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民国人物

金昌闾:绵绵情思谢沪江
【时间:2007/10/22 】 【来源:沪江青年报 】 【作者: 48届政治系 金昌闾】 【已经浏览4428 次】

绵绵情思谢沪江---为纪念母校百年华诞而作


    故乡闵行区(原青浦县)七宝镇。先父谦诚幼失怙恃,家境贫寒,幸外公垂怜,困苦中小学毕业。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6岁就任小学校长。
       
    1944所我17岁,于素有爱国传统的暨南大学附属的南光中学毕业后,考入母校——沪江大学,校训“恪守诚信,坚持正义,天道酬勤,人生重爱”,影响了我一生。自此至1946年冬转学到南京中央大学,两年半时间内的沪江大家庭生活,造就了我小有建树诸多遗憾的一生。
       
    大一国文班由胡山源主讲,他的教学风格有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在以著名剧作家于伶的名剧“杏花春雨江南”命题的当堂作文,我写就了抒发真情实感的“少年维持的烦恼”式的散文诗,竟博得胡老师的青睐,推荐给全班浏览,从此,激发起我的创作热情。在《大晚报》与国民党党报《青浦民众》上牛刀小试,写下了“胜利吟”,“洋洋大观”,“横眉集”第一批文章,抨击时弊,反对内战,引起强烈反响。
       
    “政治科学与政府”,“中国通史”等数百人的大课,是借邻近的大教堂上的,而且往往是上午第一节,秩序井然,极少有同学迟到,记得张大川同学都是黎明即起,从浦东过江赶来。学习空气之浓厚,老师讲课的凝聚力,当今大学实难望其项背。
       
    蔡尚思教授长衫布鞋,不事修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在《大公报》上撰文痛斥政权发动内站,蔑视教育,提供的教育经费仅够供养装备两师国军,朝野震动。我先后受教必修的《中国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选修《中国政治史》与《中国政治制度史》。其中和其末考试每科都得一等满分。先生讲课只有提纲,口若悬河,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他热情歌颂商周的奴隶革命与几千年的农民运动。他撷取儒家的人本主义与法家以法治国的精粹而扬弃其封建伦常的糟粕;他热情歌颂黑家兼爱非攻节用重工等开明主张,他热情拥护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惋惜其软弱和失误。他授课充满了历史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精神,极大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历史观。在我的心目中,宛如一位鲁迅先生,从内心深处感谢恩师。
       
    余日宣教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布衣素服,平易近人,既是忠厚长者,又是睿智哲人。我受教余老教授的Garner《政治科学与政府》,钱端升的《中国政府》;Mr Hunson讲授 Oppenheim的《欧洲各国与政府》和《国际公法》,这些课程,使我初步理解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及其运行规则,沐浴欧风美丽,树立了“民主法制”观念,开阔了眼界,拓开了思路,大有益于我毕生的小有成就的事业和对国家民话的微薄贡献。
       
    余日宣教授早年留学美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盛赞他的英语流利,谈吐从容。他执教南开中学,民同时代上海吴国祯市长以及新中国总理周恩来都是他的学生,但他虚怀若谷,从未宣扬。蔡尚思教授在历史学界继往开来,早负盛名。此外如王治心,胡山源,朱维之都是大师级教授,一律为大一学生上基础课,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德艺双馨,十分感人。

    在图书馆知识宝库,我如饥似渴阅读了《莎士比亚全集》以及马可吐温,贾克伦敦,司康达,汉明威,大小仲马,托尔斯太,高尔基等大作家的世界名著,大有益于陶冶品性,充实知识,奠定我写作的基础。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原以为教会大学是象牙宝塔,贵族痒序,同学们都是权贵公子,豪门千金,高不可攀,远不可亲,初不料回到杨树浦校本部,登堂入室,却原来同学们一个个都是活泼泼的谦谦君子和恂恂淑女,都是勤勉向学,和蔼可亲,热情如火,柔情似水的青年伙伴!却原来沪江是一个充满爱心爱意的大家庭。

    1945年抗战胜利,联合国救济总署U.N.R.R.A,以盟军剩余物资支援沪江寒士,我有幸麦琪林加面包首开“洋荤”。由于家境贫寒,1946年暑假我报考公费供食宿学费,每学期交杂费一元的国立中央大学,由于母校沪江的恩泽,我在5万考生录取8百名中脱颖而出,是年11月,依依惜别。因中大只收二年级插班生,我迟至1949年夏毕业,经爱国民主学生运动的洗礼,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进军云南,开始革命生涯,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尽坎坷,1987年春在中共云南省季政策研究室副处级、副研究员任内离休。

    我有接受过中华国粹、现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三重教育;国民党、共产党双重专政身陷缧绁;在“工农兵学商”各界、“省地县乡村”各级工作过的经历。“无情未必真豪杰,怀旧如何不丈夫”?我一生中,度过了1927年至1957年的“混沌初开”,“熔炉乍炼”,“烂熳青春”,“峥嵘岁月”,“三十而立”的绚丽春秋;蒙受了1957年至1968年“不惑之年大惑”,“知名之年亡命”的12年“坎坷人世”、“缧绁生涯”的煎熬;历经1968至1987年“乱纪洪涛”,“盛世潮流”的风风雨雨,于是年逾“耳顺”1987年离休而有20年来的“青山夕照”、“皓首穷经”,……。2002年至2004年呕心沥血,写下《老顽童春秋——自传、诗集、文集》约70万字,敬赠母校20套。当年同班同室同学南下战友现福建省法学会秘书长罗时润长律读《老顽童春秋》,为我总结一生。

      同病相怜磨难深,金秋时节读鸿文。
      千般哀怨发心底,一片丹心振汉魂!
      负笈沪京蓄大志,从戎滇洱定终身!
      堪嗟多少书生愿,自惜凌云在渭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934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