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教育研究

何二元:为什么读经千年仍然民智不开?
【时间:2011/8/23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4019 次】


    本站按:偶尔从邮件中发现几年前所谓“讀經教育推廣中心”给我的一份回复。我的原信找不到了,不过意思很简单,就是看了王财贵的文章感觉很好,尤其是课堂上给学生放了王财贵北师大讲座视频,反应很好。但是我的问题是:既然读经能开发儿童智力,为何中国读经几千年,仍是民智未开?他们就给我弄来这么一大堆东西,让我领教了什么叫繁琐经学,而且还把我关于知识论的问题转换成道德论,让我领教了什么叫顾左右而言他。从而也间接地回答了我的疑问:为什么读经教育几千年,中国仍然民智不开?


讀經教育推廣中心给我的答复

讀經教育推廣中心:www.wtkdujing.cn

    你好。對于您提的問題,“中國古代就是這樣學習,為何沒達到所說的效果”,類似問題幾乎每一次家長座談都會被問起,在網上也多次答復,我選擇一些現成的文字稿發給你。包含兩方面:1、古代讀書方法和王教授的讀經理論,并不完全一樣;2、古代讀書人都從小讀經,為什么還有奸臣和亂世。希望這些能解答您的疑問。歡迎探討。
 
    以下節選自08年2月對王教授的訪談錄“讀經教育百問千答”
 
    ●问:您一直说读经的人都是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人,那为什么古人都读经的,还有奸臣当道,破坏社会风气?

    答:我不是说读经的人都有这么高的情怀,这么高的品德,这么大的才华,我是说读经使人比较有机会、比较容易成为这样的人,因为经典就是这样的内容,就是无穷的智慧、理想、品德,所以你接触这样的书,酝酿久而久之,比较有机会内化而成为自己的品德。但人性是多样的,至少是两样的,人有超越性,有现实性,现实性往往是污浊的,我们读经是希望用光明的本性来提升化解污浊的一面,但是能否化得掉,能否化得完全,是没有保障的。我们只是给他增多机会。教育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去做,所以教育不是算术,二加二等于四,百分之百,不是这样。

    所以有人问你不是说自古以来所有孩子都读经的吗,为什么古人还有那么多奸臣,历史有那么多动乱?其实能够这样问的人,有相当的文化关怀,我很敬佩他。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我们不可以跟他辩,不能说历史上的读书人个个都是圣贤,你不能这样辩,因为事实上不是这样。但是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我常常反问他,照你这样说,如果自古以来人人都不读经,就天下太平吗?其实不是,自古以来没有这些经典的熏陶,中华民族可能老早灭亡了。世界上所有灭亡的民族都是因为文化的衰落,人心的败坏,中华民族是因为有这些经典护持着人心,提升了人性,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种文化的保佑之中源远流长。所以有奸臣有乱世,不可以怪经典,而要怪人性之复杂。我们反过来看,如果遇到奸臣乱世,请问谁去面对奸臣?谁去拯救乱世?还不是读经的人,所谓邪不胜正,有些人走邪路,有些人走正路,走正路的人多,走正路的人力量大,终将把世界带向光明。

    (其实他们未尝不知道,救国于危难的往往就是有高知情怀的人,那么为什么不问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他故意要唱反调(他为什么要唱反调呢?),因为他想让读经理论更完美,他以为让人人成圣贤就完美了,这思考是糊涂了,人生不能完美,人生只是期待他完美,我们要怀着一颗诚敬的心,怀着长远的等待,这才是教育的本色,有人说教育要使人人成圣贤,这是妄想。
 
    ●问:有人说您是八股

    答:讲八股的人,我就问什么是八股你知道嘛?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八股?就是在王安石时代定案的,因为古代开科取士考状元,最重要的凭据就是一篇作文,根据一篇作文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志气,你的人文素养,你的文学程度,几乎从一篇文章就可以选人才。现在很多人很奇怪,一篇文章怎么就可以决定一个人才?因为你不会读文章嘛。所以现在就是没有人会读文章,结果就不能从文章里面读出一个人的学问境界,于是就说作文不可靠,就要考很多,当然考很多也可以,客观嘛,好我们不谈这个问题。至少在古代是这样,他很注重作文,而且在古代真的有能评论作文的高级学者,他读文章就与作文章的人心灵相感应,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他的内在的生命的内容。

    我们说文无定法,最好是别出心裁。但是做议论文,比如考状元一定做议论文,这和普通抒情文就不一样,文学表现最好自己有一套表现方法,但做议论文往往没有那么多套,你就把道理讲清楚,而把道理讲清楚,往往有一套程序,这个程序我们可以称作段落。到了王安石的时候就布告天下,你考状元,考作文的内容要分成八段,叫做八股。所以八股的意思就是议论文要分八段来议论,比如第一段叫破题,第二段叫承题,第三段叫开讲,很有次序的。一个题目出來,你先说这个题目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一两句话把这个题目点破,叫做破题,这不是要一个高能耐嘛,接着这个题目,几句话把他讲清楚,叫做承题,开讲,开始解说以后,要举证,举历史做证据,举某人的言论做证据,叫做比,有正面的,又提出一个反面的议论,叫反比,到最后,有一个结尾,所以议论文做这样一个安排,是很完整的,有些去考中考高考的学生要做论文,按照这八段来写,基本元素都有了,所以我奉劝天下学生都来学八股。八股没有害你啊,八股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啊,他提供给作文的人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格式。所以,你要骂我八股,我还很高兴,我的为人是非常完整的,是有次序的,不是很好吗。

