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写作 > 应用写作

望云李彬:应用写作学的对象、矛盾、构想研究
【时间:2011/2/26 】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总第119期) 】 【作者: 望云 李彬】 【已经浏览5352 次】

    [摘 要] 应用文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既在社会生产中发展,又推动社会生产有序发展。作为一门学科,一国三地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对应用文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殊矛盾进行具体研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写作学,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应用写作学;对象;矛盾;研究

  应用文写作起源于人类的社会活动,是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是国家科学管理,企事业行政有效运作,政党、政府、社团、人际间交际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社会事业和学术事业。

    人类社会已经悄然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专家们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化了的全球社会”,全球发展的大趋势是“知识经济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将是在“知识经济化”与“经济知识化”双向转化中不断发展的,而这种双向转化离不开应用文。

    在国际关系中,无论哪一个国家,只要参与国际分工,实行对外开放,或者加入相应的国际性组织,都必须遵守市场经济规则。每一个国际组织制定的规则,都是通过具有法规性、可操作性的应用文来颁布和实施的。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专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那本风行全球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法》一书中指出: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而其中的一件就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文写作能力。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1]

    对应用文写作进行研究,尤其是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而应用文写作实践,却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可以明确地肯定,在文章学的家族中,应用文称得上元老,排行老大,因为它诞生于所有文体之前。

    一、应用文的界定

    (一)一国三地关于应用文的解释

    “应用文”这个词,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可大陆、香港、台湾一国三地对其概括、解释、界定不尽相同。这里举例分析,观其异同。

    香港:陈跃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与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2]

    台湾:张仁青教授在《应用文》一书中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3]

    大陆:洪威雷教授在《应用文写作学概论》一书中说:“应用文是社会团体、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实用文体。”[1]

    一国三地对应用文的概括、界定,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在文字表述上相同的是:“个人、团体、机关”。在意思上相似的是:“约定俗成的体裁”、“特定的形式”、“比较固定的格式”、“公私往来”、“处理公私事务”、“互相往来”。不同的是:“以资交际和信守”是西方社会对应用文作用的常用提法。而“遵循”与“信守”是有区别的。“信守”比“遵循”更能反映社会的法制和国民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信守”是自觉自愿的,忠诚地遵守。而“遵循”则带有强制性,是遵照、依照、遵从。

    (二)应用文的界定与含义

    应用文重在“应用”二字,这是区别其他文体最主要的突出特征,“应”者,对应、适用、应承、应制、应付也。“用”者,派用、需用、运用、实用也。如前所述,正因为应用文是国家管理、行政机构运作、人际交往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文体,故此,应用文写作,就是应主体需用,客体实用的文稿写作。而“写”则是用笔或键盘书写、记录。“作”则是制作、撰述、创作。而“明道”、“信守”、“致用”决定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属性,又具有写作的一般含义。由此可知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常用的具有明道、交际、信守、致用功能和约定俗成体式的一种文字书写载体。

    二、应用文写作学研究对象及其特殊矛盾

    (一)应用文写作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说来,一门学科的命名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而应用文写作学就是研究应用文写作的一门学科。应用文写作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应用文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2.应用文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3.应用文的种类及其分类原则。4.应用文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过程。5.应用文的特征。6.应用文的功能。7.应用文写作学与行政管理学、写作学、文章学、社会学、创造学、美学等有关学科的联系。8.应用文撰写者须具备的素质。9.撰写应用文的要求。10.中国古代应用文与现当代应用文比较研究。11.中国应用文写作学与外国应用文写作学比较研究。12.应用文与网络联姻研究。

    (二)应用文写作学具有的特殊矛盾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着的、在矛盾中变化发展的。世上任何事物的矛盾法则,既是对立统一的,又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了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科学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4]那么,应用文写作学具有哪些特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命性与真实性的矛盾。2.政策性与实践性的矛盾。3.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4.法定性与可行性的矛盾。5.固定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的矛盾。6.从属性与创造性的矛盾。7.传统写作方法与现代电脑写作方法的矛盾。8.有限的文种与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这八大矛盾,是应用文写作学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不研究应用文写作中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认应用文写作与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的本质区别。

