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调查

屠锦红徐梅张进:母语高等教育调查研究*——基于大学语文教学
【时间:2011/6/30 】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第4期 】 【作者: 宿迁学院 屠锦红,徐梅,张进】 【已经浏览3525 次】

    [摘 要] 基于大学语文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探讨了母语高等教育的四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以及“怎么考核”。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为母语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母语高等教育;大学语文教学;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母语高等教育,是继中学母语教育之后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育,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母语素养。从课程形态来看,母语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近年来,大学语文教学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教育部高教司也下发了 2007 年第 38 号文件,要求各高校“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本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考察现今高校以大学语文教学为核心的母语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剖析探讨,为母语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主要以江苏省已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共涉及学生4500人,涉及语文教师27人。调查范围基本上涵盖了除文科专业外的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两种调查方法,一是问卷调查法,一是访谈调查法。前者用于所调查高校的学生,后者用于所调查高校的语文教师。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法采用的是分层随机抽样法,其中本科院校18所,涉及学生1800人;高职高专27所,涉及学生2700 人。调查问卷共发放 4500 份,剔除不合格问卷239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4.7%。

    四、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第一,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第二,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第三,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方式;第四,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这四个维度分别针对这样四个问题而设置的,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怎么考核”。围绕上述四个问题,设计了若干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访谈调查的内容也主要就是围绕上述问卷调查的四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 大学语文工具性意义与人文性意义并存,但前者更显突出。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开设大学语文有意义的占 82.9%,这说明多数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时确实感到了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包括:对提高阅读水平有好处,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有好处,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好处,对自己学习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写毕业论文),对自己学习英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英译汉),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有好处,对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好处。这七个方面,前五项都是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后两项体现的则是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价值。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具备工具性意义与人文性意义的课程。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七项中,绝大部分是指向大学语文的工具性意义的;从中可以折射出,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主导性地位。而在教师访谈中,鉴于大学生母语素养的不容乐观,多数教师认为要把培养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放在首位,这也正是对大学语文工具性意义的认定与强调。

    2.课程设置淡漠、教师地位低下,制约着大学语文应有课程意义的实现。无论是从学生问卷调查来看,还是从教师访谈调查来看,其结果都显示,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情形中,绝大部分高校是把大学语文设置为选修课(把大学语文设置为必修课的高校占23.3%,选修课的占 76.7%),而且课时量不多(绝大部分高校是一个学期,两个学期很少,三个学期及以上的没有,课时总量集中在32-72不等);与此同时,大学语文教师“矮人一等”的事实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大学语文教学所投入的热情。在访谈中,许多教师都觉得大学语文教师的地位不高,连科研立项都不容易。高校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及大学语文教师不太重视,事实上这是一种十分“短视”的行为。大学语文作为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课程,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让其更加有效、高效地借助语言的载体学习其他课程;另一方面还可以以优秀的文学、文化作品熏陶感染学生,可以培育和重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而丰厚、充实其精神的底子。可见,大学语文不仅对大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具有支撑作用,对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培育也具有支撑作用,即对大学生的“成才”与“成人”都具有支撑作用,而这种支撑作用则是大学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

    (二)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

    1. 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课程论层面,前者指大学语文“应该教什么”,后者指大学语文“用什么来教”。从学理上讲,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受制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有工具性方面的,也有人文性方面的,因此,大学语文也应该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方面的教学内容。工具性方面主要表现为通过读、写、听、说的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人文性方面主要表现为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文化作品来培育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现行诸多大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从工具性方面来看,还是从人文性方面来看,都很难满足大学语文教学所需。在工具性教育方面,绝大部分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是以阅读为主,很少顾及写作,至于口语交际方面则根本没有;在人文性教育方面,绝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其选文主体都是中国古代作品,缺乏现代人文气息。

    2. 大学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即读、写、听、说严重失衡。大学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学,母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事实上都有四个基本方面——读、写、听、说,其中读、写侧重书面语言,听、说侧重口头语言;读、听是信息的输入,侧重语言的理解,写、说是信息的输出,侧重语言的表达。但在大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写作教学的频率:“较高”的占 17.5%,“较低”的占24.3%,“几乎没有”的占58.2%;关于听说教学的频率:“较高”的无,“较低”的占 20.4%,“几乎没有”的占89.6%。上述可见,“读”的教学以压倒性的优势远远超过“写、听、说”的教学。忽视“写、听、说”的教学,无疑将严重影响学生母语能力的整体发展。教师访谈结果显示,许多大学生连请假条的格式都不知道、上课回答问题语无伦次甚至答非所问、毕业论文病句连篇等等,这些正是读、写、听、说教学严重失衡带来的后果。