    当然现在骂人八股是说,因为规定了这样的格式,所有人都按照这样来写文章,于是千篇一律。其实做八股也可以不千篇一律啊,因为八股里的内容,用词造句,也都可以表现你的才华。有人认为因为我们都做八股文章,所以人民都不会思考了,不会思考和八股有什么关系,真是莫名其妙。

    好了,我们说纵使八股是骂人的,骂这个人顽固,腐朽,没有开创性,假如骂成这样,我们就应该说,该顽固的时候就顽固啊,该吸收的时候就吸收啊,你还没有开创性的时候开什么创。先中规中矩,将来才能有特殊的独立的创造,所以你先入格才能出格,现在的人都是无法无天的,你想独创一个,门都没有。所以先规规矩矩,先八股一下。

    ●问:今天所提倡的读经和早年私塾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答:应该有不同的地方。早年私塾的教法,如果问他为什么这样教,他大概会说,我以前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但是现在的读经,是以教育理论来说明,而且是综合了中国、西方、古代、现代,并且包含了各种学问,包括脑神经学等等,它是禁得起学术的考研的,站在这个基础上来推广。这虽然很像古代的私塾,但又不一定一样。而且古代私塾因为经济条件的关系,书很少,除读经本之外,就很少其他书,而且家长和老师有意禁止孩子读其他书。那么现在我们当然也不是鼓励孩子读很多书,因为读经比较重要,其他书比较不重要,经读多了,那些书就很简单了,用很少的时间就能读到很多书了。

    ●以下為04年4月30日在華山書院網站聯誼中心的發問
 
    日期:  2004/04/30   发言人:  PEE-PEE,POO-POO  

    主題:   經典自會調理溶化孩子的功利心?   

    內文:

    經典自會調理溶化孩子的功利心?

    那古代飽讀詩書的官人怎還有貪官污吏?

    實在是不解阿?不解?還是不解阿?,讀經不是壞事,但讀經後小孩的教育就萬事無憂?不要再逞口舌之辯了? 

    ●日期:  2004/05/05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以上,诸人的响应都很恰当。

    十年来,有关此种问题,偶尔也会在演讲场合被提出当面质问。凡是有人提此问题,我都不免要赞叹一番。因为这是比较有思想的人才会提出的。

    不过,这种问题不该被提出来质问读经育,尤其是PEEPOO已经说到读经不是坏事。既消极地说不是坏事,如果能积极地承认有其教育上的正面意义,则即可行,应行。可推广,应推广,而不是逞口舌之辩。

    须知,教育本就没有所谓万事无忧的道理。我也未说读经即万事无忧,请看我四月三十日对马玉红先生说的话,我是站在推广的立场,说有人是认识到读经的文化意义,为文化而教读经,那是最好的。而如果有人一时尚不能认识到这样深刻的意义,只认识到读经对一般功课及增长智能上的意义,为此目的而教读经,这便是我所谓的功利心态,但纵使家长是为了这样的功利而教读经,我们也还是欢迎的。接着又怕有些人质疑说:为了成绩功课而读经,岂不是太功利了吗,所以我又加上了一句说,读经的孩子自能化解其功利心。总之,我左右维持,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来读经--这主要乃是一种悲悯心肠,一种鼓舞的意思。并不是论断说读经就一无问题。怎么PEEPOO会反应如此强烈,误会成逞口舌之辩呢?我又何需对谁起辩论呢?为名乎?为利乎?

    进一步,如果真的就直说读经能调理功利心,也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教育,本来就没有万灵丹。但读经已是最接近万灵丹的了。即如林杨说得好:药膳不是生命的免死金牌,却是维持生命的大补丸~~读经不是人格的免死金牌,却是提升人格的大补丸~~

    自古读经而犹有奸臣,是因人类劣根性未能完全化除,不是因为读经造成--读经,本来就是为了化除其劣根性呢!化不完,是一种天地的遗憾,不是读经的本意。若一定要责备读经,是不公平的,那一种教育能完全化除呢?为何不去责备其它的教育呢?

    以上这一论点千万要仔细厘清,否则将毁灭世界之所有善意善行。因为照PEEPOO的逻辑,会推出以下的结论:孔子也没有平治天下呀,所以出个孔子有什么用?有了慈济,还有人会发生灾难,慈济有什么用?有法律,还是有人犯罪,法律有什么用?那个人一心想要为善,他还没有成圣人呀,立志有什么用?