    三、应用文写作学研究的构想

    (一)建立中国应用写作学的必要性

    1.科学管理的需要。在我国,执政党和国家政府发布的命令、决定、指示等应用文,对下属机关、单位具有权威性的领导和指导性作用。这类应用文一经成文、签发后,下级机关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一点也不能马虎。有的应用文是根据宪法和各种法律条文的要求制定的,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内,规定了社会的行动方向和人们的行为准则,有的还具体地制定了奖励和惩罚的办法。它们一经制定、发布,便具有国家宪法所赋予的行政权力,用法定的权威性来保证执行和强制执行,对它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规范和准绳作用。有的应用文不仅是各职能部门办事、开展工作、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他们解决矛盾、判断是非的凭证。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左、右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不论是上级发布方针、政策、法规,还是下级就有关问题向上级汇报、请示、报告,亦或是同级或不同部门之间洽商工作,交流情况,协作共事,首先都有一个系统问题,而应用文正是在这个网络中起着联系和知照的作用。

    2.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应用文写作发展的历史来看,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应用文写作活动过程的根本属性。它必须适应一定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并随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经济、军事、外交的发展而发展。应用文的发展,又促进和指导着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经济、军事、外交有序有度的发展。

    应用文中的每一文种,只要一经成文、发布,就是一种信息,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及时捕捉这种信息,利用这种信息,确能推动改革深入发展,促进各行业出现较大的转机,从而推动社会前进。

    3.培养管理人才的需要。应用文是管理国家的“枢机”,而从事应用文写作者,则属于国家管理人才。在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这种人才的培养,仅就美国而言,在大学中就有120多个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有26所大学、研究所招收应用写作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而我国,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发布、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找不到应用写作学。在我国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应尽快建立中国应用写作学,列入国家标准学科中,这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健的发展。

    (二)建立中国应用写作学的可能性

    1.我国应用文写作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公元前十三世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大量地记载着应用文。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聚徒讲学,把记载“命”、“训”、“诰”、“谟”、“典”、“誓”等我国最早应用文选集命为《尚书》,作为传授弟子的“六艺”之一。这部被称为“书经”的《尚书》,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自先秦至汉、唐、宋、元、明、清以来,无论是社会的更迭,朝代的嬗变,人事的变迁,还是政治、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的革新与发展,无一不是用应用文来体现的。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学中,传诵千古的应用文有着极大的比重。如《昭明文选》收录了自先秦至梁近1000年间100余位名作者的作品,分为60卷37类,其中属于应用文的有12类,是各类总数的三分之一。

    2.我国有丰富的应用文写作理论。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历代文人在对应用文写作规律探索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归纳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如类似清人刘熙载的“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5]的理性总结,散见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

    3.有一大批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科研和实际写作的人员。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长春、西安等地四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应用写作课,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和应用写作理论科研者遍及全国各地,人员数以万计。

    4.有专门的应用写作理论刊物《应用写作》,已出版150余期,国内外公开发行。

    5.有一个专门研究应用写作理论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

    (三)关于应用文写作学研究的几点设想

    应用写作学是一门多元一体、综合性、知识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应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人能完成得了的。这里提供一些研究的思路、设想,供应用文写作学界的同仁们参考。

