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观点碰撞

驳斥《建议大学语文课开到幼儿园》
【时间:2008/12/21 】 【来源:天涯论坛 2007-7-1 】 【作者: 猫猫读书】 【已经浏览2890 次】

  近日看到南方周末报6月28日“周末茶座”刊登令狐补充先生的《建议大学语文课开到幼儿园》一文(下称《建》文),其中对于大学开设语文课,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学习语文不以为然。初读之后,惊诧莫名;品读再三,发现其文从论据、论证到论点偏颇甚多。因此草就一文,与之商榷。

  令狐反对大学开语文课,归纳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大学开设语文课,宣告整个语文教育的彻底破产。看到大学生上语文,中小学老师会怎么想呢?恐怕“不免”“感到受辱”。二是大学生学语文,费时费钱。文章还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来加强论点: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谋财害命。三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如法拉第、爱迪生等人,没上过什么学,人文素养也不高,照样有许多成果。

  那么这三点原因是否能够有力支持令狐先生的论点呢?让我们一点点来分析。

  首先,大学开设语文课,不代表破产,相反是整个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大学之前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以高考为导向的倾向,功利性较强,对审美层面的把握较弱,大批经典被排除在阅读之外。而大学语文学习是以经典为对象,以审美为导向,不纠缠在个别字词句的解释和语法的教授上,能有效弥补应试语文教育的偏颇。特别对理科学生而言,高中阶段分科较早,因此在大学接受这方面训练是很有必要。另一方面,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学和高中的语文学习,完全是在不同层面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两回事。如此一来,怎能让中小学老师感到受辱呢?高兴还来不及哩!否则,以此推之,在高中开设语文课,是否让初中老师也“不免”受辱呢?!

  其次,语文课开到象牙塔内,并不占用宝贵时间和金钱,相反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大学的学习并不是整天埋头学专业。《老子》云:“三十辐共一谷,当其无,有车之用。”大学的人文课程一向缺乏,而社会却越来越需要横跨文理、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因此专业之余补习人文知识,不能说是在浪费时间。此其一。其二,以实际论,大学真正对得起时间和金钱的两门课,恐怕只剩下英语和计算机。因为这是全球化时代必须掌握的两门技术。而目前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专业学了没用,到就业时用非所学;多数理工科学生,毕业后从事与自己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职业。那么,按令狐先生的观点,是不是大部分理工科就可以撤销了呢?其三,专业不对口,能在以后进行调整;但作为中国人,民族的文学经典一问三不知,还有什么脸面夸口“人才”呢?

  第三,诚然,是有许多科学家、发明家,没上过多少学,没读过什么书,不妨碍其对人类做出彪炳史册的贡献。不止是科学家,文学家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沈从文最高学历是小学,结果到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当教授。大学校长还有不认识中国字的。但这和令狐先生所论述的对象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上学而自学成才的,这个星球上大有人在,是不是因此就能得出“学校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样的荒谬结论呢?而令狐先生同样不能否认,有大批的科学家是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的。何故?因为人是人,而不是机器。

  可以看出,《建》文中这三点原因强词夺理,逻辑混乱,显示了作者头脑中思维的不清晰。但更精彩的还在于作者对他所论对象的无知。他根本上否认语文学习与人文素养之间的联系。语文与人文素养之间固然不能划等号。因为人文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文学、历史、逻辑,甚至还有宗教。但学习语文必然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题中之义。笔者不揣冒昧地推测,在“身为受过中国教育制度恩泽的”令狐先生的眼中,语文学习恐怕只等于认认生字,学习语法,完全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概念。但“无知者无畏”,不妨碍兄台论证的强悍,直接将语文课与“隐性的教育腐败”相联系,并要请“反贪局组织专家认证”。众所周知,设不设置课程,怎么设置课程,要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完全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腐败则与权力和贪欲相关。二者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以“人心叵测”论,大学专业个个都有“隐性教育腐败”的嫌疑;每一个都要论证的话,恐怕也要累死“反贪局的专家”喽

  令狐先生在文末突发奇想,竟然“郑重建议”将大学语文开设到幼儿园。在愚民政策如封建社会,人们也会注重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三字经、幼学启蒙教起,而不是一上来就四书五经。即使我相信令狐兄是不世奇才,国士无双,小时了了,可以揠苗助长,三岁能读懂《野草》,五岁即可通《红楼》,但至少愚钝如我,尚无这般奇迹。好多书初读不懂,只有经过一些事情以后,才算领悟一二。若令狐先生果要到小朋友间将理想付诸实践,我建议此兄在幼儿园连生字都不用教,只教动画片即可。

  总体而言,我对目前大学的文科教育是悲观的,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不敢恭维。因此看到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先不论其具体效果如何,至少目前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也显示了教育高层意识到当前教育的缺失。相比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攻击,令狐先生看到“满城尽考四六级”的现象却不置一词,颇有捡软柿子捏的嫌疑。《建》文漏洞多,若不加以批驳,则人云亦云,造成谬种流传,恶果极大。在此,笔者只是学理探讨,对令狐先生本人并无恶意。若行文有不当偏激孟浪处,还请先生大人大量海涵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134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