    所以,这问题如能作两面思考,自已就能能清楚了:如果自古不读经,是否天下就无奸人?是否就太平?--还是,因为自古读经,所以在天下有难的时候,还是有人出来拨乱反正,而这些人正是饱读经书之人。

    如果您的答案是前者(如果自古不读经,天下早太平了),则吾人明日起即不再推广读经。

    欢迎再论--我是诚恳的,非逞口舌之辩的。

    又,恰好今日是五四,五四诸名流所论,大柢只是一面观,吾人可勿受其范限。

    ●以下為近期“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上的回應

    ●問:为什么古人读经还会出现一些小人奸恶者

    答:此类问题,早时在本网亦曾讨论过,我及几个朋友有数千字长篇的回应,如今事忙,不能再作长答,您可回溯查看。(或有谁能记得,请帮忙查出)

    简答如下:人有善性,然亦有恶质。君子小人贤能不肖,乃人生必有之品类。任何教育,只是愿其君子多小人少,邪恶是不可能一概消灭的。只要这种教育不是造成邪恶的来源,即不可因世界尚有小人奸恶者在,即回头反噬教育。

    每一种教育或许有其特殊功能,而读经正是最能陶养心性的教育。如果还要质疑读经对人性的变化之效,则不知天下还有那种教育能比读经对品德之养成更具效果,如有,吾人亦愿舍弃读经,而改学其它呢。

    进一步说,只要看看清平之时,孜孜以天下为念,「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是谁?每至乱世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者是谁?文天祥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不都是因为他饱读诗书么?

    中华民族所以能延续几千年,成为地球上最长远文明古国,至今犹生命力旺盛,经典教育之功,实不可没。

    不知您以为如何?

    ●以下為04年汕頭師資研習會的問答

    问:从古至今华夏不止有多少读书人读孔子等的书,也有不少的著述立传,但大都是在太平盛世,这些经论如果是在战争年代忧患期间,如果还论愚忠愚孝和平共处,这不也害了很多忠良吗?如岳飞等,在明清两朝期间的八股文不整整影响中国科技发展几百年吗?之后落后不发达,最后不是被西方列强所欺凌吗?有说五四后打翻了中国传统,但不是说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科技近代的发展吗?

    先生答:这个问题问的不错,这问的很深。这个里面有提到一些词语,就不再细细的分析这些词语,就总体的来说,这个问题就是,你不是说读经很好吗?是品德教育吗?古人不都读经典吗?古人还是有那么多的奸臣,中国还是有那么多的乱世,甚至说近代以来这么衰弱衰微,被西方所欺凌,那西方文化这么灿烂。

    首先说中国古人都是读经典长大的,可还是有那么多的坏人,那么多的乱世。那这个问题你不能够跟他辩,你不能说,中国古代读书人都读经典,从四书读起所以一直都是太平盛世。你不能这样辩,这样说就中了他的圈套,你跟他一般见识。当然中国有乱世啊!你可以这样对他说,照你这么说中国古人都读经典也并没有太平,照你这样讲我们换个角度,如果中国古人都不读经典,那就天下太平啦?中国古代如果没有这套教育,我们民族老早就灭亡了!

    你看世界上有多少民族灭亡了不再兴起啊,所以中华民族的黑暗时代也都靠这些孤臣孽子啊!这些孤臣孽子啊他是投入一生,不顾身家性命,救国救民!终于拨乱反正,所以还是要读经。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遗憾呢?你要想一想,这是读经让他成为奸臣,还是读经没有把他的劣根性化除,你要这样想。所以经典的教育在希望化除他的劣根性,而不是想要增长他的劣根性,人类有劣根性这是人类的命运。(案:基督教之说原罪,佛家之论业力习气与此说类似)我并没有说读经以后人人成圣贤,我只是说不读经很难成圣贤。于是教育就在这里有了功效,教育不是百分之一百,教育是给他机会,只要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机会教育就要去做,而且要努力做。,何况读经的教育培养一个有德者,效果达到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为什么你不读经?为什么要把人类还有一些遗憾来归罪于经典教育归罪给读经?你这是看错了问题,看走了眼!一个这样子糊涂的人还敢跟人家讨论问题!

    这是不懂历史不懂人生,所以一说上来就令人愤恨,令人痛心,居然这样糊涂,而且还大言不惭!所以我们应该叫他,你去读读经典,你有没有读过经典?经典哪一句要教你做奸臣呐?那说,为什么读经都叫我们做忠臣还有奸臣?那是人类的特质啊!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西方好象很伟大的样子,你去看历史西方黑暗的时代比中国还要更加黑暗。所以恨铁不成钢是可以的,自己责己以严待人以宽是可以的,这是对的好的德性,但是过于偏激变态了就不好。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自己,我们要说我们的文化还有缺点,这是对的!是因为文化还有缺点所以把古人骂倒,把圣贤抛弃,那就像倒脏洗澡水连着把婴儿都倒掉;你有黑暗有糟粕,你把它去除就好了,你的精华要保留,这才是为人的态度。你为什么一概否定呢?他说你如果不一概否定,你忘了就脱离不了接着旋涡。整个中国文化到了清末民初,到了清朝末年,文化已经是非常的锢蔽,就是遮蔽固执。纠正纠正没有错,但是要解除锢蔽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要解除这个锢蔽。