    1.应用文写作学研究不必囿于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学研究,不能只关在高等学府里探幽索微,也不能只是在应用文写作学术研讨会上坐而论道,应把党政机关和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文写作的人士联合起来,把秘书界、文书界的人士联合起来,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可以说,高等院校中从事应用文写作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的理论知识较深厚,但缺少写作实践;党政机关和秘书界、文书界从事应用文写作的人员,有丰富的写作实践经验,但因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潜心理论方面的钻研。如果这两方面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促进,将有助于应用文写作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理出重点课题,建立攻关小组,先分后合,协同作战。应用文写作学涉及到政治学、管理学、秘书学、文书学、写作学、文章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法学、逻辑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统计学、信息论、系统论、工程论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如果理出几个能体现应用文写作学本质、特点等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在已发表应用文写作学研究论文的作者和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老、中、青同仁中,建立课题攻关小组,用几年时间,拿出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然后开展交流、争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求得共识,逐步形成一股整体化与综合性的研究力量,会比目前各自为战,单打一见效得多。

    3.借鉴、引进。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参与国际事务活动日益递增,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定会更加广泛、深入。要使自己立足于世界之林,必须知己知彼。因此,应积极搜寻、翻译、介绍国外应用文写作学的研究成果,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又为国际接轨作好铺垫。

    4.提高应用文写作学研究者的素质。直面应用文写作学界的现状,可以说,当代应用文写作学界的老同志中不乏精英之才,他们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的老同志至今仍然肩负着开拓、发展应用文写作学的重任,但是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他们在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和精力、体力方面都有难以克服的弱点;当代应用文写作学界的中年教学、科研工作者,在应用文写作学的教学和研究中起着骨干作用,但这部分人员工作担子重,生活担子也重,加上不少人缺乏现代电子、电脑、网络等科技知识和技能,在应用文写作学研究中显得有些“跛脚”;当代应用文写作学界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党政机关从事应用文写作的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在现代化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上,有着老同志、中年同志难以相比的优势。正是他们的崛起,活跃了应用文写作学界研究的气氛,使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他们对应用文写作实践的真正体验,对应用文写作与发展生产力、体制改革、国运的兴衰的理解和认识,还需一定的过程。正因为这样,需提高应用文写作学研究者的素质,包括接纳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以诚相见地开展学术交流、争鸣,老、中、青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有可能把应用文写作学研究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真正向前推进。

    四、转变学习应用文的观念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谋职、称职的智能,使他们具有求新思维和开拓创新的本领,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转变学习的观念。目前我国高校应用文写作在教与学的环节中,仍然存在着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节,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相脱离的现象。可以说是三重三轻:重理论知识,轻应用实践;重概念、特征的识记,轻分析实际问题的训练;重出题试卷的考试,轻有针对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考核。因此,学习应用文写作,除了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转变学习的观念。这里参照雷冬梅、洪威雷等学者的研究,对学习观的转变作些介绍和论述。

    (一)从知识型的学习观向素质型的学习观转变

    知识型的学习观,对教师而言,重视知识的传播,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灌输,轻视实际操作。对学生而言,重视概念和文体特征、写作要求的背诵,忽视实际写作能力的训练。

    素质型的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形成人的能力的前提,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所掌握的知识是否系统、深厚,是否开启了人的智慧和心灵。二是通过实际动手训练,是否将知识固化到相应的写作活动中。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素质型学习认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不能偏废。

    (二)从依赖型的学习观向主体型的学习观转变

    中国应用文写作教学目前还是处于四个依赖阶段:依赖课堂、依赖教师、依赖教材、依赖死记硬背。主体型学习观,则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和掌握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从统一学习观向个性化的学习观转变

    统一型学习观,只注重学习统一指定的教材,注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强调发挥人类传递知识的作用,但客观上不仅造成学习无生机活力,而且思维模式亦趋向一致。个性化的学习观,则不仅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主体,而且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的主要功能,努力引导、促使他们去探索,鼓励他们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讨所学的东西,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方法去积极地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洪威雷.应用文写作学概论[M](转引).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2]陈跃南.应用文概说[M].香港:山边社,1998.1.
    [3]张仁青.应用文[M].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3.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9.
    [5]刘熙载.艺概·文概[M].

    [责任编辑:联群]

    [作者简介] 望云(1949~),男,武汉市人,湖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彬(1976~),男,湖南长沙市人,湖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142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