问下,学生回顾事理说明文的特征与阅读方法。(用时约2分钟)

4.学生自读文章,寻找段落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说明对象。教师巡视,做适当指导。(用时约6分钟。虽然初中毕业生应达到现代文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课文《寂静的春天》约1800字,理应在4分钟内完成阅读,但是这批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而且他们要带着问题边看边想,用时6分钟读完文章也算正常。)

5.概括文章说明对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分析文章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用时约42分钟)

学生发言指出段落关键句,教师启发学生注意每一段关键句处在段首或段尾位置,这是事理说明文组织段落常用的总分法。教师提示学生根据这种写法去快速准确找到关键句。

教师再次启发学生注意各段落关键句之间的关联,以理清文章结构,从而概括文章说明对象。

在分析每一段文意时,教师结合教材思考练习题二,带领学生探究课文第二、七、八、九段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在理性说明的同时抒发的强烈情感。

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教师请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她的担忧:现在人类改变环境的力量已经增大到令人不安的程度?又怎样层层深入地分析说明导致春天寂静的原因?师生讨论这些问题后总结:作者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引用、对比等说明方法,把枯燥事理说得具体生动。而且为了让读者明白这些道理,作者是利用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来分析说明事理的。教师用PPT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做适当摘抄。

6.总结文章主旨,理解作者以“寂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教师提问:文章标题“寂静的春天”与主旨有什么关联?标题还有其它什么用意?师生讨论,教师以PPT总结,学生做适当摘抄。(用时约3分钟)

7.听力训练。这是课堂教改强化学生“听”的练习,在上公开课的班级已经形成每单元一次听力训练的惯例。教师播放标准普通话示范朗读作品《能吞能吐的森林》的录音,学生在听的途中可以适当记录,听完一遍录音(约3分钟)后,教师提问: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篇说明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在本子上答完题后,教师请学生说出答案,师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总用时约7分钟)

8.“写”的练习。教师联系课文《寂静的春天》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引导学生感悟天道与人为的和谐,从自身做起以保护环境。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制作一份手抄报,手抄报上只需一篇反映“倡导低碳生活、爱护校园环境”主题的说明文,这篇说明文可以非原创,学生可以找材料编辑出文章,但应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来具体生动地说明事理。教师以PPT带领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手抄报制作知识,并展示范例来指导学生。(用时约8分钟)

这堂80分钟的公开课结束后,听课的教师们进行了评课。大家认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理念贯穿了教学过程,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突出了这个教学理念。整堂课教学设计清晰合理,师生互动流畅,课堂氛围轻松,听力训练与手抄报编写是比较好的能力拓展方式,而且与课文内容结合得较为妥贴。

上述评课内容是对公开课《寂静的春天》教学全程的肯定与鼓励,也证明了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的重要性。我们高职语文教改首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的设计实施都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这样的教改才能脚踏实地出成绩。

参考文献

贡如云2012《语文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二元、黄  2013《母语高等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李山林200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理群2012《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漓江出版社。

植瑞东、何夏怡2012《关于高职高专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卫生职业教育》第11期。

  2016《一种将评价前置的语文教学设计模式》,《教育导刊》第2期。

(通信地址:226000  南通开放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791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