    所以孔子老早就告诉你了心量要开拓,你心量要开拓,不是把古人所有一切都打掉,把历史统统忘掉你就是是一个全新的人。才不是呢,你这样就变成一个野人,一个野蛮人野兽啦!所以五四这种做法是让我们中国都恢复到野蛮时代,然后再来全部学西方,你学的好吗?当然学不好嘛,有哪一个野蛮地区学西方学的好的?统统都是跟着西方屁股后面跑,统统是被西方所控制;中国难道是要这样子吗?所以这是害国,误国误民!误了八十几年我们居然还不反省!把中国等同于非洲,我们不是! 所以,你要解除你心灵的锢蔽,你就去解除你心灵的锢蔽,不要把一切的传统都抛弃都打倒。你怎么解除锢蔽?你要介绍新的知识,你就去介绍吧,把新的识介绍给我们。如果孔子的门徒,面对的真正的西方的学问,也会敬佩的也会赞叹的也会学习的,学的会更好的。你把所有的人都变成是空白的心灵,变成是野人野蛮人,你要知道你连学西方都学不好;人家西方的正义公理你学不来,西方的这些 好争好斗你学到了,他们的这种功利心态你学到了,而且不要西方人教你;向钱看,大家看见人家好就眼红。像这种小人心马上就会表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什么都学不好。

    面对这个问题,八十年来老早就该痛切反省了,到现在还不反省!这是很愚昧的,问到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通的!所以只要你是一个清明的人,你就不会被这个问题所迷惑。当然你也可以解释给他听,不过我告诉你你解释他也是不听!这个人这辈子没救了,永世不得超生!(众低笑)他才是锢蔽,他才是八股嘞!什么八股?五四八股嘛!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要讲五四那一套?   五四有他的好处,爱国,爱国热情,热潮,介绍新知识对的!五四也不一定全对嘛,所以现在我们要比五四对西方的新知识还要更热忱的学习,但是我们不止是学西方的知识,也要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有关于这两种文化的结合,目前在我们国家领导人各种讲话当中都痛切的表达了,所以还不知道的人,做官的不能升官,我咒诅他!

    凡是还不知道的国民,你就不能配合我们的政府,你就是不爱国的人!(案:或者说不能把爱国落到实处的人)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你不要再这样想了。要清楚要知道人性就是人性,文化就是文化!有了文化的教养你才能有发展,要不你科技发展的比西方人好又怎么样,只是增加世界毁灭的速度嘛!所以科技不是不要发展,要用人文来用它,使它有良好的作用为人类造福,所以科技是有之以为利,人文是无之以为用。老子老早就讲过了嘛,为什么连这点智慧也没有呢?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你认为人文没有用,它没有用是真的没有用,但是它无用,无用就是大用,大用就是用那些小用,所以不要沉迷在那些小用中,要有大用的能力,大用的心量!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人要培养的高度文化品质,这样才足以成为泱泱大国的风范,才能够领导世界!不要在小器了。

    ●以下是07年7月上海孟母堂座談中的問答
 
    问:古代私塾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现在要恢复,如何从师资、方法等方面落实?
 
    答:首先,“古代私塾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古代私塾是不是真的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我们对古代私塾的印象,大概都没有实地的考察。当然,我们没有机会去看,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了。但是我们也可以去考察啊!向哪里考察呢?向曾经上过私塾的人考察。

    现在,小时候上过私塾的人越来越少了。像我这个年纪,还能遇到还满多的,像各位这样的年纪就稍微少了,像你们孩子那一辈就更少了。所以,越来越难找到可以真正考察的人。

    不过,有些人遇到读过私塾的人,也很少人真正问一下。据我的经验以及我朋友的经验,凡是有询问老一辈读过私塾的人,以前读私塾的情况,他们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并没有“恶劣”的印象。

    现在人对古代私塾的恶劣印象是没有自己考察过的,是不科学的,是道听途说的。

    孔子讲过两种人是“贼”,一种是“乡愿,德之贼也。”第二种就是“道听途说”。 孔子骂人家“贼”,是很严重的话。为什么“道听途说”妨碍德呢?“道”就是路,在路上听到一个消息,就在路上开始宣传、发布。没有经过思考,用现在话来讲是没有经过验证。这样当然是无所得的,一方面知识无所得,一方面也代表你是不诚恳的,是虚浮的,只喜欢表现知道的什么东西,而并没有想知道得真实不真实。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当然是“德之贼也”,“德之弃也”,所以不要再“道听途说”。

    而我们一般人是怎样“道听途说”的呢?我们都是看了五四那些人的言论。你要想一想,五四那批人讲话背后的心态,他们的心灵是不正直的、片面的、偏见的、情绪的。他们是变态的心理,为什么说是变态的心理呢?十几年来,我常常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凭着有学问,像胡适之、陈独秀、鲁迅,为什么他们有学问?从小读私塾的。凭着他们有学问,会写文章,凭着大家对他们的尊重,结果他们哗众取宠,不留情面的攻击;不仅是不留情面,还歪曲事实。他们不是不晓得,但他们专拣坏的讲,凡是对于自己的祖先,对中华民族就专拣坏的讲;而凡是对美国的祖先,对外国人就专拣好的讲。要不你去看看他们的言论,胡适之骂过西方人没有?鲁迅骂过日本人没有?在全国对抗日本的时候,鲁迅从不说日本的坏话,只说中国人的坏话。所以,各位不要被骗了,提到这里我就生气。本来我今天穿汉服要温文儒雅一点的。但是义理之怒不可无啊!一个人没有义理之怒了,也是“乡愿”嘛!对的就是对的,不对就是不对的,所以该骂就骂。

