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8年

曹艺译:论副词“全”的语义特征
【时间:2018/8/29 】 【来源:汉字文化 2018年第15期 】 【作者: 曹艺译】 【已经浏览2105 次】

  【提  要】本文从三分结构出发,在“全”的量化方向上考察了“全”的语义特征。本文认为,“全”不管是左向关联还是右向关联,其都具有穷尽性的语义特征。而当“全”右向关联时,其还会呈现排他性的语义特征。“全”的穷尽性还产生了分配性和复数性。
  【关键词】副词“全”  语义特征  探析

  对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热点。作为现汉副词之一的“全”近十几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全”的研究大多数从其语义指向、与用法相近的同类副词的比较和留学生习得偏误等角度展开。譬如徐杰(1985)从总括和总括的对象、总括对象的隐去、总括对象的后置、疑问代词能否充当总括对象四个方面对表总括的“都”“全”“净”等“都”类副词进行了论述。周韧(2011)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通过相关句法证据证明了“全”和“都”相比有注重整体性的特质。张可心(2016)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指出范围副词“全”的语义功能与语法功能并不一致,对方位副词“全”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全面考察。明琴(2007)、陈永婳(2010)等都着重讨论了“全”的语义指向。罗金亮(2016)对留学生习得范围副词“都”和“全”的偏误进行了整理分析。不过从三分结构的角度来讨论副词“全”的语义特征的文章实不多见。

  一、“全”的量化能力

  从量化能力来看,副词“全”可以对其所关联的成分进行量化,表示其指谓的每个个体都具备相关特征,因此“全”可以看做全称量化副词。

  (1)不能全怪你一个人,别人也有责任。

  (2)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是玻璃厂的工人。

  (3)架子上全是科幻小说。

  例(1)中,“全”的辖域是“你一个人”,通过上下文可知“你一个人”还与“别人”形成语义上的对比。“你一个人”可以看做对比焦点,“全”对其量化,表示所有“怪x”的变量x值都映射到“你一个人”。例(2)中,“全”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量化,表示只要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就是“玻璃厂的工人”。例(3)中,“全”同时对“架子上”和“科幻小说”进行量化,表示架子上到处都是“科幻小说”而不是其他类型的小说。

  二、“全”语义特征

  作为全称量化副词,“全”可以激发自己的三分结构。其中“全”是算子,量化域和核心域由相应的句法成分给出。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可以发现:“全”不管是左向关联还是右向关联,其都具有穷尽性的语义特征。而当“全”右向关联时,其还会呈现排他性的语义特征。穷尽性还产生了分配性和复数性。

  (一)左向关联与“全”的穷尽性

  左向关联时中可以分为显性量化域和隐性量化域两种情况。显性量化域如:

  (4)南房和南房后面小院里的几间小屋,全是车夫的宿舍。

  Ax[x∈南房和南房后面小院里的几间小屋][是车夫的宿舍(x)]

  上式的意思为:只要x是“南房和南房后面小院里的几间小屋”这个集合中的任何一个,那么x就是“车夫的宿舍”。

  隐性量化域如:

  (5)小李全买贵的东西。

  Ax[小李在x时买东西][小李在x时买贵的东西]

  在这类句子信息结构中,量化域被省去了,但是可以从语境推断、补充出来。如例(5)的话题可以补充为“每次买东西”,而句意则可以解释为“每次买东西,小李全买贵的东西”。

  可以发现,在左向量化中,“全”所量化的成分具有穷尽性的语义特征。“全”是句子获得穷尽性解读的关键。如果没有“全”,那么句子就得不到穷尽性解读。请看下面的例子:

  (6)①孩子们去了公园。(可能大部分孩子去了,个别孩子没去。)②孩子们全去了公园。(所有的孩子都去了。)

  穷尽性要求对“全”量化的量化域中的每个对象做穷尽的检视,并要求每个对象都必须拥有核心域所表达的属性。例(4)要求遍检“南房和南房后面小院里的几间小屋”,并要求其中的每一间小屋都必须是“车夫的宿舍”。例(5)要求遍检小李“每次买东西”,并要求每次买的东西都必须有“贵的东西”。左向量化虽然要求量化域中的对象都必须满足核心域的属性,但不排除这些对象的其他属性。譬如要确定“小李全买贵的东西”是否为真,只需要检查小李每次买东西是不是都买了贵的东西即可,但并不排除小李还买了其他东西。要确定“南房和南房后面小院里的几间小屋,全是车夫的宿舍”是否为真,只需要检查车夫们是不是都把这些小屋当做宿舍用就行了,但并不排除车夫们也把小屋当成厨房、客厅用。

  (二)右向量化与“全”的排他性

  当“全”进行右向量化时,“全”呈现出排他性特征。

  (7)我全用的[美国货]。

  Ax[我用的x][美国货x]

