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杨叔子等:高校母语教育如何化解边缘困局?院士、专家“圆桌会议”答读者问
【时间:2013/5/20 】 【来源:长江日报 2013年5月20日 】 【作者: 记者 翁晓波】 【已经浏览3689 次】

 

    【读者问题一】高校母语教学该如何定位

    高校母语教育被边缘化牵动着国人的心。自5月15日,本报刊发“关注高校母语教学边缘化”的系列报道来,众多读者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昨天,本报邀请了5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院士、专家,组成“专家团”,分别就读者关心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对这个问题,杨叔子的回答上升到“社会基因”的高度:“生物有自己的生物基因,人也有社会基因,那就是文化。一个民族的基因,就是民族文化,丢掉了文化,就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种族。一个人,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丝毫不了解,就不能算一个中国人。高校母语教育,任务是解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解决他们的做人问题,你说它重要不?”

    王步高的理解和杨叔子一致:“母语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任何一个人,外语学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过母语。母语对一个人成才的作用,用什么词汇形容都不过分。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如华罗庚、苏步青、杨振宁等,他们的文化素养都非常高。大学生要想成大才,必须把母语学习放在第一位。”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王兆鹏:“母语教育是一种文化认同。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的传承,都是通过母语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仍然不重视母语教育,以后只能到国外去学习中文了。” 

    【读者问题二】 高校母语教育境况怎样

    作为率先在学校推行“全校学生必修中国语文,否则拿不到学位证。硕士、博士通不过中国语文达标考试,拿不到学位证”的重点高校校长,杨叔子一直在大学生中强调重视人文素养。

    他说:“现在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急功近利,谋求局部利益,大学也不例外。为了解决所谓的‘升学率’、‘就业率’,大学往往会忽视掉母语教学。”

    “五六十年代的人,做一件事情会问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贡献,而现在的人,会说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杨叔子说,这就是典型的母语教育缺乏的后果。

    作为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兆鹏对高校母语教育深有感触:“现在整个社会的母语教育状况都不乐观。大学语文在大学学分少、学时少、老师不受重视,有的大学甚至还取消了大学语文。”王兆鹏说,其实在高校,母语教育的缺乏不仅仅体现在大学语文上,有的中文系的专业课也面临“边缘化”。

    “比如说我们学校中文系的古代文学课,几年前是开3年6个学期,每周4个课时,后来被压缩到2年4个学期,每周3个课时。可能马上又要被压缩到每周2个课时。”

    为什么这些课程被压缩?因为要腾出时间开“应用写作”等应用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就业。

    【读者问题三】 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如何

    “现在的大学生,连个请假条都写不好,还谈什么人文素养?”杨建波说。目前,社会上的“低俗文化”、“媚俗文化”冲击校园,很多大学生出现了“粗俗化”、“粗糙化”的问题。“国家要求大学生要熟练使用规范的、国家通用的语言和文字,但现在的大学生,在流行文化、英语文化的冲击下,超过1/3的时间都在学习英语。而且还喜欢恶搞文化,什么‘杜甫很忙’之类的现象,就是他们人文素质低的体现。”

    一般高校的学生如此,重点大学如武汉大学的学生情况又如何?王兆鹏坦言:“也很严峻”。他说:“现在的学生,即使是中文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也很欠缺。就是武大的学生,也有好多连一个简单的请假条都表达不清楚。有些硕士、博士论文中,缺乏基本的逻辑判断和表达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王兆鹏将主要原因归结到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上。

    “现在从小学开始,就瞄准着高考升学,学生学习语文主要就是训练如何考试。拿高考作文来说,这个部分在高考语文科目中所占比重很大。由于试卷多,改卷老师不可能认真读完一篇作文,往往是看要点。所以中学生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只会重视如何写要点,博眼球。对基本的语文训练往往不重视。以至于到了大学、读了硕士、博士,连说话都不利索。”

    自然科学出身的赵鹏大院士也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满:“现在学生喜欢使用网络语言,字写得歪歪扭扭。这种情况光靠高校是解决不了的,小学、中学都应该对此负责。”

    【读者问题四】 如何处理语文和英语的关系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校会把外国语言放在母语之上。”王步高说,我国在校大学生居世界第一,但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一个顶尖的大师来。“以前没有人拿到诺贝尔奖,去年莫言总算拿到了,但莫言也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

    采访中,赵鹏大对外语教学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现在大学开大量英语课没有必要。一个大学生,平时多看英语杂志期刊,自然就会了。而现在的大学,花大量的时间去学英语,还在课上分析语法、技巧,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学习外语要从小打好基础,也不是在大学4年就能提高外语水平。”

    同样,赵鹏大认为高校开中文写作课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光靠老师讲是没有意义的,要靠学生自己多练、多写,才能出成绩。”

    【读者问题五】 高校母语教学如何走出低谷

    对于这个问题,5位专家的一致意见就是:首先要解决好制度问题。

    杨叔子说:“从国家的层面上说,对母语教育应该立法保障。高校要保证必要的学分、学时,还要有强有力的母语考核机制。”

    杨建波说,为什么高校对英语看得很重,就是因为教育部规定,大学本科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否则不能毕业。如果国家在大学语文这一方面也推行此类考试,大学语文的春天就会到来。

    赵鹏大将高校母语教育延伸到中小学。“只在大学强调母语教育太晚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不是简单的语文训练能提高的,只有从小开始重视,让孩子们了解自己语言的来龙去脉,学校也要从语文、美术、劳作等方方面面加以培养。”

    除了制度保障,王兆鹏还建议大学语文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水平。“现在大学语文老师在高校属于‘弱势群体’,除了机制原因外,他们也要注意自身的学识修养等问题。”王兆鹏说,有种说法,即最好的老师都不愿意上大学语文课,上课的老师不少水平都不高。

    “这一点台湾的成功大学就做得很好。”王兆鹏说,该校把最好的老师抽调出来上大学语文课,因为校长觉得只有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就感受到大学语文的魅力,以后他们当了大学的管理者,才会重视大学语文。


    专家团介绍

    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赵鹏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
    王步高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
    王兆鹏 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
    杨建波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教授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3-05/20/content_5163795.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951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