    假如你要替他们说情,也情有可原。怎么情有可原呢?他们爱国嘛!难道用爱国这个理由,就可以胡作非为吗!你就可以乱说吗!真的是乱说、胡说。这个“胡说”,是胡适之自己讲的。

    胡适之二十七岁读博士,二十八岁当北大教授。我常讲他凭什么当北大教授,凭他小时候读私塾嘛!他记忆力很好,看过的书都记得,他上课时引经据典,引用某某人的理论,比如孔子的理论,就在黑板上写上“孔说”;老子的理论就写“老说”;韩愈的理论写“韩说”,后来引用到自己的理论,就写到“胡说”,那真是胡说。讲一些不大该讲的话,大家不要当真。

    但是,“胡适”这个名字就不令人喜欢。我只要不喜欢就什么都不喜欢,这也太过分了(自嘲),我也不行,太情绪了,我学他们的。

    其实,胡适本来的名字不叫胡适。胡适之的父亲是个秀才,据说才华是满高的,运气不好,没有考上举人,当了一辈子的秀才。原来他把孩子叫做“胡洪骍”。洪者,大也,洪水就是大水,“洪”的音等同于红色的红,是双关语;骍是一种红毛的牛,全身的毛都是红色的,这种牛很少,红骍是可以用来祭山川之神的。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孔子对仲弓说“犁牛之子”,普通的牛生了小牛;“骍且角”,这只小牛居然是红色的,而且角长得很端正;“虽欲勿用”,虽然大家都看这只牛不上眼;“山川其舍诸”,山川之神一定不会放过它。什么意思?就是说仲弓人品端正,才华洋溢,虽然不去求官做,各个诸侯一定会抢着要来笼络他,取用他。所以胡适之的父亲对他的孩子是有期待的,因此把他叫做“胡洪骍”。

    后来他改名胡适,字适之。“适”,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什么叫“物竞天择”?万物,尤其是生物,都是在竞争中消灭对方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物竞”然后“天择”,老天就来选择。“适者生存”就是能够适合的,也就是生命力强的,才能够留下来,这叫“适”。

    这不是个好名字,《中庸》说:“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万物并育”。现在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大家都来互相竞争,乃至互相斗争,谁强就把别人压下去,自己就能够继续生存,这是非人性,非天理的。胡适之就用这个名字,所以注定一辈子要斗争!

    你去看他的文章,已经充满斗争,不过他还是比较内敛的人,语气还稍好一点。现在读起五四那辈人的书,简直令人毛骨悚然。他们尖酸刻薄,非把对方打倒不可。“打倒”这两个字就是从五四流行起来的,一直流行到什么时候,你都比我知道!我不好意思在这里讲!什么时候是把“打倒”当作是道德,当作最高品质。中华民族就在这两个字的带领之下走向黑暗时代。

    这叫做胡适。不可以随便骂人,连人的名字也拿来骂人,别人也可以拿我的名字来骂我,我叫“王财贵”,一辈子就追求这两个字。

    所以,“私塾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以后可以不必这样想,有朝一日也可以去考察考察。让私塾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什么?有恶劣的,也有美好的嘛!他们专拣恶劣的讲,你的印象不就恶劣了吗?那些人专拣中华民族恶劣的讲,中华民族就变成了吃人的礼教的民族,连礼教都吃人哪!昨天闵庚三教授不是来这里行礼给大家看吗?还好我们这一群朋友功力比较深厚,若其它一些人来这里,一看到他行礼跪拜就会昏倒在地,“哇!吃人的礼教又来了。”是不是这样呢?这个社会大家整天追名逐利、互相倾轧就不吃人了吗?你没有礼教就不吃人了吗?所以,我们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观念都要清楚明白,才不会受骗。

    胡适之引用古人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秋水”,就是秋天的水。夏天常下雨,河水、湖水比较浑浊。到了秋天,不下雨了,水澄清了。所以,秋水就是清水之意。双眼自己将秋水来洗,一生就不受古人欺了。

    而孟子曾引用公明仪:“周公岂欺我哉?”周公难道会欺骗我们吗?“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这句话会欺骗我们吗?只是这句话来说,应该是最大的欺骗嘛!为什么?一般人都认为圣人不可为啊!做圣人是最难的嘛!而结果公明仪相信古人说的,周公说的,圣人,人人皆可以做。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也可以马上变成像舜一样的圣人。要说欺骗,这句话是最大的欺骗。公明仪说古人没有欺骗我们,虽然我做不到这种境界,我也要相信!这就是有德者。

