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文艺理论

谈格律诗的平仄(何二元)
【时间:2007/6/30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6229 次】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中的诗词格律,我向来视为畏途,经过这次面授课老师的讲解,方茅塞洞开,格律诗的十六种平仄谱以及格律诗的粘和对,拗和救,格律诗的忌等知识,基本搞明白了。剩下还有一个确定平仄的问题。确定格律诗中某个读音的平仄,当然不能以今天的读音为根据,而应依据古音,但由于语言的历史发展,今音和古音已大相径庭,而我们并没有古音韵方面的知识,剩下的唯一办法就只能是查考书后的诗韵常用字表了。然而又有问题,因为不能确定一个字的古声调,也就不能确定究竟该到平(上、下)上去入五个声部的哪一部分去查;即使揣测了声部,然而不能确定这个字古音的韵母,结果还是不能确定该在此声部中的哪一韵部中去证实。以上两者都不清楚,那么要在一百零六韵中四千多字中去查找一个字,虽然称不上是大海捞针,却也令人茫无头绪。这是在这次考试中大家普遍感觉到的一个难题。考试结束后,我曾反复思索,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当然啦,有两个办法是很明确的,其一是掌握规律,研究古音的平上去入是如何演变为今天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的,也就是要彻底弄通这门学问;其二是熟能生巧,也就是把诗韵常用字表背下来,象我们的老师那样,张口就能说出某字属某声某韵。显而易见,这两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太难了也是不必要的。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捷径”呢?在对诗韵常用字表中四千多字每个读音作了古今音对照的分析后,我发现有如下几条规律:

 

一、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确定一个读音的平仄,所以可把平(上、下)上去入五个声部合并为平(上、下)仄(上去入)两大部分来考虑。同样,由于平仄谱并不着重于诗所押的具体的韵部,我们可把平水韵一百零六个韵部只归结为平仄两大部分来考虑。

 

二、平声两部一千七百余字,绝大部分在今天普通话中仍读平声,读仄声的仅四十余字,才占了百分之二点几。这四十余字是:

 

    纵撞舜巨誉储苜好龉俱糯谕妹瓠缔篦杖诊雾坦论漫叹患钿跳鞘过忘浪亢傍阆令并醒订售祲探嵌

 

(注:凡有平仄两个以上读音的字,都不按例外论,下亦同。又,“砱、亶重交青、駦”四字在现代汉语的字典中没能查到。)

 

    三、仄声的上去两部分,共一千八百余字,其中绝大部分在普通话中仍读仄声,读平声的仅六十余字,才占了百分之三点几。这六十余字是:

 

    拥壅驰柴畴许抒菇盅醍嵬潸夭挠颇颗踝荞垠慷茗剖踪颌崦瓷从雍思鼻吹积值疏汙孺噶妻谜来谆闻于玩桀铀疗播暇文详航脏行听磐莹凭瞑淄勘三

 

(注:“、穽”二字没查到。)

 

如此看来,平声加上仄声中的上去部分的平仄和普通话相背的总共不过一百余字,若把这一百余字列成表,查考起来比查四千多字的表总要方便不知多少倍。

 

四、最成问题的是入声部分,从古音演变到普通话,已是“入派三声(也就是四声)”了,统计一下,入声部分七百多字,其中在普通话中读平声的三百多字,读仄声的四百多字,大率各半,我的探索到此几乎前功尽弃。然而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记起大约是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介绍过,入声是一个短促的爆发音,又说,至今吴方言中还保留有入声。我是杭州人,也算是吴人,试用杭州话来考察入声部分的读音,果真如此。统计一下,入声部分共约七百五十字,其中仅有“缴、塌、窟、蛤”四字在杭州话中读平声,又有“斛、鹘、曷、尼”四字我尚不能确定其在杭州话中的读音外,其余全部为仄声,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读音正是入声。

 

这样,平声和仄声的上去声中的一百余例外,加上吴方言的入声字,大致上就可以确定格律诗中的平仄问题了。试分析考试时的两首诗: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全诗四十字中,仅“郭、白、别”三字是入声,因此是仄声,其余平仄与普通话全相吻。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五十六字,亦仅“隔、出、捷”三字因是入声,所以是仄声,其余和普通话的平仄全相吻。至于前边说到的百余例外,一个也没遇上,四千多字中的一百余例,四十分之一的机会,本来就不是常会遇上的。

 

本文开头是从全体学员的疑难出发,然而到了最后,却仅解决我一个“吴人”的问题,这是始料不及的。那么,广大使用北方方言的学员想些什么办法呢?我想,还有一个笨法,就是按普通话的音序,把诗韵常用字表中的四千多字重新编排一下,附在书后,作为附录的附录,查找起来总要方便得多。

 

《语文天地》1987年第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545 位浏览者