  上式的意思为:对于“我”用的每一个x来说,x都具有“美国货”的属性。背景焦点映射所得到的三分结构中,作为量化域的背景是开放的,由焦点引出焦点变量x,而全称量化算子“全”则对所有的x赋值,要求x满足作为核心域的焦点的一般语义值,而非其他选项义(如日本货、德国货等)。此时,“全”具有排他性的语义特征,即在焦点的所有选项义中进行排除,只允许其取一般语义值。同时,右向关联也要求遍检量化域“[我用的x]”,并要求其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必须满足量化域[美国货x]的属性,“全”具有穷尽性的语义特征。

  那左向量化会不会使“全”呈现排他性特征呢?我认为是不会的。

  (8)[学生们]全去过美术馆。

  Ax[x∈学生们][去过美术馆(x)]

  显然,这个结构并不排除“老师们”、“家长们”等全去过美术馆的情况。

  (三)“全”的分配性

  “全”的穷尽性会导致其分配性。再以例(4)为例,量化域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五一例外地满足了核心域的属性,即“南房和南房后面小院里的几间小屋”中的任何一间小屋都是“车夫的宿舍”。换个角度看,因为“全”的穷尽性,谓语语义“是车夫的宿舍”这个属性被分配给了这些小屋中的每一间,因此句子就有了分配性解读。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全”的分配性,我们再举两个对比性的例子:

  (7)①小明、小红和小美吃了一块大蛋糕。②小明、小红和小美全吃了一块大蛋糕。

  从句义来看,(7①)是有歧义的,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小明、小红和小美三个人各吃了一块大蛋糕,也可以理解为小明、小红和小美三个人合吃了一块大蛋糕。(7②)无歧义,它只可能被解释为小明、小红和小美三个人各吃了一块大蛋糕。那为什么会出现歧义呢?这显然为“全”的分配性语义特征有关。

  (7②)中,“全”左向量化,要求“小明、小红和小美”无一例外地具有“吃了一块大蛋糕”的属性,具有穷尽性。那么也可以理解为“吃了一块大蛋糕”的属性被分配给“小明、小红和小美”中的每一个人,因此消除了歧义。

  (四)“全”的复数性

  经过上文各个例子的分析,可以发现,“全”所限定的量化域都是复数性成分。“几间小屋”、“孩子们”、“学生们”、“小明、小红和小美”自不必说,“我用的”、“小李在x时买东西”看起来却似乎并不是复数成分。其实,它们也具有复数性。以前一个为例,其句意可以这样表示:量化域是“我用的x1,我用的x2,我用的x3……我买的xn”,是“我用的”的一个集合,核心域则是“x1=美国货,x2=美国货,x3=美国货……xn=美国货”。由此看来,其量化域也具有复数性。

  “全”右向量化时,也具有复数性。

  (8)我全通知他们了。

  Ax[x∈他们][我通知(x)]

  “他们”当然是一个个人组成的集合,具有复数性。

  以下几个例子似乎有所例外,我们来讨论一下。

  (9)①地震过了之后,整栋楼全垮了。②他们说,他身体全垮了。③他变得这样驯服,

  同时又充满着内在的清高,他的孤傲就全垮了,他在哥儿们弟兄中的威望,脸面也就都丢尽了。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全”左向量化的情况,其所关联的分别是“整栋楼”、“身体”、“孤傲”,显然这三个短语(词语)似乎都是单数成分,并不具有复数性。其实并不然。我认为,“整栋楼”其实可以拆分为组成这栋楼的众多部分,“全”则将每一个组成部分与核心域“垮”相关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整栋楼”其实也具有复数性。“身体”和“孤傲”不能拆分。人作为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个人,当然不能像楼那样做物质性的拆分。“孤傲”更为抽象,完全无从拆分。其实,“垮”的意义指的是“倒塌;坍下来”,本来是用来说明物质的,将其用于“身体”、“孤傲”则是比喻性的用法,产生出了夸张和强调的意味。因此,有特殊语用用法的我们应该另当别论,不能据此否定“全”的复数性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无论是向左关联还是向右关联,被“全”量化的成分都具有穷尽性特征,而此特征是“全”赋予的,因此“全”具有这个特征。向右关联时,“全”还会产生排他性特征。同时“全”约束的是焦点的一般语义值,而非其他选项义。因为“全”的穷尽性要求量化域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必须符合核心域的属性,也即核心域在“全”字结构中核心域会将自身的属性分配给量化域中的每一个对象,所以“全”具有分配性。“全”要求遍检量化域,由此也产生了复数性语义特征。对于一些受语用因素制约的特例,本文认为应特殊问题特殊分析,不应该将其作为否定“全”上述语义特征的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马真1983《关于“都/全”所总括的对象的位置》,《汉语学习》第1期。

  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蒋严、潘海华1998《形式语义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袁毓林2003《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当代语言学》第4期。

  潘海华2006《焦点、三分结构与汉语“都”的语义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

  周韧2011《“全”的整体性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第2期。

  张蕾、李宝伦、潘海华2012《“都”的语义要求和特征——从它的右向关联谈起》,《语言研究》第2期。

  梁元亮2012《副词“全”的多角度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冯予力、潘海华2018《再论“都”的语义——从穷尽性和排他性谈起》,《中国语文》第2期。

 

  (通信地址:611756  西南交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666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