    现在,我们专门烦恼古人欺骗你,你这颗心就不一定干净了。当然,这种怀疑精神也是很好的。胡适之不是提倡怀疑精神吗?认为科学就要先怀疑吗?你可以怀疑你的知识,而你怀疑到德行,怀疑到智慧,你就是没有智慧的人;你怀疑到我们能够做圣人吗?你这么怀疑作甚么呢?你还怀疑我们需要孝顺吗?“古人说孝顺一定是古人想要做什么做什么。”你怀疑这个作甚么呢?什么都要怀疑,什么都要拿证据来,“你拿证据来,为什么我们要孝顺,你说道理给我听,我才相信孝顺。”

    我的老师牟中三先生讲到这里,说孝顺也要拿证据来的,这叫禽兽。这没有证据的,证据是科学在讲。什么“一个人要诚恳,你拿证据来,一个人为什么要诚恳?”我就拿证据给你看,你不诚恳,互相打扰,就几千万人头都要落地,这不是证据吗?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好像也有道理,看你在什么地方讲,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这样做的。这一句话也提醒我们,知识要自己去证明,纵使是德行也是自己要去体会,这是可以的。

    假如你说,你要去体会颜渊怎么克己复礼,子路怎么勇于改过,这是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说颜渊、子路恐怕当时在欺骗我们吧。智慧的事情,是很容易分辨有没有被欺骗的,知识是很不容易分辨的。所以,一有诚恳,你就接上了天地的智慧。

    假如我们也承认“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现在整个国民,因为五四时代,胡适这样提倡这种印证的精神,我们说科学的精神,这样整个中国人应该都很有思考能力,心思都非常清明,本来是应该这样,对不对?

    我看也不见得,我们教育这么发达,而我们的国民也没有比较清明,所谓的“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自从五四时代以后,我们的国民两只眼睛都迷迷糊糊,都受了胡适之的欺,所以我们现在提倡这一句:“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五四’欺。”(鼓掌)

    对于每一件事情自己要好好考虑啊!我们推广读经,从第一天就讲,你要有清楚明白的认识,你要有诚诚恳恳的发心,诚诚恳恳的感动,对于文化要有真诚的向往;对于教育,要有很明白的理论。你的思考,你才一生不受古人欺。

    讲到教育,我们要“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美国’欺。”不是美国欺骗你,而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欺骗自己,不是中国人欺骗你,而是你自己欺骗自己。纵使别人欺骗你,你明白,怎么可能被别人欺骗呢?

    所谓“私塾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这一点我们遇到人,我们就要跟他辩解辩解,任何事情,它的表现都有令人满意,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尤其一件大的事情,教育是一件大事,孩子三岁到十三岁都在私塾里,而且这么广大的土地上,有那么多人都在读私塾,那么多私塾老师在教。那么,难免有几个老师不尽情理,在十年中难免有几天,情绪比较不愉快,而五四那一辈人就专拣坏的讲。

    这种学问,对人生的思考与西方不一样,西方人号称“儿童的天堂”,“中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场”,难道这一种是最完美的人生吗?或许不见得吧!我们应该去追求完美的人生,至少作为老师、家长,是希望下一代有完美的人生。所以,我们最好不希望这个教育有什么缺点,甚至一个小缺点。

    而五四时代的人举出中国历史上很多缺点,我都认为铁证如山,他们没有讲谎话,他们是读书的。从史书记载,多少县官打人屁股,一个很长的时期是缠小脚,有一段时间是吸鸦片,一段时间是留辫子,结果呢?他们把中国文化就剩下这几样,其它都不讲了。讲到中国文化就是:娶小老婆,打屁股,绑小脚,留辫子。这四样,没有了,中国文化就是这些啊!

    所以,他们特别容易挑起情绪,这不是一个知识分子所应该有的态度。我不承认他们是知识分子。假如他们是知识分子,也是没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一个知识分子而没有良心,就不足以当知识分子。他们难道不明白吗?不是。以他们的聪明一定明白,他们故意的!所以,假如他们故意的,我们也能够立即发现他们的故意,这就是我们“双眼自将秋水洗了”。

    大家如果不相信,我举一个例子。胡适之的学生罗家伦,写了一本书叫《新人生观》,我对这本书也非常的佩服,有朋友看这本书觉得很好,他知道我喜欢看这种书,就借给我。我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当天晚上没有睡觉,果然是好书,罗家伦有学问嘛!他也是读私塾的。这本书要我们建立新的人生观,他鼓励青年人要有志气、要立志,而书里所举的立志,大部分都以西方人的优点的例子来教育我们青年人,从来没有讲我们中国人有多少优点;总是讲中国人如何有优点,而现在已经退步了。总之,中国古代有优点,那已经过去了。西方人有优点都不会过去,只有中国人的优点都过去了,罗家伦还比较客气一点。

    再看,胡适之的日记发表出来,胡适在美国时,一次去看展览,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展览,西方的十字军东征时,所谓的“贞操带”的展览。“贞操带”的意思,就是男子要去为宗教作战,怕家中的爱人不守贞操,就打个铁环,把她的腰和腿锁起来,以保证她的贞操。男子去当兵了几年,钥匙只有一根,或者丢掉了,或者男子战死了,那铁环就打不开了,这叫“贞操带”。胡适之看完有很大的感想,他说中国古代虐待妇女的方式有很多种,西方人也会虐待妇女。不过,他们现在非常勇敢地展览这些东西,就是在反省了,而中国人到现在还不反省,所以西方人是伟大的。他的结论是西方人是伟大的。这种人作为我们青年人的导师,作为整个国家民族的导师,你看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

    所以,各位,我不是随便乱说的,因为看到这句话,我深有痛切之感,非常的生气。所以,“私塾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这不见得的。

    现在,中国对外国输出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还没能够输出之前,就先输出汉语。几个月前,有报纸说一个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因为他读到愚公移山,他对老师说这个愚公怎么这么愚笨?中国人怎么那么笨呢?山挡在门前,他不会搬家啊!他还要把山移掉,笨到这个地步。记者就这样报道出来,后来中国的主办单位知道,就想我们现在教外国人讲汉语,我们的教材是不是要贴近贴近外国人的心灵?

