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政策文件 > 教育部文件

齐森华解读教育部高教司(07)38号文件
【时间:2007/9/30 】 【来源:江大实师/写作世界 2007-8-24 】 【作者: 何立明】 【已经浏览6837 次】

齐森华会长在07年吉林大语教学研讨会上的报告
——教育部高教司(07)38号文件解读

(根据笔记整理)

    (一)38号文件核心是转发的“会议纪要”
   
    国家教育部在十一五文化纲要中,正式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学“中国语文”。这样才有了2006年5月1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大学语文研讨会。这个会上推荐了三位会长、二位顾问代表全国大学语文学会发言。王步高副会长也参加了。
   
    2007年3月14日,高教部转发了湖南高教部会议纪要。要求各院校结合自己情况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全国高校闻风而动,比较早的有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已决定开设大学语文为必修课。还有一批高校规定大学语文不及格不能毕业,如四川、云南、江西理工大学这样在做。也有高校表示大学语文不及格的研究生不让毕业。
   
    国内纸媒甚至说,湖南会议兴起了“大学语文复兴运动”。但大学语文忽然“热”是事实。源头是高教司,湖南会议是高教司发起的。七十多所高校参加,中国语文指导委员会、大学语文学会、司长都在会上讲了话,会上发了纪要。

    其实,教育部“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才是“大语热”兴起的原因。
   
    近年以来,全国众多有识之士呼吁“人文教育”、“母语教育”、“素质教育”,才使得大语教学的地位由圈内走向圈外、由个体走向群体,由高校走向媒体。大家意识到今天社会人文教育严重缺失,一个人一生起实质作用的还是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由此从边缘化走向07年热潮。
   
    38号文件有一个重要特点,当听到有的高校宣布大语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教育部很紧张,发了一个声明:“该课程如何设置,各高校自行规定”。——这个引起大家的疑虑。
   
    我的解释如下:湖南会议是教育部委托高教语文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语文研究会这个非官方、民间性组织召开。但部文件里又将其转为官方“通知”。这种部发“通知”形式,有干涉高校自主办学的嫌疑。故这个文件有了最后一句,“请结合本地情况,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补充。

    总之,部里既要有态度,又要不影响高教部不干涉办学的立场。

    (二)38号文件涉及大学语文的四个主要问题

    1) 课程设置。
   
    “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是作为普通高校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只能进一步加强,不可忽视或削弱,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全体学生”、“公共必修课”是两个核心词。以往往往有专业课替代大学语文课的现象。这两句话使大学语文的日子好比较好过一点。

    2) 课程定位。
   
    过去,这是各方分歧最多的问题,不同理解发生了不同教材;不同理念决定了对大学语文的不同定位。2002年广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人文》便是用理念(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的例子。2003年江苏出版了《高等语文》,全国十几所高校学者编写的,偏重传统文化传授。

    200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学文学读本》,选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给学生。这些都是从某一个层面接触了大学语文定位。大学语文本身是基础,是综合,大学语文加强人文、传统、文学,都不错。这些都从自己一面促进了语文基础。
   
    但我认为,大学语文首先姓“语”。语文素养和能力是特点。通过古今中外名篇教育,渗透人文、审美和能力培养上。大学语文是完整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包含着人文、传统和审美。38号文提出“高等教育层面的母语教育”,提出“语文素养、语文理解鉴赏能力……”,是统一的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38号文把不同探索、理念、定位,有机结合起来了。

    总之,要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课程定位。

    3) 教材建设。

    教材由80年初一统天下,发展到这些年来呈现多元化发展局面。
   
    教材多元化发展,导致教材低水平发展,到了严重程度。大学语文教材现在已经不完全统计有1402种,这是自古未有的。很多教材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篇目、体例、注释、联系思考,均大同小异。有质量的教材不超过十种。

    教材既要多元化,又要有“准入制度”,选择若干种供高教部推荐。教育部通过评审来推荐,既能多元,又能有序。

    4) 师资培训。
   
    教材不等于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老一代大语教师默默无闻工作了30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他们基本退出了教学第一线。这两年年轻的硕士博士参加了大学语文教学,他们是大学语文未来的希望。

    (三)今后大学语文的建设与适度

    1) 建设。
   
    大学语文到目前为止,前期注重强调它的地位、作用、意义和贡献;今后,大学语文的建设是重点。大学语文的生存问题已经解决,现在起,重点在建设。

    现在,很多高校在申报大学语文为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这三大建设抓好了,大学语文课程才能发展。

    2) 适度。
   
    以往为了生存,难免地位、作用、意义等强调得多些。现在,意义、作用强调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一年不过20-30篇文章,能发挥多大作用?产生多大效果?夸张不是很现实。过分夸张大学语文,把领导的期望虚高,会导致回潮。
   
    大学语文是无用(非功利性、实效性)之用。大学语文不是计算机课,开设了便能够上机;不是入党讲座、思品课。大学语文的功能要适当,不能搞成万能,把素质、和谐社会、母语、人文,好像都能承担了。大学语文仅仅是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审美、人文精神。并非大学语文功能越多越好!
   
    有人在争取大学语文成为中文系的“学位点”,与儿童文学、语文学(含大学语文)、民间文学相并列,也成为中文系二级学科。但很可疑,这会导致失望、失落。

    3) 运动。
   
    大学语文建设不是运动。作为课程建设,千万不要搞成了运动。大学语文能不能发展,在于教学水平,在于受到学生欢迎,在于建设。要以教学水平来巩固大学语文的地位和影响。

    大学语文不同意见多的是,所以大学语文曲折反复,也有可能。38号文件不是刚性文件。大学语文在于坚持,坚持在于独创。

2007年8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10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