    (三)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方式

    1.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与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前者更受欢迎。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讲授法占23.2%,讨论法占56.9%,问答法占6.3%,练习法占13.6%),而最喜欢的教师角色多数回答是引导者。这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一讲到底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是不受欢迎的。大学语文教学不像中学语文教学,它没有像中考、高考那样的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渴望能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学习母语,希望能上快乐的语文课,这应该是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我们不可违背学生的这种心理渴求。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所认为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这一点来看,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心理规律。在教师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以灌输的讲解方式来上课,往往学生反应比较冷淡,注意力有时也不集中,而如果经常地抛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往往会学得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也热烈。这也充分表明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效果的价值。

    2.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比,前者更受重视。有64.7%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手段更重要,并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只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这一问卷调查结果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充分肯定。教师调查结果也表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有时用多了反而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分析地来看,大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就是母语,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学习母语就是学习这一“媒体”本身,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供的“声色”世界常常是远离母语这一“媒体”本身的;滥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很容易导致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此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很容易导致师生之间情感的隔膜,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互动气氛将会大大减少。

    (四)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1.大学语文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许多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考核方式依然是中学般的闭卷考试——主要是以期末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成绩。从学理上讲,教学目标决定着评价方式,换言之,教学的评价方式要能体现、呼应教学目标,否则,评价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其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亦是如此。一张封闭式的试卷考出的只能是可测量的分数,至于那些无法测量的、隐性的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无法评价出的。从根本上讲,大学语文教学旨在促进、提高大学生母语素养的整体发展,无疑,这种残缺的以分数为最终定位的评价方式事实上已远远背离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

    2. 大学语文能力等级考核制度值得重视。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设立大学语文能力等级考核制度,以反对者居多(支持占24.5%,反对占62.7%,中立占 12.8%),而教师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则认为很有必要,这里学生和教师的态度存在着矛盾。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育。但也正由于它是母语课程,而母语对于学生而言则无时无刻不在用它,因太过熟悉所以学生们从思想深处是不太重视这门课程的。还因为学生不重视,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教”得再用心用力,而“学”的效率、效果都不太理想。然而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母语水平却是令人十分堪忧的,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正遭遇‘母语危机’,文、理、工学生都存在语言表达的缺陷。”[2]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设立一个能让大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母语的保障制度,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大学语文能力等级考核制度。

    六、对策与建议

    1. 母语高等教育要坚定以工具性教育为基础的理念。大学语文还是姓“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母语素养,是大学语文教育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虽然大学语文教育会涉及到审美教育、人文教育等,但这些都不是大学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因为大学其他课程也会或多或少地进行审美教育、人文教育,而唯有以大学生母语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旨趣的工具性教育才是大学语文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高校要给予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语文教师应有的重视。建议把大学语文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并适当延长课程开设的时间以及加大课程的课时量。要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地位,鼓励高职称教师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建议各高校成立大学语文教研室,以建立一支稳定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

    3. 在当下大学语文教材编制缺乏应有教学元素的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师应该跳出既有大学语文课本的束缚,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人文性教育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近现代国内外优秀的文学、文化作品;在工具性方面,须打破以阅读教学为主体取向的局面,要让“读、写、听、说”和谐统一起来,从而保证大学生习得母语素养的完整性。

    4.“教”从根本上讲主要受制于“学”,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心理出发,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由“教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可以尝试各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譬如例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角色)模拟教学法、示范或示错教学法等[3]。此外,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要多多地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譬如演讲比赛、专题辩论、社会调查、自编报刊等等。

    5. 就教学手段而言,传统的未必就是落后的,现代的未必就是先进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不能代替学生读、写、听、说本身的具体实践,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旨在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母语素养,旨在学习母语本身,而一切的语言学习其路径事实上都是朴素的——真真切切地走进文本、亲近语言、感受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进行科学的读、写、听、说训练,这看似传统的教学手段确是最“现代”的教学手段。

    6. 大学语文教学评价必须服从、服务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要以学生母语素养的整体推进为根本取向。闭卷考试只是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在评价内容上,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兼顾;在评价的具体方式上,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平时评价与期终评价相结合等等。

    7. 设置大学语文能力等级考核制度要提上议事日程,它对解决目前大学语文“教”与“学”状态的矛盾——“教”之勤勤恳恳与“学”之心不在焉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参考大学英语能力的考核机制,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设置考核内容,学生唯有通过规定的能力等级方能毕业及获得学位。具体的各项事宜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出台一定的政策给予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佘丹清,张曦.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邵龙青,关春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赜[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

    [责任编辑 李金波]

    * 江苏宿迁学院教改基金项目“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704]
    [作者简介]屠锦红(1979-),男,江苏淮安人,宿迁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330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