    我看到这里,就觉得很好笑,也很生气。我在网络上就这样回应:一百年来,中国人英语热,到现在还在热,在我们幼稚园、小学,用了各种各样的英语教材,如果是采用西方人原本的教材,那么收费可以高一倍到两倍。当然,学外语用外国人的故事为最好,而我们没有一个中国人向美国抗议,你们的教材为什么不要贴近我们中国人的心灵。只有我们中国人听到别人的批评,就说我们编汉语的教材应该贴近西方人的心灵。

    你懂不懂我讲话的意思?这些都是失其本,没有本。所以从这种失其本的风气是从五四开始。固然,五四失其本有历史的缘由,中华文化从清朝开始衰落,一直衰落到清朝末年,所以五四知识分子失其本,是之前就一直没有本,直到现在。

    中国人对于西方是用奴才的态度来面对的。奴才的态度有两个,一个是卑躬屈膝,非常顺服,像五四那些人;另外就是奴才发狠,去泼妇骂街,骂主人,骂西方人,这两种态度都是奴才的态度。

    并不是反对西方人就代表你是主人!不是的。什么叫主人?自我作主,你站得住脚,是者还其为是,非者还其为非,这样叫真正的自我作主,这叫真的中国人。

    我们要看哪一个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要看中国人什么时候才恢复中国人的正常心态。

    每一个人都要自己时常反省。我们没有学问,我们的思考又没有经过训练,往往不能跳出这大时代的风气。所以,每个人都要作自我训练,要增进学问,增进修养。如果不行,我们就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自我作主。自我作主,不是要把别人当奴才,每个民族都是主人,像这样,世界才能够太平。

    思考一定要训练,思考训练方法很简单,随时听到一个观念,我们如何面对它?想一想这对吗?如果不对,它哪里不对?不对的不一定要排斥,也可以运用,又在哪里运用它呢?在它所应该有的位置应用它。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见贤”就要“思齐”;“见不贤”就要“内自省”。所以不管对的,不对的,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只要你明白它。

    所以,我们不只是对古代私塾印象的观念要明白,对每个观念都要明白。更深一点,对于学问也要能够尽量的明白,什么叫儒家、道家、佛家;什么叫西方的学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得讲些什么,他们的宗教讲些什么,现在他们的思想家都在想些什么,这些如果不能了解,最少要把我们祖先的儒、释、道三家了解了解,儒、释、道太多了,至少要了解儒家。

    一个人如果能诚意的面对各种言论,各种的学说,是很容易入门的。因为所有真正的道理都是很简单的。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它合符我们人性,而每个人都有人性,所以依照人性去了解各种学问。不合人性的学问就是没道理的,合符人性的学问就是有道理的。那么既然合符人性,它是有道理的,有道理你一定可以明白。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能知道多少就知道多少。

    假如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基础,没有什么才华,那也没有关系,有这颗心也就可以了,随时开放我们的心量,也就可以了。至少我们对下一代会有交待,让我们下一代更好,好了,这是我有感而发。
 
 
    ●以下為08年10月“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上有人發問
 
    文章主题: 答或问「小学终,至四书」之意      

    季谦 

    [这篇文章最后由季谦在 2008/10/23 09:42pm 第 3 次编辑]

    承朋友来短讯问:

    「关于读经的次第问题,怎样理解《三字经》的“小学终,至四书”?」

    我想这个疑问可能普遍存在,所以将我的答复转贴于此,以就教方家:

    三字经云:「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照此两段文字看来,是以「理解」的角度来看为学次第的,即以理解文义和生活规范的顺序来看的。

    「小学」,是指文字训诂的能力,以作为学问的基础,以及洒扫应对的练习,以作为一生待人处事的规范。规范先不说,只就学问的进度来看,先有些解文字的能力,进而再了解四书,好像是合理的。

    其实,以我看来,以「理解」来考虑学习的顺序,可能是「开讲」的顺序。古人教学,也先只背书,等到把该背的书都背得差不多了,年纪也长些了(大概十几岁)的时候,才开始讲解,称为「开讲」。这是合理的。

    但如看文字表面,理解为「先读小学的书,再读四书」,则意思不很清楚。到底是先背小学的书,后背四书?还是先作小学的工夫,再解四书?

