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我论大语

三十年,我们没有读懂匡亚明,后果很严重
【时间:2016/3/24 】 【来源:本站 】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已经浏览3296 次】

 

    3月17日,是匡亚明先生诞辰110周年。其实对于我们大学语文人来说,还有一个重要日子,即3月9日,30年前的这一天,匡亚明与人联名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大学语文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文章当时引起极大反响,这年,成立不久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召开第三届年会,便用它做了会议主题,《光明日报》对年会的报道的题目则是: 

    “二百多名学者认为大学语文应尽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这篇文章提出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边缘学科”,一个是“独立学科”。 “边缘学科”是上世纪80年代很流行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在学科间的边缘地带形成的学科,所以边缘学科又称“交叉学科”或“跨学科”。文章说大学语文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因为“它包含文、史、哲、经、政等有关内容,但又不等同于这些学科。例如大学语文必须选修一些代表性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但又不同于文学课。因为它不专门去探究文学课必须探究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文艺创作等等,主要只在于培养和提高应用文字作为表达思想工具的能力以及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正因为如此,它应该是在其他所有学科之外的一个“独立学科”。 

    三年后,匡亚明在为贾平年主编的《大学语文》所写的序言里又再次告诫: 

    “目前在大学语文教学领域有些什么问题须要研究呢?总的来说,形势很好,但就我所知也有这样两种偏向:一种是把大学语文课改成应用写作课,诸如科技写作、经济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公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等;另一种是把大学语文课改成美学课、美育课或单纯的文学欣赏课。这两种作法的结果,实际上等于取消了大学语文。我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有其独具的性质和任务,是不能与其他课程等同或混淆的。它应当是各专业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课。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可能,再开设一些辅助性的应用写作或美学、美育等课程,那将是较为合理的。 ”

    然而由于大学语文学科理论研究的滞后,这篇文章的意思当时就没有多少人看懂,尽管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二百多名学者认为大学语文应尽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不久就没有人再提起这个话题,当时与匡亚明联名的侯镜昶教授这一年便意外去世,10年后匡亚明先生亦逝世,剩下一起联名的徐中玉先生艰难地领导全国大学语文继续前行,但是在大学语文是否应该成为独立学科的话题上,也独木难支,在一次访谈中说,我曾与人联名发表文章,主张大学语文应该成为独立学科,现在看起来,不大可能。 

    由于没有读懂匡亚明的话,30年来,大学语文的发展趋势很令人担忧,匡亚明先生当年告诫大家预防的,30年来正在成为一种事实,大学语文正在变成政治(今天叫“人文”),变成哲学(今天叫“国学”),变成文学史、文学理论、文艺创作,变成科技写作、经济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公文写作,变成美学课、美育课或单纯的文学欣赏课,独独忘了它应该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一门“独立学科”。 

    然而高等教育是有其严格的规律的,高校开课不应该重复,更不能让“补课”性质的课程长期占据教学计划,重复开设的课程,补课性质的课程,注定是要被取消的。 

    还有一种现象,是大学语文自我学科定位的不断膨胀,要想取代它的上级学科,成为素质教育课,成为人文思想课,成为通识教育课,成为母语教育课(非常不好意思,这是笔者曾经主张的)等等。实际上这是大学语文的上位系统,正如大家所知,所有的学科最后都可以归之于最上位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大学语文上升到上位学科,却放弃了自己“独当其任”的“任”,其结果就是也只能是被取消。所以我们在纪念匡亚明110周年诞辰的媒体报道中,看到了这样的事实: 

  记者了解到,作为率先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南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逐渐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而改为“文化素质教育”等系列课程。“2000年后,学校就开设了文学经典、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多门通识教育相关课程,还有现在的‘悦读经典’计划。虽然‘大学语文’消失了,却更丰富多元,这也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其实这样的事实在30年中就一直在发生,那些取消大学语文课或“必修改选修”的大学,他们的理由其实正是我们大学语文人自己的学科定位错误所提供的,请看: 

    “我们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难道我50门课程不能取代你大学语文吗?”  (2004年,武汉大学教务长) 

    “母语教育不只是大学语文,将大学语文转为选修课,并不等于弱化母语教育。”  (2013年,人民大学教务长) 

    “新方案虽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但所开的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更为丰富了。”  (2015年,湖南大学教务长) 

    这就是没有读懂匡亚明的严重后果。
 

    附言: 

    大学语文不是政治课,不是文学课,不是专业应用写作课,那么大学语文究竟应该讲什么内容?怎样才能让大学语文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这个问题笔者也正在研究,不可能用一句话说清,笔者将有《大学语文课程论》来详细阐述。这里我只提一个简单的研究思路:语文是工具课,不但是人文工具,也是科学工具,是整个人生的工具。小学语文,是学习小学其他功课的工具,为中学学习做准备;中学语文,是学习中学其他功课的工具,为大学学习做准备;大学语文,是学习大学其他功课的工具,为走上社会人生做准备。因此,研究大学语文应该学什么,就是要研究大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工具,就是要研究社会人生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7811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