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2 】 【来源: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第l期(总第39期)90-92 】 【作者: 温秀珍】 【已经浏览2630 次】
高校应用写作课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中,相当数量的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便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要真正使应用写作
教学走出低谷,摆脱“高投入、低效益”的尴尬境地,有必要对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其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一、高校应用写作课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
高校应用写作课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文、理、工各专业的必修课,牵涉各方面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从教人员除了教学理论之外,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具体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系统的中文专业知识
应用写作是以基础写作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基础写作中有关立意、选材、结构、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应用写作中得到了综合和灵活的运用,因此,从教人员在这方面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功底,方能胜任教学工作。
(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知识
它包括专业理论、实务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如,教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应用写作课的教师,须具备经济理论、经济管理及相应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三)计算机知识
在计算机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也开始借助于它进行写作。目前,不少计算机软件中已包含了“写作数据库”。在“写作数据库”里,各类文体的常用格式、语句已经规范化。实际写作时只要适当“填空”后,稍加修改即可。既可减少文字错误,又可避免因起草时一时考虑不周而出现失误。因此,如果教师具备了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文种(特别是公文)的写作教学便可借助于计算机完成。这样做,一方面直观性强,便于学生吸收掌握,另一方面将增加信息量,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写作课教师最佳知识结构应该呈“T”字型,即以扎实的中文功底为支柱,兼具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集三者于一身。
然而,当前大多数应用写作教师所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上述三方面中的第一方面,即中文专业知识已基本具备,但第二、三方面都极欠缺。尽管近年来许多教师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这种状况仍未改观,这就必然造成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大部分写作教师在基本写作理论的讲述方面有优势,可谓轻车熟路,然而一旦进入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应用文体部分,由于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较为陌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难免流于空泛和肤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现象;另一方面,从年龄上来看,现在的写作教师大多毕业较早,未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知识教育,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操作能力较弱,应用水平低,使得电脑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写作教学一直不能打破以粉笔、讲台、黑板为主的线性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不理想。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鉴于当前高校应用写作课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加速教师知识结构完善的途径乃教学之急需。
二、优化应用写作课教师知识结构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认为,要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合理、适应应用写作课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应从两方面入手抓好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弥补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弥补计算机知识的不足。
(一)坚持“形式多样,在职为主”的培训方针,弥补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
1.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针对应用写作课的特点,写作基础知识与通用应用文两部分的授课任务由专职教师承担,专业性强的专用应用文部分则由兼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可以从那些写作能力强,几十年来在著书立说方面经验丰富的现已退休的专业教师中聘请,必要时还可从校外专业人员中聘请。如我们在教经济合同部分时,曾聘请了从事实际工作的律师来讲课,教学效果极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二者结合,相互配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但也有其局限性,从长远考虑,不利于应用写作专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建议这种做法只能作为现阶段的应急措施。
2.短期培训。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年龄较大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给培训班上课的教师可以是校内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向校外聘请。由于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学到的知识不可能全部被吸收、消化,故此法不宜面向全体写作教师,只适用于采用其它方式学习有困难的老教师。
3.固定专业,跟班听课。每个学校都要设置几个乃至几十个专业,而应用写作课又是面向学校各个专业开展教学的,为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教研室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兴趣、爱好、年龄等特点,安排教师固定专业跟班听课,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后再为该专业开课。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青年教师。尽管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但在现阶段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4.辅修第二学位。学校应为教师创造条件,选派青年教师辅修校内第二学位。在第二学位班的课程设置上,应选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主干专业课,学习期限2一3年,学习时间可以利用晚上及双休日。采用这种方法亲近专业知识,可以使教师对学校所设专业有较多的了解,既保证了他们有较宽的知识面,又使其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深度。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从长远来看,能够顺应应用写作课教改的需要。另外,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性、地方性的应用写作课教学研讨会以掌握该学科最新信息,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等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灵活多样地提高应用写作课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最根本的就在于教育观念与教学技能的现代化。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的教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用写作课的教师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效果有充分的认识,打破对电脑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把计算机看作是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是教学的必需。
2.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教师培训应与教师的岗位需要和个体需要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坚持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欠缺什么就补充什么的原则,不贪多求全。要边学边用,学以致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又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形式灵活,简单实用。培训工作必须灵活实用,在操作上尽量简单可行。如可以通过教师教与个人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现场指导与岗位练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观摩交流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进修相结合等办法,组织45岁以下教师学习电脑,学会系统软件的使用,学会输入、编排,为电脑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4.注重实效,强化能力。培训方法必须从实效出发,注重授人以“渔”,强化能力,充分体现岗位培训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特点和要求。在时间安排上,应提倡“短、频、快”,可一次训完,也可分段进行,保证培训工作获得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最佳效果。
师资质量的好坏,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各学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师资群体的知识结构,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教学人才,建立一支实力雄厚、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
(作者温秀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责任编辑徐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