    所以我推广读经,是先将重要的经典背起来,到了相当年纪了,才来解释,不管从那部书解起,就事半功倍了。这也合乎三字经的规则。

    不过,什么叫做「小学」?这个观念,不容易了解。三字经里所谓的「小学终」大概是先认得百千个字,会解释一些常用字词罢了,所以从「三百千千」开始教,一面教,一面说些故事,解些文句。也就是说,会解一些「蒙书」里简单的文句,有了一点基础,才可以进一步解四书。

    这样说的「小学」,不是真的「小学」,只是「蒙学」。因为,若要真研究起「文字、声韵、训诂」等「小学」之学,那是一套套大系统,是现代中文系中相当艰难的课程,反而是到了对经典能够熟背而且有了相当理解以后,才可能进一步深究的课程。

    我认为比较妥当,亦即比较合乎人性的教学次第是:

    第一步:先把重要的书多背些。(「蒙书」不背也罢)

    第二步:直接从古人的注解学习解经,而且最好从四书开始,一本接一本,把所有背过的书,一句句通通解过。

    第三步,如有兴趣,随便做做「蒙书」的解释(此则易如反掌了)。

    第四步:如想往「专家」方面走,才真正去做「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的「小学」工夫。

    所以,三字经「小学终,至四书」的说法,是不清楚的,追究起来,也是不太合理的。不可迷信。

    2008/10/23 09:34pm 
 

    ●以下為05年在華山書院聯誼中心的提問,王教授在回答中的第五點提到胡適為什么從小讀經,長大后卻廢除古文的現象。

    日期:  2005/01/23   发言人:  爱林

    主题:   请问王教授﹕论语注释本之选择   

    内文: 王教授您好﹕

    我的孩子今年六岁半﹐读经一年余﹐粗具阅读能力。我买了坊间写给儿童的三字经白话本﹐有时他想知道某一段话的意思﹐不只问妈妈﹐也可以自己去查﹐如此希望能一方面亲近经典﹐同时增加阅读量﹐还能养成自己找数据求答案的习惯。算是个一石三鸟之计吧﹗

    对于论语﹐我就不大敢随便买市面上的白话本了。市面上写给小孩看的白话批注本大多粗陋得很﹐这些编辑能有多少解经的本领令人怀疑。(三字经的深度到底不能和论语相提并论。)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

    篇幅过长似乎也不大合适。不知王老师能不能介绍合适小学生看的版本﹖多谢了﹗

    爱林
   

    ●日期:  2005/01/25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一,学问有知识一面,有智能一面。知识是明白的刻板的,智慧是深度的灵活的。因为儿童的理解力尚不足,我建议给他的阅读,从简易能懂的知识开始。

    二,当然,若他要看他还不能了解的书,也可以,只不过不要强求他了解。这样,也等于只看他了解的部份。至于不了解的部份,放在心中,其实也有很大的效果,因为现在不懂,但可以给将来的懂留下种子。

    三,像论语这样智慧的书,本来就不必急着让孩子了解,纵使讲给他听,他也只能了解他能了解的部份,而这一部份,既然他已能懂,不必人讲解,他也大概都能自己了解了,既了解了,何必费力再讲再看?至于本来不了解的部份,即使讲了,看了,他的了解,还是是不多的(不深的)。尤其,义理之学,必须是自悟,方是真章,靠看来听来的,都不着实。

    四,进一步说,如把论语翻成白话,讲得让他好像了解的样子,他也能应用几句,其中或许有大毛病在。即:从「理解」而来的「智慧」,是不了当,不相应的。如果一个小孩,居然把现在的了解当作是圣贤的智慧,则将一生受限。

    五,我常在想:为何胡适之从小饱读经典,长大后却侮圣蔑贤,这可能与他小时成长的历程有一点关系。他小时候,因为父亲早死,母亲希望他早日出人头地,所以特别加学费银两给老师,要老师提早给胡适开讲(即讲解所背诵的经典的文句)。后来,我们看胡适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胡适的学问,其知识才华累积固然不少,但其智慧(历史的见识,人生的了悟,文化的深度),却只停留在十岁左右。例如,他说,他十一岁看资治通鉴,看到「神灭论」,以为很有道理,很高兴,就定了他的人生宇宙的信念,成为一个永远的「无神论者」了,到老还转不过来,还残害中国数十年呢。此外,他对孔孟老庄了解的深度,也和一个小学生差不多。

    六,所以,不必急着让孩子解经。一般的儿童青少年读物,艺术,文学,历史,地理,传记,科学,多看些。开卷有益。

    七,如真想要让一个六七岁的小孩看论孟老庄之解,也不一定不可以,但让他好玩即可,不可板起脸孔,说这句话就是如此如此,孔子就是这样那样。否则,爱之,恐适足以害之,不可不慎。

    八,要看四书之解,最少要看朱熹集注。要看老庄,至少要看王弼郭象的注。如这些注本尚看不懂,那就代表还不到解四书老庄的程度。

    九,以此标准衡量,大概不会错的。提供参考。

    十,儿童以读经背经为要。读多背多了,不怕他不解。将来,他在低头举手中,忽有领受,在散步斜卧间,即有会意,在河川边,在秧田畔,皆能悟入。何等逍遥,何等自在?您烦恼什么?该紧张的,切勿轻易放过了,不必紧张的,安之可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3864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